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正直大碗,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5G NR - RLC协议阅读笔记 - Overview,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1. 写在前面的话

诚如通信著名博客sharetechnote作者Jaeku Ryu在其LTE RLC笔记的开场白时说:

Personally to me, RLC layer is one of the trickest area to understand in very detail. At the beginning it seems to be simple, but as I getting deeper and deeper into this layer I get more and more confused. Another difficulties is that I don‘t find any books or other training material explaining very detail on this area, whereas you would find a lot of books and materials digging very deeply into other layer.

RLC初看觉得简单,因为协议一共也就33页,只有RRC的三十分之一,甚至比看起来更简单的PDCP协议还少了接近20页,但实际上要理解其各种细节并非易事,Jaeku Ryu提到一个重要原因是几乎没有书籍或资料详细讲解RLC. 但我发现还是有极少数书籍的RLC章节讲得很不错。另外我觉得这方面资料少并不是因为RLC专家不愿意写,而是很难从理论层面写得太详细,原因可能有几点:

1. RLC协议本身内容不多,单从理论上没法写太细

2. 理解RLC需要理解很多关联的概念和逻辑,这些概念和逻辑分布在RLC之外的领域,比如用户面,L2, RB, 逻辑信道,HARQ, MAC调度…

3. RLC真正难的部分不是理解协议,而是具体实现和处理现实中的复杂问题

因此要更深入理解RLC,一是要对用户面有比较清晰的总体认识(比如数据如何从QoS Flow一步步通过SDAP下发到空口),二是要多动手,多处理具体问题。

若既没有详细解析RLC的书籍/资料,又没有实践机会(开发RLC和处理bug),怎样的学习方式比较高效?我最初看LTE RLC协议亦是剪不断理还乱,因为状态变量(State Variables)太多,而且名字全然不具备启发性,比如AM接收变量VR(MR), VR(MS), VR(R), VR(X), VR(H), 光是看到这5个‘VR’就已晕头转向,勿论混杂这些变量(通常还结合几个定时器)的各种处理了!NR有所改善:变量名具备一定启发性了(比如,将LTE的VR(X)改成了RX_Next_Status_Trigger),但是光看不动手,仍会被那些处理流程弄得一头雾水,因此我试图在阅读RLC协议时边看边根据协议处理流程在纸上画出对应的收发包实例,如下图,这样理解就稍微深一点:

2. Big Picture

在OTA消息中,我们见得较多的一个名词是RB – Radio Bearer(无线承载),比如RRC Setup和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里的SRB/DRB配置。如其名,RB用来在空口(Radio)承载(Bear)数据,凡是基站发往UE的数据(无论是RRC消息 - SRB数据,还是网络来的QoS flow映射到DRB的数据)都扔给RB,至于数据如何通过RB发送到UE,需要基站进行一系列处理,UE发给基站也一样。RB并非是一个实际的通道,而是对应于一套空口资源(RLC信道,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电磁波)和协议软件实体(PDCP, RLC, MAC, PHY)的抽象概念, 也就是说数据通过某个RB传输,实际上是先映射到逻辑信道(这里由于PDCP处理较简单,主要是头压缩和安全处理 - 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其与RB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因此我们先忽略PDCP和RLC Channel,于后续PDCP笔记专门讲解),而逻辑信道同样是抽象概念,需要进一步映射到传输信道,传输信道再映射到物理信道,最终通过电磁波发射出去。那RB的数据是直接扔给逻辑信道吗?当然不是,上面提到的一系列映射都要经过协议实体处理,其中用于处理RB到逻辑信道映射过程的实体就叫做 - RLC – 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如下图(38.300: Figure 6.1-1),我们可以看到RLC在L2(SDAP+PDCP+RLC+MAC)架构中的位置:

3. RLC功能

从RLC全称Radio Link Control可以看出,其用于无线链路控制,主要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把错误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其融合了OSI七层协议的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TCP)的功能/机制(比如ARQ,滑动窗口等等)。

了解RLC的功能前,我们要先了解两个最最基本的概念SDU和PDU以及RLC三种传输模式(因为每个功能有其适用的mode).

