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任性黑猫,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Linux内核多线程(四),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自己创建的内核线程,当把模块加载到内核之后,可以通过:ps –ef 命令来查看线程运行的情况。通过该命令可以看到该线程的pid和ppid等。也可以通过使用kill –s 9 pid 来杀死对应pid的线程。如果要支持kill命令自己创建的线程里面需要能接受kill信号。这里我们就来举一个例,支持kill命令,同时rmmod的时候也能杀死线程。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param.h>
#include <linux/jiffies.h>
#include <asm/system.h>
#include <asm/processor.h>
#include <asm/signal.h>
#include <linux/completion.h>
// for DECLARE_COMPLETION()
#include <linux/sched.h>
#include <linux/delay.h>
// mdelay()
#include <linux/kthread.h>
MODULE_LICENSE("GPL");
static DECLARE_COMPLETION(my_completion);
static struct task_struct *task;
int flag = 0;
int my_fuction(void *arg)
{
printk(" in %s()n", __FUNCTION__);
allow_signal(SIGKILL); //使得线程可以接收SIGKILL信号
mdelay(2000);
printk(" my_function complete()n");
printk("should stop: %dn",kthread_should_stop());
while (!signal_pending(current) && !kthread_should_stop()) {//使得线程可以可以被杀死,也可以再rmmod的时候结束
printk(" jiffies is %lun", jiffies);
set_current_state(TASK_INTERRUPTIBLE);
schedule_timeout(HZ * 5);
printk("should stop: %dn",kthread_should_stop());
}
printk("Leaving my_functionn");
flag = 1; //flag很关键!
return 0;
}
static int __init init(void)
{
task = kthread_run(my_fuction,NULL,"my_function");
printk("<1> init wait_for_completion()n");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exit finish(void)
{
int ret;
if(!flag)
{
if (!IS_ERR(task))
{
int ret = kthread_stop(task);
printk(KERN_INFO "First thread function has stopped ,return %dn", ret);
}
}
printk("task_struct: 0x%x",task);
printk(" Goodbyen");
}
module_init(init);
module_exit(finish);

运行结果(执行kill之后):

运行结果(rmmod之后):

说明:程序运行后线程循环执行每隔5个内核 ticks 就答应一次当前的jiffies值。可以通过kthread_stop()来结束,也可以通过kill命令来结束。

程序中使用了flag 变量来控制是否使用 kthread_stop()函数有两个原因:首先,当线程创建成功之后IS_ERR()不能检测出线程是否还在运行,因为此时task是一个正常的地址而不是错误码(后面会说明IS_ERR的原理);其次,线程不能被杀次两次,如果使用kill命令之后线程已经被杀死,但是在此使用kthread_stop()函数就会出严重问题,因为此时线程已经被杀死,task指向的地址已经无效,struct kthread 也已经不存在,操作此时使用kthread_stop()设置should_stop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可以得出结论,当线程结束之后使用kthread_should_stop()来查看线程运行状态也会造成内核异常。

 

IS_ERR()函数的原理:

#define IS_ERR_VALUE(x) unlikely((x) >= (unsigned long)-MAX_ERRNO)

static inline long IS_ERR(const void *ptr)
{
  return IS_ERR_VALUE((unsigned long)ptr);
}

内核中的函数常常返回指针,问题是如果出错,也希望能够通过返回的指针体现出来。
所幸的是,内核返回的指针一般是指向页面的边界(4K边界),即

ptr & 0xfff == 0

这样ptr的值不可能落在(0xfffff000,0xffffffff)之间,而一般内核的出错代码也是一个小负数,在-1000到0之间,转变成unsigned long,正好在(0xfffff000,0xffffffff)之间。因此可以用

(unsigned long)ptr > (unsigned long)-1000L

也就等效于(x) >= (unsigned long)-MAX_ERRNO
其中MAX_ERRNO 为4095

来判断内核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有效的指针,还是一个出错代码。

涉及到的任何一个指针,必然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有效指针,一种是NULL,空指针,一种是错误指针,或者说无效指针.而所谓的错误指针就是指其已经到达了 最后一个page.比如对于32bit的系统来说,内核空间最高地址0xffffffff,那么最后一个page就是指的 0xfffff000~0xffffffff(假设4k一个page).这段地址是被保留的,如果超过这个地址,则肯定是错误的。


最后

以上就是任性黑猫为你收集整理的Linux内核多线程(四)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Linux内核多线程(四)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0)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