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计算题
1 EMV:期望货币值
2 加权系统:是采购管理中“供方选择”里的工具和技术
2.1、供方选择中评分方法:先取平均分再乘以权重
3、自制和外购决策属于采购管理里的“采购计划编制”中的工具和技术
4、进度、网络计算题
4.1、自己画出单代号网络图
4.2、找出网络图中的关键路径(单代号网络图中起点到终点用时最长的路径即为关键路径。记住,可能不止一条。),算出总工期。
4.3、掌握双代号网络图中的“虚工作”,虚工作是不占用任何时间和资源的,只是为了让逻辑关系更加明确,网络图更加美观。
求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的:
关键路径:从起点到终点没有波浪线的最长路径。
自由时差:就是波浪线的长度。
总时差:以该工作为起点到终点的波浪线长度的和的最小值。
4.4、会算每个活动的 7 个时间(常说的 6 标时+自由时差)
4.5、掌握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区别
4.6、进行进度压缩,掌握常见的进度压缩工具和方法
4.7、资源平衡的计算(掌握此项目至少需要多少人)
4.8、结合挣值分析进行考察
l 最早开始时间(ES)、最早结束时间(EF)
l 最迟开始时间(LS)、最迟结束时间(LF)
l 总时差=LS-ES=LF-EF (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机动时间)。最迟减去最早,要么是开始要么是结束。
l 自由时差=min(紧后工作的 ES - 此活动的 EF)
(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所拥有的机动时间)
求最早时间用正推法,取大值;最迟时间用倒推法,取小值。
正向相加取大,反向相减取小。
另外,在计算题中,关键活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总时差、自由时差都是 0。注意,是在考试的计算题中。其实,关键活动的时差是可能有负数的,那是因为计划错误。
特别注意:
求总时差、自由时差常规方法使用6标时;
简单方法:
求某工作的总时差:找出该工作所在的所有路径,用总工期减去该工作所有路径中最长的工期即是总时差;
自由时差:min(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此活动的最早结束);
PERT(三点估算):
1、 期望时间-----通过计算得到,我们期望的一个工期 T1
2、 悲观时间-----题目给出,最糟糕的情况 T2
3、 乐观时间-----题目给出,最好的情况 T3
4、 最可能时间----题目给出,一般的情况 T4
计算公式:T1=(T2+T3+4*T4)/6
标准差(δ)=(悲观时间-乐观时间)/6
方差=δ²(标准差的平方)
计算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工作(活动)完成的概率,这就需要用到“面
积法”。请大家把下图认真看看。同时,需要记住三个数据。
即±1 个δ的面积为 68%(图中-1SD----1SD 区域面积)
±2 个δ的面积为 95%(图中-2SD----2SD 区域面积)
±3 个δ的面积为 99%(图中-3SD----3SD 区域面积)
计算其他区域的面积,只要知道这个图形是堆成的,总面积是 1。
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 :
① 人的因素,②材料、设备的因素,③方法、技术的因素,④资金因素,⑤环境因素。
进度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以采用的办法,其中还要注意可能会和成本一 起考!
(1)团队成员没有及早参与,需求分析耗时长,要早期参与进项目
(2)经验不足,进度计划制定不准,采取有效的历时估算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制定进度计划
(3)考虑项目期间特定时期会对进度产生影响
(4)增加人手,聘请更有经验的人员,或找兼职人员
(5)加班
(6)并行
(7)重新估算后面的工期
(8)加强沟通,减少变更
(9)加强控制,避免返工
(10)外包
(11)加强沟通,先完成关键需求
(12)增加资源有时可能压缩工期有限
(13)关注关键路径,在关键路径上加资源,有效果
(14)关注里程碑
(15)加强进度与成本、风险、质量等知识点的协调
解决方案:
(1)向公司申请增加资源,或使用经验丰富的员工
(2)优化网络图,重排活动之间的顺序,压缩关键路径
(3)临时加班(赶工),尽可能补救耽误的时间或提高资源利用率
(4)将部分阶段的工作改为并行,并进行内部流程的优化
(5)变更原来的进度计划。根据上一阶段的绩效,对后续工作重新评估,修订计划,并征得项目干系人的同意
(6)加强同项目干系人的沟通
(7)加强对交付物、项目阶段工作的及时检查和控制,避免后期出现返工
(8)尽可能调配非关键路径上的资源用于关键路径上的任务
(9)优化外包,采购等环节,并全程监控。
加快进度、压缩工期方法 :
