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激动巨人,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树模型知识点(1)——决策树,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1、决策树的原理
决策树是一种树结构,从根节点出发,每个分支都将训练数据划分成了互不相交的子集。分支的划分可以以单个特征为依据,也可以以特征的线性组合为依据。决策树可以解决回归和分类问题,在预测过程中,一个测试数据会依据已经训练好的决策树到达某一叶子节点,该叶子节点即为回归或分类问题的预测结果。
从概率论的角度理解,决策树是定义在特征空间和类空间上的条件概率分布。每个父节点可以看作子树的先验分布,子树则为父节点在当前特征划分下的后验分布。

2、信息增益和信息熵的理解
待补充

3、决策树出现过拟合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原因:

  • 在决策树构建的过程中,对决策树的生长没有进行合理的限制(剪枝);
  • 样本中有一些噪声数据,没有对噪声数据进行有效的剔除;

解决办法:

  • 选择合理的参数进行剪枝,可以分为预剪枝和后减枝,我们一般采用后剪枝的方法;
  • 利用 K-folds交叉验证,一共训练出k棵树,用k棵树输出的均值作为测试集的预测值。
  • 减少特征

4、如何对决策树进行剪枝?
剪枝是防止决策树过拟合的方法。一棵完全生长的决策树很可能失去泛化能力,因此需要剪枝。
剪枝分为预剪枝和后剪枝两种,预剪枝是在构建决策树时抑制它的生长,后剪枝是决策树生长完全后再对叶子节点进行修剪。

1)预剪枝

  • 设置一个树的最大高度/深度或者为树设置一个最大节点数,达到这个值即停止生长
  • 对每个叶子节点的样本数设置最小值,生长时叶子节点样本数不能小于这个值
  • 判断每次生长对系统性能是否有增益。(对于一棵决策树,每次生长前,可以判断生长后系统在验证集上准确度是否提升,如果经过一次生长,系统在验证集上的准确度降低了,那么可以中止这次生长。)

2)后剪枝
后剪枝是对一棵已经完全生长的决策树进行剪枝

  • 错误率降低剪枝(Reduced-Error Pruning)
  • 悲观剪枝(Pessimistic Error Pruning)
  • 代价复杂度剪枝(Cost-Complexity Pruning)

我们重点介绍第一种。错误率降低剪枝的方法比较直观,从下至上遍历所有非叶子节点的子树,每次把子树剪枝(子树中的所有数据归到该节点,将数据中最多的类设为结果),与之前的树在验证集上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如果有提高,则剪枝,否则不剪,直到所有非叶子节点被遍历完。

3)预剪枝和后剪枝的优缺点比较

  • 时间成本方面:预剪枝在训练过程中即进行剪枝,后剪枝要在决策树完全生长后自底向上逐一考察。显然,后剪枝训练时间更长。预剪枝更适合解决大规模问题
  • 剪枝效果方面:预剪枝的常用方法本质上是基于贪心的思想,但贪心法却可能导致欠拟合,后剪枝的欠拟合风险很小,泛化性能更高。另外,预剪枝的有些方法使用了阈值,如何设置一个合理的阈值也是一个挑战。

5、决策树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吗?
概率模型不需要归一化,因为他们不关心变量的值,而是关心变量的分布和变量之间的条件概率。决策树是一种概率模型,数值缩放,不影响分裂点的位置。所有一般不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

6、决策树如何处理缺失值
该博文对下述需要处理缺失值的三种情况有详细的描述:

  • 如何在训练样本属性缺失的情况下进行划分属性的选择?(比如“色泽”这个属性有的样本在该属性上的值是缺失的,那么该如何计算“色泽”的信息增益?)
  • 在训练过程中,给定划分属性,若训练样本在该属性上的值是缺失的,那么该如何对这个样本进行划分?(即到底把这个样本划分到哪个结点里?)
  • 如何解决测试样本中属性有缺失值的情况?

7、决策树的优缺点
优点:

  • 决策树可以可视化,易于理解和解释;
  • 数据准备工作很少。其他很多算法通常需要数据规范化,需要创建虚拟变量并删除空值等;
  • 能够同时处理数值和分类数据,既可以做回归又可以做分类。其他技术通常专门用于分析仅具有一种变量类型的数据集;
  • 效率高,决策树只需要一次构建,反复使用,每一次预测的最大计算次数不超过决策树的深度;
  • 能够处理多输出问题,即含有多个标签的问题,注意与一个标签中含有多种标签分类的问题区别开(再理解);
  • 是一个白盒模型,结果很容易能够被解释。如果在模型中可以观察到给定的情况,则可以通过布尔逻辑值轻松解释条件。相反,在黑盒模型中(例如在神经网络中),结果可能更难以解释。

缺点

  • 递归生成树的方法很容易出现过拟合。
  • 决策树可能是不稳定的,因为即使非常小的变异,可能会产生一棵完全不同的树。
  • 如果某些分类占优势,决策树将会创建一棵有偏差的树。因此,建议在拟合决策树之前平衡数据集。

8、决策树与逻辑回归的区别

  • 对于有缺失值的数据,决策树可以应对,而逻辑回归需要预先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
  • 逻辑回归对数据整体结构的分析优于决策树,而决策树对局部结构的分析优于逻辑回归;决策树由于采用分割的方法,所以能够深入数据内部,但同时失去了对全局的把握。一个分层一旦形成,它和别的层面或节点的关系就被切断了,以后的挖掘只能在局部中进行。同时由于切分,样本数量不断萎缩,所以无法支持对多变量的同时检验。而逻辑回归,始终着眼整个数据的拟合,所以对全局把握比较好。但无法兼顾局部数据,或者说缺乏探查局部结构的内在机制。
  • 逻辑回归擅长分析线性关系,而决策树对线性关系的把握较差。
  • 逻辑回归对极值比较敏感,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而决策树在这方面表现较好。
  • 应用上的区别:决策树的结果和逻辑回归相比略显粗糙。逻辑回归原则上可以提供数据中每个观察点的概率,而决策树只能把挖掘对象分为有限的概率组群。
  • 执行速度上: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决策树的运行速度明显快于逻辑回归。

参考博文:决策树常见面试题整理

最后

以上就是激动巨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树模型知识点(1)——决策树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树模型知识点(1)——决策树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63)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