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opKlout克劳锐,作者:TopKlout克劳锐,授权靠谱客转载发布。
回顾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几乎每种新的内容形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诞生针对老年用户群体的内容。如今,这个规律也在短剧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印证。
如今的短剧赛道已不再只是年轻人的江湖,《闪婚五十岁》《五旬老太的逆袭》等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短剧迎来了播放量的稳定攀升,成为短剧赛道的黑马。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的妈妈每天看剧情类短视频,一个月花了近6000元,自己进行了劝说但都被无视。随后,#我妈看微信短视频花了六千多#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广大用户的讨论,针对老年人的短剧内容被推上风口浪尖。
“银发经济”的风已经刮了好几年,为何每次新的内容展现形式都会盯上老年群体?老年人看短剧究竟在看什么?为老年群体拍摄短剧是个好生意吗?
老年人看短剧,看的是生活和亲情
在过去的三个月,中老年生活题材的短剧在各大平台都取得了良好的数据表现。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近三个月的短剧投流热度值月度榜单的TOP10中,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均要占去4至5席。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观察,克劳锐发现,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短剧内容更多偏向于社会热议的生活类话题,例如催婚、婆媳关系、父子关系等等,男频向和女频向的内容均有涉及。其中,女频向中的主流是慈母和苦情,老年甜宠内容也占了一部分比重。男频向内容更多是苦情的慈父戏、隐藏家室身份最终反转的爽剧。
例如早期上线的一部中老年“霸总短剧”《闪婚五十年》,讲述一位50岁阿姨李秀芹,在中年相亲中意外邂逅隐藏身份的“霸道总裁”并闪婚领证故事,婚后她经历了儿子忤逆、婆媳矛盾、认亲等一系列冲突事件,最终渡过难关,迎来破镜重圆的完美结局。目前,这部作品抖音播放量已突破9000万。
图为抖音截图
另外一部作品《母爱无声》的爽点设置得更加直接,亲生儿子嫌弃农村出身的母亲,甚至不敢在妻子家人面前承认母子关系,导致母亲在亲家面前备受伤害,但成为富豪的养子却有情有义。利用兄弟间的反差和对比,突出“丑娘”人设的母亲的心酸,吸引用户的共鸣。
男频向短剧方面,7月热播的短剧《犬父虎子》,核心情节就设置为隐藏巨富身份日常当保安的父亲与创业成功的儿子在慈善晚宴上相逢,儿子因父亲的保安身份感到没面子,并受到合作伙伴和商界朋友的嘲笑。
此外,一部分幽默搞笑的生活类作品对于中老年群体的吸引力更强。例如孙越主演的《爱在胡同黄昏时》正在快手热播,作品在自带笑点的同时还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对焦百姓热点,直面“黄昏恋”遇到的种种问题,表达了对单身中老年群体的现实关怀。
不难发现,面向中老年题材的短剧更多是在为他们搭建一个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例如希望自己对儿女的付出在短剧中会被理解和感恩、自己能够“开挂”帮子女解决各种生活问题,这类型的问题一定是贴近生活的,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对现实的颠覆和幻想。
这些短剧深谙中老年用户内心的“爽点”,打造的人设也都是现实中很难遇到的好婆婆、好父亲。短剧中的婆婆们永远会站在儿媳妇的角度考虑问题、父亲们有的有隐藏身份,有的能逆天改命为孩子构建一个完美人生,评论区随处可见“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婆婆”、“我也希望这是我的父亲”等等留言。
整体来看,中老年微短剧赛道的市场潜力已经被平台、创作者关注到了。短剧创作者们正在尝试把社会议题、逆袭、甜宠、霸总等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剧情,与中老年群体热衷的生活、家庭等话题结合起来,构建了当下面向中老年群体的短剧格局。
不过这也带来了当下这类短剧的关键难题——内容的同质化。目前,很多面向中老年的短剧作品与年轻化的短剧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将人设和故事背景放到了中老年群体之中,作品与作品间在剧情、人设,甚至剧名上都十分类似。
情绪与陪伴,中老年群体在短剧中寻找满足感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2.6亿,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比重上升了5.44%。老年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他们对于新事物和新内容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以短剧为例,根据QuestMobile2023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微短剧应用用户中,年龄为30岁以下人群占比是30.4%,31-45岁占比是32.4%,46岁以上是37.3%。其中46岁以上的短剧受众,比同年龄段的长视频和短视频受众分别高12.3%和4.8%。
当下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在不断攀升,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在不断变大。当年轻人走向大城市寻找广阔天地,父母的感情寄托一下子没有了,这让他们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找不到其他话题,缺少陪伴对象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网上也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公式,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若父母现在60岁,活到了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
中老年人需要的陪伴越来越多,大部分子女都无法满足她们所需要的陪伴感。而在短剧中,各色的父母角色就像是现实的缩影,给中老年群体带来了极强的代入感。
此外,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变大,也成为了父母们纠结的话题。
根据克劳锐的采访,很多中老年群体都曾认为自己没能给孩子带来最理想的生活,但短剧中很多父母人设都活出了他们想象中的样子。这种重启“第二人生”的方式成为了他们关注短剧内容的重要原因。
过去的短剧内容是围绕下沉的年轻用户人群,而如今面向年轻用户的内容逐渐进入了存量竞争的阶段,各方都开始在适老化方面下足功夫。只是这个过程中,中老年用户也应该避免落入不正当的商业化陷阱中,提高网络消费辨别能力,选择正规的平台渠道进行观看。
对于短剧创作者而言,短剧适老化的过程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思考与尝试,而是要从短剧的功能、内容创作、情感体验等不同层面实现适老化。目前来看,对于中老年短剧题材的挖掘还较为单一,更多贴近他们情绪与生活的内容还有待开发。
挖掘深层需求,短剧内容的边界始终在外扩
对于目标群体和题材不断探索,让短剧的内容变得多元化。不少短剧制作方正是抓住了中老年的情感需求,虚构出了各种相对复杂离奇又贴近生活的内容,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婆媳关系等现实主义题材与绝症、悬疑、霸总等颠覆性的题材相结合抓住了中老年人的同理心和满足感。
在银发经济与短剧的融合中,中老年短剧不仅丰富了银发族的内容需要,也促进了他们和年轻人间的互相理解与沟通。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特点难以形成高频、高回报,这与短剧所追求的短平快的变现方式存在一定的矛盾。
因此对于短剧创作者而言,更需要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内容题材和运营模式更适合中老年人群,无论是回归传统模式,还是另辟蹊径,这将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机会。
参考资料:
我在抖音快手追中老年短剧:越尴尬,越想看/开菠萝财经
闪婚、鸡娃、恶斗儿媳:老年短剧成为流量新贵/深响
老年甜宠剧,正在围猎父母/真故研究室
(举报)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