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硅星人Pro,作者:周一笑,授权靠谱客转载发布。
大跌。大跌。还是Mag7 的大跌。
8 月 5 日,美股在周一的交易日迎来“黑色星期一”。其中,科技巨头们集体暴跌。被称为Mag7“七姐妹”的英伟达,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特斯拉和Meta,一夜就一起抹去了六千亿美元的市值。
数据显示,当天收盘苹果跌4.82%,亚马逊跌4.1%,谷歌跌4.45%,Meta跌2.54%。微软跌3.27%,市值跌破 3 万亿美元。而芯片股也多数下跌,英特尔跌6.38%,英伟达跌6.36%。这是从上周以来开始的下跌的延续,据美国媒体统计,过去一个月,这七家公司一起减少了 3 万亿美元市值。
在此之前, 7 月 16 日,标准普尔 500 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47 万亿美元。在这 500 家上市公司中,仅这 7 家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值。换句话说,1.4%的公司价值超过 16 万亿美元。
然而,过去一个月,在科技公司财报季的高潮中,科技巨头们未能令人信服地向华尔街展示他们在AI上的巨额投入正在获得回报——至少短期内是这样,华尔街开始质疑购买高端芯片和建设数据中心的成本不断增加,巨头们在AI技术上的支出远超华尔街预期。尽管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但大型科技公司在AI带来的显著收入增长或盈利新产品方面仍鲜有成果,投资者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而随着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爆发,投资者们也开始重新评估投资策略,焦急的华尔街开始厌倦硅谷的AI故事了。
1
巴菲特“提前撤退”,抛售一半苹果股票
巴菲特的每一次动作都如同市场的风向标,现在这位奥马哈先知也在抛售科技股。
当地时间 3 日,美国知名投资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了 2024 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在二季度将其持有的苹果公司股票从一季度时的7. 89 亿股大幅减至约 4 亿股,降幅近50%。
这并非伯克希尔首次减持苹果股票。此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在一季度已减持13%的苹果股票,巴菲特在 5 月的公司股东大会上表示,减持苹果公司股票是由于投资获得可观收益后的税收原因,而不是基于对苹果股票的长期判断。
不过,即便在减持后,苹果仍然是伯克希尔最大的单一持股。有观点认为,包括伯克希尔在内的越来越多投资者,可能都在等着苹果的AI投资能否带来实际收益。目前看来,它们对苹果AI变现的速度并不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卖出苹果的时机选择,是在WWDC24 蒂姆·库克发布“划时代”的ChatGPT版Siri之后,这一时间点的选择可能暗示了巴菲特对苹果AI战略的某种判断。
对于巴菲特此次减持的原因,Clearstead Advisors的高级董事总经理Jim Awa表示:“巴菲特可能觉得我们即将进入衰退,他现在套现,为的是将来能以低价抄底优质公司。”
1
英伟达一度跌15%,黄仁勋自己 7 月已抛售3. 2 亿美元
在这一波AI疯狂中涨幅最猛烈的英伟达,曾在 6 月 18 日创下历史收盘新高的135. 58 美元,之后涨跌动荡,最终在 7 月初开始便一路下滑,目前已比 7 月 10 日收盘累跌26%。在周一的暴跌中也一度跌去15%。
而公开信息也显示,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 7 月份破纪录地卖掉了3. 23 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而在最近这一轮暴跌之前,黄仁勋在过去两个月一共卖出约 5 亿美元英伟达股票。
英伟达的暴跌也有直接的“诱因”。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英伟达已告知微软和至少另一家云提供商,Blackwell B200 AI 芯片的生产时间将比原计划至少延长三个月。
延迟的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异常晚发现的设计缺陷。B200 芯片作为极受欢迎且难以获得的H100 芯片的后续产品,原本备受期待。但现在,它预计要到 2025 年第一季度才会大量出货。这种延迟可能会对整个AI产业链造成连锁反应。
这无疑给科技巨头们的AI布局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实上,各大公司已经在AI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截至 6 月份的第二季度,谷歌母公司Alphabet 、亚马逊、微软和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的资本支出总计近 600 亿美元,同比增长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支出都流向了英伟达。
