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现实黄蜂,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自动驾驶(七十)---------五阶轨迹规划之LatticePlan,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规划是门很深的学问,也是自动驾驶的核心功能,所以很难通过一两篇文字讲清楚,所以我也会持续更新,今天要讲的是Apollo的规划方式,网上有一篇ppt的介绍和我自己对源码的分析,总结出这样一篇文章,原计划是去年年底把我的博客冲到5000以内,但是去年公司发生一些事受到影响,还好年后又趋于稳定,但是不免又懈怠了下来,不过始终不忘初心,对于提高自己自动驾驶的能力念念不忘,相信博客还会持续更新。

       很多人质疑过:写博客就能提高自动驾驶能力吗?理论和实践还差的很远呢。我对这件事的理解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是最高目标,所谓“知行合一”,为此阳明先生亲口做出过解释:“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写博客能解决知的问题,至于行就需要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切勿眼高手低、想一蹴而就,依靠长期的修行自然水到渠成。另外头条也会分享一些我的生活和感悟,相信以后自己回看也很有味道吧。

1. 规划的输入输出

      规划模块以预测模块、routing模块、高精地图和定位的结果作为输入,通过算法,输出一条平稳、舒适、安全的轨迹,交给控制模块去执行。一个合格规划算法,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       1. 必须能够使自动驾驶汽车到达目的地;
  •       2. 必须符合交规;
  •       3. 能够避免碰撞;
  •       4. 也需要能保证一定的舒适性。

2. 工作流程

      1. 对于任何一个场景,都有无数的轨迹应对当前的场景,有的激进,有的保守,那么Lattice规划算法的第一步就是采样足够多的轨迹,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2. 第二步是计算每一条轨迹计算的cost。这个cost考虑了轨迹的可行性、安全性等因素。

      3. 第三步就是一个循环检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次会先挑选出cost最低的轨迹,对其进行物理限制检测和碰撞检测。如果挑出来的轨迹不能同时通过这两个检测,就将其筛除,考察下一条cost最低的轨迹。

      4. 假设我们现在挑选出轨迹,它既符合汽车的物理性状,也不会有碰撞风险,就将这条轨迹作为规划轨迹输出。

3. 采样过程

      1.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到自动驾驶汽车在Frenet坐标系下的在零时刻的起始状态,也就是汽车的当前状态。为了生成一条轨迹,第一步就是在Frenet坐标系下采样一个在T1时刻的末状态。

      2. 第二步就是将末状态和起始状态做多项式拟合。分别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多项式轨迹。 

      3. 第三步就是二维合成。给定一个时刻T*,我们可以计算出在T*时刻的纵向偏移量和横向偏移量,再通过参考线,即可还原成一个二维平面中的轨迹点。

4 .计算Cost

      我们前面提到,轨迹规划所需要满足的四点要求,分别是到达目的、符合交规,避免碰撞、平稳舒适。针对这四点要求,我们设计了六个cost,cost越高就表示越不满足要求。

      1. 首先是到达目的的cost。这里分成两种情况,一个是存在停车指令(比如红灯)的情况,另一个是没有停车指令的。如果存在停车指令,相对大的车速,其对应的轨迹cost就越大;如果没有停车指令,那么低速轨迹的cost就会越大。

      2. 第二个cost是横向偏移cost。设计这个cost是为了让自动驾驶汽车能尽量沿着道路中心行驶。那么像左图汽车靠道路一边行驶,和中图画龙的行驶轨迹,他们的cost都相对较高。

      3. 第三个cost是碰撞cost。有碰撞风险,那么它的碰撞cost就会相对较高。

      4. 第四个cost是纵向加加速度的cost。加加速度(jerk)是加速度对时间的导数,表示加速度的变化率。我们用加加速度的最大值值来表示这个cost。

      5. 第五个cost是横向加速度的cost。设计这个cost是为了平稳地换道。那么像左图猛打方向盘的轨迹,它的横向加速度cost就会相对较大。

      6.  最后一个cost是向心加速度cost。设计这个cost是为了在转弯或调头的时候能够减速慢行。在弯道处,车速慢的轨迹,其向心加速度cost就会相对较低,那么就会更容易被率先挑选出来。

