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强健胡萝卜,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分类算法之决策树决策树信息增益sklearn决策树API及案例决策树的优缺点以及改进,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分类算法之决策树

  • 决策树
    • 信息的度量和作用
  • 信息增益
    • 信息增益的计算
  • sklearn决策树API及案例
    • sklearn决策树API
    • 案例:泰坦尼克号乘客生存分类模型
  • 决策树的优缺点以及改进

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基本的分类方法,当然也可以用于回归。我们一般只讨论用于分类的决策树。决策树模型呈树形结构。在分类问题中,表示基于特征对实例进行分类的过程,它可以认为是if-then规则的集合。在决策树的结构中,每一个实例都被一条路径或者一条规则所覆盖。通常决策树学习包括三个步骤:特征选择、决策树的生成和决策树的修剪。

信息的度量和作用

我们常说信息有用,那么它的作用如何客观、定量地体现出来呢?信息用途的背后是否有理论基础呢?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回答,直到1948年,香农在他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中提到了“信息熵”的概念,才解决了信息的度量问题,并量化出信息的作用。

一条信息的信息量与其不确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我们要搞清一件非常不确定的事,就需要大量的信息。相反如果对某件事了解较多,则不需要太多的信息就能把它搞清楚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信息量就等于不确定的多少。那么如何量化信息量的度量呢?2022年举行世界杯,大家很关系谁是冠军。假如我错过了看比赛,赛后我问朋友 ,“谁是冠军”?他不愿意直接告诉我,让我每猜一次给他一块钱,他告诉我是否猜对了,那么我需要掏多少钱才能知道谁是冠军?我可以把球编上号,从1到32,然后提问:冠 军在1-16号吗?依次询问,只需要五次,就可以知道结果。所以谁是世界杯冠军这条消息只值五块钱。当然香农不是用钱,而是用“比特”这个概念来度量信息量。一个比特是 一位二进制数,在计算机中一个字节是8比特。

那么如果说有一天有64支球队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那么“谁是世界杯冠军”的信息量就是6比特,因为要多猜一次,有的同学就会发现,信息量的比特数和所有可能情况的对数函数log有关,(log32=5,log64=6)

另外一方面你也会发现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猜五次就能才出冠军,因为像西班牙、巴西、德国、意大利这样的球队夺得冠军的可能性比南非、尼日利亚等球队大得多,因此第一次猜测时不需要把32支球队等分成两个组,而可以把少数几支最有可能的球队分成一组,把其他球队分成一组。然后才冠军球队是否在那几支热门队中。这样,也许三次就猜出结果。因此,当每支球队夺冠的可能性不等时,“谁是世界杯冠军”的信息量比5比特少。香农指出,它的准确信息量应该是:
H = -(p1logp1 + p2logp2 + … + p32log32)
其中,p1…p32为这三支球队夺冠的概率。H的专业术语称之为信息熵,单位为比特,当这32支球队夺冠的几率相同时,对应的信息熵等于5比特,这个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有一个特性就是,5比特是公式的最大值。那么信息熵(经验熵)的具体定义可以为如下:
H(X)=∑​x∈XP(x)logP(x)

信息增益

自古以来,信息和消除不确定性是相联系的。所以决策树的过程其实是在寻找某一个特征对整个分类结果的不确定减少的过程。那么这样就有一个概念叫做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首先我们看一下下面的示例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信息增益表示得知特征X的信息而是的类Y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所以我们对于选择特征进行分类的时候,当然选择信息增益较大的特征,这样具有较强的分类能力。特征A对训练数据集D的信息增益g(D,A),定义为集合D的经验熵H(D)与特征A给定条件下D的经验条件熵H(D|A)之差,即公式为:

g(D, A) = H(D) - H(D|A)

根据信息增益的准则的特征选择方法是:对于训练数据集D,计算其每个特征的信息增益,并比较它们的阿笑,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

信息增益的计算

结合前面的贷款数据来看我们的公式:
信息熵的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条件熵的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_???? 表示属于某个类别的样本数

既然我们有了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是否通过贷款申请的例子来通过计算得出我们的决策特征顺序。那么我们首先计算总的经验熵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我们让A1,A2,A3,A4别表示年龄、有工作、有自己的房子和信贷情况4个特征,则计算出年龄的信息增益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理其他的也可以计算出来g(D,A2)=0.324,g(D,A3)=0.420,g(D,A4)=0.363,相比较来说其中特征A3(有自己的房子)的信息增益最大,所以我们选择特征A3为最有特征。

sklearn决策树API及案例

sklearn决策树API

sklearn.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gini’,max_depth=None,random_state=None)

  • 决策树分类器
  • criterion:默认是’gini’系数,也可以选择信息增益的熵’entropy’
  • max_depth:树的深度大小
  • random_state:随机数种子
  • method:
  • decision_path:返回决策树的路径

案例:泰坦尼克号乘客生存分类模型

泰坦尼克号数据:
在泰坦尼克号和titanic2数据帧描述泰坦尼克号上的个别乘客的生存状态。在泰坦尼克号的数据帧不包含从剧组信息,但它确实包含了乘客的一半的实际年龄。关于泰坦尼克号旅客的数据的主要来源是百科全书Titanica。这里使用的数据集是由各种研究人员开始的。其中包括许多研究人员创建的旅客名单,由Michael A. Findlay编辑。
我们提取的数据集中的特征是票的类别,存活,乘坐班,年龄,登陆,home.dest,房间,票,船和性别。乘坐班是指乘客班(1,2,3),是社会经济阶层的代表。
其中age数据存在缺失。

数据大概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示例代码如下:

def decision():
    """
    决策树对泰坦尼克号进行预测生死
    :return: None
    """
    # 获取数据
    titan = pd.read_csv("http://biostat.mc.vanderbilt.edu/wiki/pub/Main/DataSets/titanic.txt")

    # 处理数据,找出特征值和目标值
    x = titan[['pclass', 'age', 'sex']]

    y = titan['survived']

    print(x)
    # 缺失值处理
    x['age'].fillna(x['age'].mean(), inplace=True)

    # 分割数据集到训练集合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5)

    # 进行处理(特征工程)特征-》类别-》one_hot编码
    dict = DictVectorizer(sparse=False)

    x_train = dict.fit_transform(x_train.to_dict(orient="records"))

    print(dict.get_feature_names())

    x_test = dict.transform(x_test.to_dict(orient="records"))

    print(x_train)
    用决策树进行预测
    dec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dec.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准确率
    print("预测的准确率:", dec.score(x_test, y_test))

    # 导出决策树的结构
    export_graphviz(dec, out_file="./tree.dot", feature_names=['年龄', 'pclass=1st', 'pclass=2nd', 'pclass=3rd', '女性', '男性'])

决策树的优缺点以及改进

优点:

  • 简单的理解和解释,树木可视化。
  • 需要很少的数据准备,其他技术通常需要数据归一化,

缺点:

  • 决策树学习者可以创建不能很好地推广数据的过于复杂的树,
    这被称为过拟合。
  • 决策树可能不稳定,因为数据的小变化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树 被生成

改进:

  • 减枝cart算法
  • 随机森林

最后

以上就是强健胡萝卜为你收集整理的分类算法之决策树决策树信息增益sklearn决策树API及案例决策树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分类算法之决策树决策树信息增益sklearn决策树API及案例决策树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61)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