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栅栏效应产生原因
栅栏效应产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结果。实际信号处理时,无论时域频域都离散的。以书本上的知识,连续非周期信号,频谱也是非周期连续的。这样的频谱将时域信号的所有频率分量都表示出来了。但实际处理时,信号必然是离散非周期的,时域信号做离散采样,经DFT变换到频域,DFT的环节造成部分频率分量丢失。栅栏效应的本质就是数据信息量不够,导致部分频率分量丢失,你从频谱上看不到这些本该出现的频率分量。
频谱混叠,栅栏效应,频谱泄露产生原因笼统概括离散采样获取数据方式方法不合理导致。频谱混叠是采样频率不合理,栅栏效应采样时间不合理,比如1MHZ正弦,以100M时钟去采,但是你只采了两个点,采样时间0.02us,离散后的信号根本无法反映出采的原信号是个正弦信号。频谱泄露采样频率,采样时间都没问题,但是截断加窗,窗选择不合理导致。
2、如何降低栅栏效应
根据产生原因,应该想到:降低的核心就是将频域上采样间隔尽可能小就好了,这样丢失的信息就少了。
涉及到一个概念---频率分辨率:频率分辨率的大小,取决窗函数在频域上的主瓣有多窄,越窄分辨率越高。矩形窗主瓣的宽度反比与采样时间T。
物理分辨率:真正意义上的频率分辨率。值越小,分辨率越高,频谱上能看出的信息量越大。f = 1/T =fc/N。T是采样时间,N为采样点数。
显而易见,增加采样时间T,获取到更多的采样点,采样点越多,信息量就越丰富。f越小,物理分辨率提高,这是真正提高了频域分辨率,这样频率能看到的频率分量更多。
时域补0,增加的是计算分辨率,时域补零,频域上内插,内插的效果只是让谱线更光滑。让你看上更舒服,连续。并没有增加谱峰分辨的能力,该丢的还得丢。
例子:设有时域信号1MHZ和1.05MHZ的正余弦信号,以100MHZ采样,采样1000点,时域采样时间T = 10us。
物理分辨率 f = 1/T = 100Khz=0.1Mhz。难以分辨出0.05Mhz间隔的频率分量。增加点数10000,时域采样时间T = 100us
f = 1/T = 0.01MHZ。
最后
以上就是激昂身影为你收集整理的信号降低栅栏效应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信号降低栅栏效应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