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喜悦毛巾,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机器学习笔记之降维(一)维数灾难引言,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机器学习笔记之降维——维数灾难

  • 引言
    • 回顾:过拟合
    • 维度灾难
      • 从数值角度观察维数灾难
      • 从几何角度观察维度灾难
        • 示例1
        • 示例2

引言

本节将介绍降维算法,并介绍降维算法的相关背景。

回顾:过拟合

我们在正则化介绍与岭回归一节中介绍了正则化的基本思想,正则化操作通过约束模型参数 W mathcal W W的取值来处理过拟合现象。在线性回归任务中,基于岭回归最小二乘估计公式表示如下:
L ( W ) = ∑ i = 1 N ∣ ∣ W T x ( i ) − y ( i ) ∣ ∣ 2 + λ ∣ ∣ W ∣ ∣ 2 2 mathcal L(mathcal W) = sum_{i=1}^{N} ||mathcal W^{T}x^{(i)} - y^{(i)}||^2 + lambda ||mathcal W||_2^2 L(W)=i=1N∣∣WTx(i)y(i)2+λ∣∣W22
从本节开始,将介绍从降维角度去处理过拟合问题。

维度灾难

从数值角度观察维数灾难

如果我们使用线性回归或者线性分类 处理相关任务时,样本自身维度过高会给机器学习过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收到最直接影响的是维度灾难(Curse of Dimensionality):在涉及向量计算的问题时,随着维数的增加,计算量呈指数倍增长的现象。

  • 这种现象在样本数据充足的情况下,通常表现为机器学习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的算力内存有限,从而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执行任务。

  • 其次,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较高的样本维度可能导致 样本空间内的样本分布过于稀疏。实际上,每增加一个维度,需要增加指数倍的样本数量来维持样本分布不稀疏 的状态。

  • 相反,如果针对稀疏样本执行机器学习任务,最终可能导致过拟合的产生。

为什么每增加一个维度,就需要增加指数倍的样本数量?举一个简单例子:

假设存在一组样本数据,该数据共包含2个特征,并且每个特征均服从伯努利分布,此时的样本可能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样本编号特征1特征2
100
201
310
411

此时,我们至少需要4个样本才能描述完整特征空间。此时,若增加一个维度,增加的维度同样满足伯努利分布,那么我们 需要多少样本才能完整描述特征空间
自然是: 2 3 = 8 2^3 = 8 23=8个样本:

样本编号特征特征2特征3
1000
2001
3010
4011
5100
6101
7110
8111

此时,相比于2个特征的样本空间3个特征的样本空间需要比之前多整整一倍的样本,才能完整描述特征空间。

同理,如果再次增加特征空间的维度,我们不得不再次使用 至少比上一次多一倍的样本数量来描述样本空间。但实际情况,样本特征可能是离散,也可能是连续,特征空间的复杂程度更加复杂,因而 需要的样本数量只多不少

从几何角度观察维度灾难

示例1

2维特征空间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特征空间,该特征空间的形状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在该特征空间中包含两类样本:

  • 在正方形中内嵌一个直径为1的圆,第一类样本在圆围成区域的内部;
  • 第二类样本在圆围成区域的外部;

具体描述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假设样本在该正方形区域中均匀分布,从该特征空间中进行采样,采样结果属于红色区域的概率 表示如下:
    P r e d = S c i r c u l a r S s q u a r e = π × ( 0.5 ) 2 1 2 = π 4 mathcal P_{red} = frac{mathcal S_{circular}}{mathcal S_{square}} = frac{pi times (0.5)^2}{1^2} = frac{pi}{4} Pred=SsquareScircular=12π×(0.5)2=4π
    同理,采样结果属于橙色区域的概率 表示如下:
    P o r a n g e = S s q u a r e − S c i r c u l a r S s q u a r e = 1 − π 4 mathcal P_{orange} = frac{mathcal S_{square} - mathcal S_{circular}}{mathcal S_{square}} = 1 - frac{pi}{4} Porange=SsquareSsquareScircular=14π

  • 如果样本数量依然是均匀分布,但是将维度增加一维——意味着特征空间由正方形变成了正方体,圆也变成了球,此时我们再次对增加一维后的特征空间进行采样,采样结果属于 红色区域的概率 表示如下:
    P r e d ′ = V s p h e r o m e V c u b e = 4 3 × π ( 0.5 ) 3 1 3 = π 6 mathcal P'_{red} = frac{mathcal V_{spherome}}{mathcal V_{cube}} =frac{frac{4}{3} times pi(0.5)^3}{1^3} = frac{pi}{6} Pred=VcubeVspherome=1334×π(0.5)3=6π