狂热的投资也引起了一些投资者的担忧。管理着约 700 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Elliott Management在一封公开信中告诉投资者,英伟达正处于“泡沫”中。这封信的结论是,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尚未提供“与炒作相称的价值”的软件。如果英伟达公布的财务业绩不佳,可能会导致目前的泡沫破灭,从而“打破魔咒。”
Elliott Management的警告恰逢芯片股大跌之际。此前,芯片股因投资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潜力而大幅上涨,但现在却因人们担心大公司是否会继续在人工智能上大举投资而下跌。这种市场情绪的急剧转变反映了投资者对AI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
担忧似乎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得到印证。上周四公布财报之后,英特尔也在盘后暴跌26%,创下了五十年来最大跌幅,并计划裁员1. 5 万人。其他美国芯片股也出现下跌。
1
微软:AI烧钱无底洞,29%增长还不够
微软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业务对华尔街来说还不够快。
一家公司最重要的部门季度增长达29%,按理说华尔街应该像捧奥运冠军一样欢呼才对。
但上周微软宣布其AI战略的核心Azure云业务实现了29%的增长以后,股价一度暴跌7%,目前已经比一个月前的股价下跌了超过10%。投资者担心这种减速可能预示着AI热潮正在降温,未来增长会放缓。
首先,这表明当前的AI狂热已经失控,投资者给股票估值时追求完美,仿佛高速增长能永远持续。只要公司业绩稍有不及,至少在华尔街眼中是这样,股价就会遭殃。
当然,微软高管们解释这次放缓的部分原因是供不应求。建设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需要时间,这也是微软与甲骨文等公司合作来填补缺口的原因。
其次,投资者似乎认为AI利润唾手可得,不需要太多前期投入,但事实并非如此。建设这些适合AI的数据中心和购买AI芯片成本非常高昂。科技巨头每年在数据中心建设和扩张上的花费动辄数百亿美元,而且看不到尽头。
比如,微软在最近一个季度的资本支出高达 139 亿美元(如果算上租赁,则达 190 亿美元),同比增长55%。微软的高管们预计未来还会保持这个支出水平,这种持续的高投入策略也引发了市场对回报周期的担忧。上周,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报告了高昂的基础设施成本,结果股价大跌。
1
华尔街不想等了
华尔街一直以来都是新技术泡沫的助推者,每当嗅到创新可能带来营收增长的气息,便会兴奋不已,这一次也不例外。自ChatGPT以来,生成式AI的潜力便被大肆热捧。华尔街的投行分析师源源不断发布看涨报告,资金经理们争相调整资产组合以捕捉这波AI热潮。
高盛在去年 9 月发布一篇名为《为什么人工智能不是泡沫》(Why AI is not a bubble)的文章。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潜力,并认为人工智能相关股票的价格并没有达到典型的泡沫交易价。高盛写道:“我们认为,这个有望带来更突出业绩的新技术周期依然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
今年,高盛的调子变成了“也许这只是一个泡沫”,它们最近的一份报告是《生成型AI:过多投入,收益太少?》(Gen AI: too much spend, too little benefit?),面对战友的“变脸”,各大科技公司的CEO纷纷表态,一切尽在掌控中。强调AI对公司未来的重要性。
“当你经历这样一个拐点时,对我们来说,投资不足的风险远远大于投资过度的风险,”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告诉分析师。
然而,这些科技领导者们也坦言,他们需要的是时间----很长的时间。
微软首席财务官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其数据中心投资将在“未来 15 年及以后”支持AI技术的变现。Meta预计“生成式AI的回报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实现”,“在生成式AI方面,我们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我们预计生成式AI产品在 2024 年不会成为重要的收入驱动因素。”
不过一些投资者对此表示了质疑,他们认为,“如果 10 到 15 年后才能获得回报,那是风险投资,不是上市公司投资。”而在不久之前,他们看好的正是人工智能的长期前景。
自ChatGPT在 18 个月前掀起AI军备竞赛以来,科技巨头们承诺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每个行业,并以此为由花费数百亿美元购买运行大型AI模型所需的数据中心和半导体。相比于这一愿景,他们目前推出的产品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没有明确变现路径的聊天机器人、AI编程和客服等成本节约措施,以及有时会编造信息的AI搜索。
显然,ChatGPT证明了这项技术是可行的。但AI并没有真正带来与它占有的资源所匹配的效果,这导致了某种氛围的转变。“目前还没有一个应用是具有成本效益的,”高盛的知名分析师Jim Covello在公司播客中表示。
一切都在指向一场泡沫的破裂。华尔街这个昨日最大的AI鼓吹者,现在成了最大的质疑者,也成了捅破自己参与制造的泡沫的那根针。
(举报)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