1) SDU和PDU

在协议体系里,下层协议是为上层协议提供服务(service)的,因此凡是上层发过来的或者发往上层的数据都叫SDU(Service Data Unit)。而上层协议(Protocol)实体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下层协议提供的服务继续往后面发送,因此凡是发给下层或从下层收到的数据叫做PDU(Protocol Data Unit),通过下图可以得到一个直观的认识:

2) 三种传输模式

TM - Transparent Mode

transparent, 顾名思义,就是透传,发送端不对RLC SDU做分段(segementation)操作,也不添加RLC Header,只是缓存数据,然后在MAC层通知传输机会时发送给底层,接收端收到数据后直接发给上层。

适合的逻辑信道:BCCH, DL/UL CCCH, PCCH, andSBCCH

UM - Unacknowledged Mode

无响应模式,类似于UDP,发送端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但不需要接收端反馈接收状态。

适合的逻辑信道:DL/UL DTCH, SCCH, and STCH

AM - Acknowledged Mode

响应模式,接收端通过RLC status report反馈包接收状态,发送端根据status report决定是否重传数据。

适合的逻辑信道:DL/UL DCCH, DL/UL DTCH, SCCH,and STCH

3) RLC功能overview

如下是RLC各功能概览,各功能细节会穿插在后面系列笔记中:

添加RLC序列号(Sequence Numbering)

给上层发过来的每个SDU添加序列号并作为RLC PDU header的一部分,适用于AM和UM, 这个序列号独立于PDCP层的序列号。

- 纠错(Error Correction)

AM模式下,通过ARQ(自动重传请求)机制纠错,也就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RLC status reports重传RLC PDU或PDU分段(segments)。

- 分段和重分段(Segmentation and Re-segmentation)

MAC根据调度的TB大小通知RLC可发送的PDU大小,当预处理(pre-processing, 这是NR对LTE的区别之一,会在下篇讲解)的RLC PDU或需要重传的PDU Segment大于MAC层指示的大小时,就需要对RLC PDU进行分段(适用AM和UM)或对PDU Segment重分段(适用AM)。

- 重组 SDU(Reassembly of SDU)

既然发送端有分段(segement),那么接收端就要将这些分段重新组合成SDU才能发送给上层。

- 重复包检测(Duplicate Dectection)

如果在接收窗口内收到的PDU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收到过,那么就丢弃整个PDU或PDU中跟之前已收到的内容有重复的部分。

RLC SDU丢弃(RLC SDU discard)

比如在reassembly window之外的SDU或者PDCP指示需要丢弃的SDU.

- RLC实体重建(RLC Re-establishment)

比如UE发送切换(handover)时。

- 协议错误侦测(Protocol Error Detection)

比如当ARQ重传次数达到最大值时。仅适用AM.

4. 与RB和逻辑信道的关系

一个RB对应一个逻辑信道,反之亦然。

一个RLC实体对应一个RB或逻辑信道,但反之不一定:

- TM和UM,由于发送和接收RLC实体是独立的,一个RB或逻辑信道可以对应两个RLC实体

- AM, 由于发送和接收在同一个RLC实体,一个RB或逻辑信道对应一个RLC实体

可以通过一个AM实例看一下:

----- clip ----

rlc-BearerToAddModList

{

  {

    logicalChannelIdentity 4,   //一个逻辑信道

    servedRadioBearer drb-Identity : 4,  //一个RB

    rlc-Config am :  //一个传输模式为AM的实体

      {

        ul-AM-RLC 

        {

           ...

        },

        dl-AM-RLC

        {

           ...

        }

      },

----- clip ----


笔者在公众号“协议工程师笔记”定期首发NR/LTE/IMS...学习笔记, 敬请关注、订阅和分享,谢谢!

                                                               图片

                                                                      一起努力,蒸蒸日上


最后

以上就是正直大碗为你收集整理的5G NR - RLC协议阅读笔记 - Overview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5G NR - RLC协议阅读笔记 - Overview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4)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