       这六个cost的加权求和就是轨迹的总cost。开发者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调试这六个权重。

       对于换道场景,Lattice算法仅仅需要对目标车道对应的参考线做一次采样+选择的流程。本车道和目标车道均能产生一条最优轨迹。给换道轨迹的cost上增加额外的车道优先级的cost,再将两条轨迹比较,选择cost较小的那条即可。

5. 代码简介

      1. Lattice planner程序入口:

         Status LatticePlanner::PlanOnReferenceLine(const TrajectoryPoint& planning_init_point, Frame* frame,ReferenceLineInfo* reference_line_info);

      2. 获得当前参考线(车辆未来轨迹),并通过TodiscretizedReferenceLine进行参考线的离散化.

        auto ptr_reference_line = std::make_shared<std::vector<PathPoint>>(ToDiscretizedReferenceLine(          reference_line_info->reference_line().reference_points()));
      3. 使用规划原点匹配第一步离散化后的轨迹,找出匹配点matched_point。

         PathPoint matched_point = PathMatcher::MatchToPath(*ptr_reference_line, planning_init_point.path_point().x(),      planning_init_point.path_point().y());
     4.使用ComputeInitFrenetState计算当前状态下,Frenet坐标系下的点,S和D值,横向速度,纵向速度等。

        ComputeInitFrenetState(matched_point, planning_init_point, &init_s, &init_d);
     5.加入感知信息,将之前感知模块内容加入到path_time_grapth,也就是所谓的ST-graph

       auto ptr_prediction_querier = std::make_shared<PredictionQuerier>(      frame->obstacles(), ptr_reference_line);
     加入感知信息时,里面涉及多个函数,具体包括障碍物筛选,去掉与车辆未来轨迹不发生冲突的障碍物,设置动态障碍物。

     在这里还有一个planning_target判断,即判断是否有停车点,如果有的话打印出停车点的s值(Frenet坐标系下的纵向值).

      6. 这一步很关键,该步是生成横纵向轨迹:

        Trajectory1dGenerator trajectory1d_generator(init_s, init_d, ptr_path_time_graph, ptr_prediction_querier);
        std::vector<std::shared_ptr<Curve1d>> lon_trajectory1d_bundle;
        std::vector<std::shared_ptr<Curve1d>> lat_trajectory1d_bundle;
        trajectory1d_generator.GenerateTrajectoryBundles(planning_target, &lon_trajectory1d_bundle, &lat_trajectory1d_bundle);

        涉及的函数很多,具体包括纵向轨迹生成以及横向轨迹生成,通过设置初始状态、末状态,通过五次多项式拟合,得出相关系数,再通过求导,即可得出速度,再求导得出加速度。再求导得出的加加速度,也就是Jerk,这是用来评价轨迹的舒适度的变量。

      7. 横向控制是根据纵向控制来进行采样  其中横向位移为{0,-0.5,0.5}、纵向位移为{10,20,40,80}分别采样,最后得到多组横向的轨迹,同样也是使用5次多项式拟合。注意:横向的轨迹是以纵向位移s为自变量.

        void Trajectory1dGenerator::GenerateLateralTrajectoryBundle();

      8.轨迹评价函数  上一步生成了许多条轨迹,这里就需要选择出cost最小的一条轨迹作为未来轨迹,

         TrajectoryEvaluator trajectory_evaluator(init_s, planning_target, lon_trajectory1d_bundle, lat_trajectory1d_bundle,      ptr_path_time_graph, ptr_reference_line);
       
 Evaluate评估的时候有5个cost值,分别是

  •   cost of missing the obkective ;
  •   cost  of logitudinal jerk
  •   cost of logitudinal collision
  •   cost of lateral offsets
  •   cost of laterlal comfort

         接下来对候选的轨迹集按照cost大小排序,最终选择cost最小且无碰撞的轨迹

       9. 最后生成轨迹,通过下列函数,进行轨迹赋值           

          reference_line_info->SetTrajectory(combined_trajectory);

 

 

 

 

 

最后

以上就是现实黄蜂为你收集整理的自动驾驶(七十)---------五阶轨迹规划之LatticePlan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自动驾驶(七十)---------五阶轨迹规划之LatticePlan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56)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