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5090:性能提升,但代价高昂
随着 RTX 5090 的发布,科技媒体对这款售价 1999 美元的显卡进行了全面的评测。在不使用 AI 技术的情况下,5090 在 4K 分辨率下的性能平均比 RTX 4090 提升了 31%。然而,在 1440p 和 1080p 分辨率下的提升幅度较小,在 1080p 分辨率下仅提高了 17%。
对于玩家来说,除了 DLSS 4 技术外,新显卡的优势在于其更小巧的双槽设计,可以在更高的散热功率下发挥作用。
5090 的每瓦性能并不亮眼,千瓦级电源必不可少: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4K 基准测试中,单卡功率飙升至 578 瓦;在《赛博朋克 2077》中启用光线追踪并关闭 DLSS 时,功率测得为 569 瓦(RTX 4090 仅为 427 瓦),整机功率接近一千瓦。
因此,要将 5090 塞进 12.7 升的 SFF 迷你机箱中,除了大拆特拆,首先需要配置身形小巧的千瓦级电源,然后才能将这个庞然大物塞进去。
好不容易将 5090 塞进机箱,却发现侧盖无法合上。尽管 NVIDIA 已经努力使 12VHPWR 不那么突兀,但 5090 毕竟比原配显卡(RTX 3080)大了不少。
即使将电源线斜置也无法弥补显卡高度造成的干涉。考虑到这是一个可以装进双肩包的性能怪兽,失去侧盖并不能抹杀这套系统所创造的工程奇迹。
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双槽 5090 在温度控制方面确实不如三槽 4090。在全开放环境下测试,5090 最高可升至 70 摄氏度,风扇转速 1500rpm;4090 在此环境下仅为 64 度。两者的风噪表现倒是旗鼓相当,也同样具备低负载停转功能,风扇启停的临界条件在 50 摄氏度左右。
在生产力方面,5090 在 PugetBench 测试的达芬奇项目中比 4090 快 12%;在 Procyon 的 AI XL FP16 项目中比 4090 快 40%。
(举报)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