① 赶工;②快速跟进;③增加优质资源;④提高资源利用率;⑤外包和缩小项目范围。在工期压缩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项目干系人的沟通。与客户进行沟通确定能否缩小范围和外包,以应对强制性日期的交付;与项目成员沟通,制定好的绩效考核办法,提高每个成员的绩效;与职能经理及高层领导沟通,申请增加优质资源等。
5、挣值分析、预测技术— 进度、成本
5.1、特别需要掌握的是名词定义、公式的换算
公式:
PV:从开始点到检查点计划完成的工作量按照计划的价值(计划的工作量计划的价值);(计划;计划)
EV:从开始点到检查点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按照计划的价值;(实际;计划)
AC:从开始点到检查点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的实际价值;(实际;实际)
EV:完成工作预算;PV:计划工作预算;AC:完成工作实际成本;BAC:项目总预算,BAC=完工时的PV总和;ETC(尚需):完工尚需估计,即完成剩余工作所需的估算费用;EAC(共需):完工时估算,即完成所有计划工作所需的估算。
CV(成本偏差)=EV-AC >0,节省 <0,超支
SV(进度偏差)=EV-PV >0,提前 <0 滞后
CPI(成本绩效)=EV/AC, >1,节省 ; <1,超支
SPI(进度绩效)=EV/PV , >1,提前 ; <1,落后
ETC=(BAC-EV) 当前偏差被看做是非典型的(原计划、采取措施),即以后不会发生类似偏差;[知错就改]
ETC=(BAC-EV)/CPI 当前偏差被看做是代表未来的典型偏差(原状态、无措施);[将错就错]
EAC=AC+ETC ----衍化为下面两个公式
EAC=AC+BAC-EV 当前偏差被看做是非典型的
EAC=AC+(BAC-EV)/CPI 当前偏差被看做是代表未来的典型偏差
完工尚需日期:ETC/每天花费 (新增的)需看是典型还是非典型
VAC(完工时偏差)=BAC-EAC 是完工预算与完工估算之差
掌握了上面的公式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考试中,需要会灵活运用,需要会根据题干意思找
出、计算出 PV、EV、AC 值。如下的表格,大家也需要搞会啦。特别是“措施”:
对于下图,我希望大家会自己画出来,然后进行分析,目前是什么状态,并结合上表给出一些措施。
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
1、 对造成成本基准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2、 确保变更请求获得同意
3、 当变更发生时,管理这些实际的变更
4、 保证潜在的成本超支不超过授权的项目阶段资金和总体资金
5、 监督成本执行,找出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6、 准确记录所有的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7、 防止错误的,不恰当的或未获批准的变更纳入成本或资源使用报告中
8、 就审定的变更,通知项目干系人
9、 采取措施,将预期的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6、沟通渠道— 沟通管理
公式:沟通渠道=N(N-1)/2。其中 N 为该项目团队干系人数量。将公
式进行变化为(N²-N)/2。因此,其数量级为N²。
不仅仅要会算沟通渠道,还要会算增加了项目干系人后沟通渠道的变化,这个也很简单,前后一减就是的。
7、投资回收期、回收率(考察力度小)
举个例子:我今天去银行存钱,存一年定期,假设 1 年定期利息是 3.2%,那么,请问,我想在一年后,取出 10000 万人民币,那么我现在应该存多少钱?
大家肯定都知道,现在应该存 10000/(1+3.2%),如果有的人不知道,OK,那你应该是月光族,哥们,你该存钱了。
还是上面的例子,假如我想在 2 年后取 10000 万元,存款方式是 1 年 1 存,自动转账。那么我现在应该存 10000/(1+3.2%)²。
好,那么,结合我们项目管理,贴现率就是我们这里的利息,现在存的钱就是净现值。
简单的理解:贴现率就是换算的一个比例,净现值就是把以后的钱换算在今天,应该是多少钱?
净现值=利润值/(1+贴现率);
PVn=1/(1+i)n(n是n次方):PVn是从现在起第几年,1是人民币的现值,i是贴现率。
净现值=净现金*折现系数,折现系数=1/(1+折现率)的n次方。
8、盈亏平衡点— 可能考
什么是盈亏平衡点呢?就是赚的钱和投资一样,把这个概念知道了,则题目没有难度了。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pmos/blog/897247
最后
以上就是细心大山为你收集整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常见考点汇总计算题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常见考点汇总计算题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