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客(kaopuke.com)9月12日消息: 9月6日,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创新者舞台上,来自蚂蚁技术研究院图计算实验室的朱晓伟和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王云教授,共同探讨了“生物脑数字脑”的科技奥秘。

王云教授首先介绍了人类大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他指出,人类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虽然重量仅占体重的2.5%到3%,但其耗氧量却占人体的20%。大脑内有1000亿个神经元,通过一万个突触与其他神经元进行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使得大脑具有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了人类的认知、记忆、情感等高级功能。

然而,尽管人类对自身的了解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大脑的认识仍然有限,人们对大脑的了解程度仅为10%。他强调,对于大脑的研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数据的获取和分析、神经网络的动态变化等。因此,构建数字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蚂蚁技术研究院和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于去年宣布启动校企联合的类脑研究项目——“基于图计算的脑仿真架构”,目标是打造新一代大规模高精度脑仿真系统。

图片11.png

接下来,朱晓伟介绍了数字脑的概念和研究进展。他指出,数字脑有两层含义:一是虚拟但在功能、结构、行为等方面与生物脑对齐的大脑;二是在数字世界中运行的具有智慧的软件或系统。目前,人工智能模型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数字脑。然而,要实现与生物脑相媲美的数字脑,还需要解决算力、算法和系统等方面的挑战。

朱晓伟表示,计算机科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已经在数字脑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FlyWire发布的研究包括了14万神经元和三千多万的突触关系。此外,卷积神经网络和多层感知机等人工神经网络结构也受到了脑科学的启发。然而,现有的人工神经网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缺乏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反馈连接。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引入更多的反馈连接,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性能。

图片111.png

朱晓伟总结指出,无论是研究生物脑还是数字脑,都可以借助另一种运行介质的帮助来推动研究的进展。例如,通过构建数字脑来辅助对生物脑的理解和研究,或者利用现有的脑科学知识来改进人工智能模型。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

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首设创新者舞台(Creator Stage),依托真人秀、科技实验、科技创意等形式展示年轻派的科技“创造力”。特斯拉、日本电通、机器人及数字人创业者悉数登场,分享他们的创新实践。

创新者舞台是创新的,也是有趣的,“AI拟人团”上演科技 SHOW,up 主现场开启“电磁锤”科技大挑战,有着“民间国产大模型之父”美誉的弱智吧,现场分享与 AI 相遇的“内摊事”。为期三天,天马行空的创新者舞台,把高高在上的科技拽到了人们的身边,成为外滩大会的“靓丽名片”。

(举报)

点赞(68)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