    发现一个问题:红色区域的部分随着维度的增加,它的比重越来越小 ( π 4 → π 6 ) left(frac{pi}{4} to frac{pi}{6}right) (4π6π)。如果继续增加维度,增加至维度 k k k,此时特征空间可理解为一个超立方体(Hypercube),而红色区域可理解为一个超球体(hypersphere),此时继续对该特征空间进行采样,采样结果属于 红色区域的概率 表示如下:
    P r e d ( k ) = V h y p e r s p h e r e V H y p e r c u b e = M × π ( 0.5 ) k 1 k mathcal P^{(k)}_{red} = frac{mathcal V_{hypersphere}}{mathcal V_{Hypercube}} = frac{mathcal M times pi (0.5)^k}{1^k} Pred(k)=VHypercubeVhypersphere=1kM×π(0.5)k
    其中, M mathcal M M表示常数,当维度 k k k趋于无穷大时, P r e d ( k ) mathcal P^{(k)}_{red} Pred(k)趋近于0:
    l i m k → ∞ M × π ( 0.5 ) k = 0 mathop{lim}limits_{k to infty} mathcal M times pi(0.5)^k = 0 klimM×π(0.5)k=0
    换句话说,在维度足够大的条件下,我们是 极难采样到红色区域的样本

  • 继续假设,如果只增加特征空间的维度,而对应的样本数量不发生变化,此时随着维度的增高,红色区域中最终不存在任何样本(从中采集样本的概率是0),所有样本均位于橙色区域部分。
    此时造成了数据的‘稀疏性’。

    此时,特征空间的样本分布呈现一种中空状态,样本分布极不均匀
    随着维度的增加,红色区域(超球体的体积)在坍缩,而特征空间的数值(超立方体的体积不发生任何变化)
    红色区域具体是如何坍缩的?仍然以2维提升到3维为例,如果2维提升到3维想要保证概率结果不变,可以想象成立方体内部嵌入一个‘圆柱’,而圆柱体积与球体积的差值就是红色区域坍缩的部分。

示例2

2维特征空间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特征空间,该特征空间的形状是 半径为1的圆围成的空间
此时存在一个区域,形状也为圆形,与特征空间共用同一个圆心,其半径为 1 − ϵ ( 1 > ϵ > 0 ) 1 - epsilon(1> epsilon > 0) 1ϵ(1>ϵ>0)。具体图像表示如下:
ε是一个极小的正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同示例1,假设样本在特征空间中均匀分布,从该特征空间中进行采样,采样到红色区域样本的概率表示如下:
    P r e d = π × ( 1 − ϵ ) 2 π × 1 2 = ( 1 − ϵ ) 2 mathcal P_{red} = frac{pi times (1 - epsilon)^2}{pi times 1^2} = (1 - epsilon)^2 Pred=π×12π×(1ϵ)2=(1ϵ)2
    此时,如果 ϵ epsilon ϵ较小时,如 ϵ = 0.01 epsilon = 0.01 ϵ=0.01,此时选中红色区域样本的概率是较高的
    P r e d = ( 1 − 0.01 ) 2 = 0.9801 mathcal P_{red} = (1 - 0.01)^2 = 0.9801 Pred=(10.01)2=0.9801
  • 如果将特征空间的维度由二维增加到三维,固定 ϵ = 0.01 epsilon=0.01 ϵ=0.01,继续对特征空间进行采样,采样到红色区域样本的概率表示如下:
    P r e d ′ = 4 3 π × ( 1 − ϵ ) 3 4 3 π × 1 3 = ( 1 − ϵ ) 3 mathcal P'_{red} = frac{frac{4}{3} pi times (1 - epsilon)^3}{frac{4}{3} pi times 1^3} = (1 - epsilon)^3 Pred=34π×1334π×(1ϵ)3=(1ϵ)3
    ϵ = 0.01 epsilon = 0.01 ϵ=0.01时,对应概率结果为:
    P r e d ′ = ( 1 − 0.01 ) 3 = 0.970299 mathcal P'_{red} = (1 - 0.01)^3 = 0.970299 Pred=(10.01)3=0.970299
    和示例1一样,随着维度的增加,红色区域的概率比重,坍缩了。
    如果维度继续增加,增加到100维,500维,对应的概率结果表示为:
    P r e d ( 100 ) ≈ 0.3660 P r e d ( 500 ) ≈ 0.0066 mathcal P^{(100)}_{red} approx 0.3660quad mathcal P^{(500)}_{red} approx 0.0066 Pred(100)0.3660Pred(500)0.0066
    随着维度的增加,我们在红色区域采出样本的概率越来越小,最终概率无限趋近于0。此时的样本点全部分布于高维球空间的橙色区域,而红色区域的样本点分布几乎不存在,两者分布极不均匀

相关参考:
维数灾难——百度百科
机器学习-降维1-背景介绍

最后

以上就是喜悦毛巾为你收集整理的机器学习笔记之降维(一)维数灾难引言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机器学习笔记之降维(一)维数灾难引言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78)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