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聪慧小天鹅,这篇文章主要介绍FPGA实战--2FSK调制,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首先了解一下2FSK的百度百科:(2ASK请直接看结尾)

FSK是信息传输中使用得较早的一种调制方式,它的主要优点是: 实现起来较容易,抗噪声与抗衰减的性能较好。在中低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FSK就是用数字信号去调制载波的频率。如果是采用二进制调制信号,则称为2FSK;采用多进制调制信号,则称为MFSK。
l 调制方法:2FSK可看作是两个不同载波频率的ASK已调信号之和。
l 解调方法:相干法和非相干法。
l 类型: 二进制移频键控( 2FSK), 多进制移频键控(MFSK)。
在上述三种基本的调制方法之外,随着大容量和远距离 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信道的带宽限制和非线性对传输信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数字调制方式已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需要采用新的数字调制方式以减小信道对所传信号的影响,以便在有限的带宽资源条件下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这些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充分节省频谱和高效率的利用频带展开的。多进制调制,是提高 频谱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恒包络技术能适应信道的非线性,并且保持较小的频谱占用率。
从传统数字调制技术扩展的技术有 最小移频键控MSK)、 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 正交幅度调制QAM)、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FDM)等等。

我们需要怎么做

本次实战中,我们选用二进制频移键控,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粗暴,我们用一个伪随机序列(M序列)来假装按键,然后生成2个不同频率正弦波,通过一个选通开关并口输出,在使用并转串芯片转换实现2FSK的简单实践,下面我们来记录实践流程。

        首先是顶层文件(实践中就是原理草图,大概的实现原理)

从左到右分别是时钟接口->分频器->正弦波发生器/M序列发生器->开关选通(实验中时钟为20M),下面是各个模块代码:

分频器:(N代表分频数,为了让结果清晰,所以M序列的分频数很高,因为要让一个上升沿有好几个周期才行)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module fenpin(clk_out,clk_in); output clk_out; input clk_in; reg[13:0] cnt; reg clk_out; parameter N=1024; always@(posedge clk_in) begin begin if(cnt==N/2-1) begin clk_out<=!clk_out; cnt<=0; end else cnt<=cnt+1; end end endmodule

仿真结果:


M序列发生器: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module MXL(clk ,out); input clk; output out; reg[3:0] tmp=4'b0; reg out; always @(posedge clk ) begin if(tmp > 4'd15) tmp=4'd0; else tmp=tmp+1'b1; case(tmp) 4'd0:out<=0; 4'd1:out<=1; 4'd2:out<=0; 4'd3:out<=0; 4'd4:out<=1; 4'd5:out<=1; 4'd6:out<=0; 4'd7:out<=1; 4'd8:out<=1; 4'd9:out<=0; 4'd10:out<=1; 4'd11:out<=0; 4'd12:out<=0; 4'd13:out<=0; 4'd14:out<=0; 4'd15:out<=0; endcase end endmodule

仿真结果:



重点,正弦波发生器:(这是这个实验难点,需要使用IP,所谓正弦波发生器,就是计数器+ram核,将正弦波抽样128个点,然后随着计数器计数逐个输出,ps,并口),调用IP核流程和mif文件的参数设置参考TOP文件,就是顶层文件图。mif文件导入在ram核的创建中。下面也带上C语言产生mif文件(也就是正弦波的序列)

内部结构图:


C语言mif文件代码(用VC或者devc++运行即可,摘自:点击打开链接)这个代码浅显易懂,读懂为好。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define PI 3.141592 #define DEPTH 128 /*数据深度,即存储单元的个数*/ #define WIDTH 8 /*存储单元的宽度*/ int main(void) { int i,temp; float s; FILE *fp; fp = fopen("TestMif.mif","w"); /*文件名随意,但扩展名必须为.mif*/ if(NULL==fp) printf("Can not creat file!rn"); else { printf("File created successfully!n"); /* * 生成文件头:注意不要忘了“;” */ fprintf(fp,"DEPTH = %d;n",DEPTH); fprintf(fp,"WIDTH = %d;n",WIDTH); fprintf(fp,"ADDRESS_RADIX = HEX;n"); fprintf(fp,"DATA_RADIX = HEX;n"); fprintf(fp,"CONTENTn"); fprintf(fp,"BEGINn"); /* * 以十六进制输出地址和数据 */ for(i=0;i<DEPTH;i++) { /*周期为128个点的正弦波*/ s = sin(PI*i/64); /*将-1~1之间的正弦波的值扩展到0-255之间*/ temp = (int)((s+1)*255/2); /*以十六进制输出地址和数据*/ fprintf(fp,"%xt:t%x;n",i,temp); }//end for fprintf(fp,"END;n"); fclose(fp); } }

仿真结果:

选通开关代码: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module KAIGUAN(din0,dout,din1,sel); parameter N=12; input[N-1:0] din0; output[N-1:0] dout; input[N-1:0] din1; input sel; wire[N-1:0] MW_din0l; wire[N-1:0] MW_din1l; reg[N-1:0] MW_dtempl; always@(MW_din0l or MW_din1l or sel) begin case(sel) 1'd0:MW_dtempl=MW_din0l; default:MW_dtempl=MW_din1l; endcase end assign dout=MW_dtempl; assign MW_din0l=din0; assign MW_din1l=din1; endmodule

整体系统的仿真结果:

仿真成功!

下载到FPGA中接上示波器:(FFT中有两个高峰,实验成功,具体速率大家可以自己算哦)


2ASK比较简单,至于要信号发生器的分频器分频数目一致,然后改任意一个波形发生器的mif文件(中心范围缩小,可改代码得,记得有个直流偏置),其他不用变。

过程写的比较简单粗暴,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都会看的!





最后

以上就是聪慧小天鹅最近收集整理的关于FPGA实战--2FSK调制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FPGA实战--2FSK调制内容请搜索靠谱客的其他文章。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74)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