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leetcode912. 排序数组 十大排序算法实现
文章目录
- leetcode912. 排序数组 十大排序算法实现
- [912. 排序数组](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sort-an-array/)
- 题目描述
- 排序算法
- 分类
- 算法复杂度
- Solution Idea
- bubble sort(冒泡排序)
- Selection sort(选择排序)
- Insertion sort(插入排序)
- Shell sort(希尔排序)
- Merge sort(归并排序)
- Quick sort(快速排序)
- Heap sort(堆排序)
- Count sort(计数排序)
- Bucket sort(桶排序)
- Radix sort(基数排序)
- Bin sort
- RadixSort
- Reference
912. 排序数组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
,请你将该数组升序排列。
Example
输入:nums = [5,2,3,1]
输出:[1,2,3,5]
排序算法
分类
十种常见排序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 比较类排序: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由于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
O(nlogn)
,因此也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 - 非比较类排序: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以线性时间运行,因此也称为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
算法复杂度
Solution Idea
bubble sort(冒泡排序)
- 比较相邻的两个数据,如果第二个数小,就交换位置。
- 从后向前两两比较,一直到比较最前两个数据。最终最小数被交换到起始的位置,这样第一个最小数的位置就排好了。
- 继续重复上述过程,依次将第2.3…n-1个最小数排好位置。
/*
** bubble sort 冒泡排序 会超时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sortArray(vector<int>& nums) {
if (nums.size() == 1) return nums;
int tmp;
bool sorted = true;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 1; ++i)
{
for (int j = nums.size() - 1; j > i; --j)
{
if (nums[j-1] > nums[j])
{
tmp = nums[j-1];
nums[j-1] = nums[j];
nums[j] = tmp;
sorted = false;
}
}
if (sorted) return nums;
}
return nums;
}
};
Selection sort(选择排序)
在长度为N
的无序数组中,第一次遍历N-1
个数,找到最小的数值与第一个元素交换;
第二次遍历N-2
个数,找到最小的数值与第二个元素交换;
…
第N-1
次遍历,找到最小的数值与第N-1
个元素交换,排序完成。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mp = a;
a = b;
b = tmp;
}
vector<int> sortArray(vector<int>& nums) {
if (nums.size() == 1) return nums;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 1; ++i)
{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nums.size(); ++j)
{
if (nums[i] > nums[j])
{
minIndex = j;
}
}
if (minIndex != i)
{
swap(nums[minIndex], nums[i]);
}
}
return nums;
}
};
Insertion sort(插入排序)
-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 重复步骤2~5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sortArray(vector<int>& nums) {
if (nums.size() == 1) return nums;
for (int i = 1; i < nums.size(); ++i)
{
int preIdx = i - 1;
int curVal = nums[i];
while(preIdx >= 0 && curVal > nums[preIdx])
{
nums[preIdx+1] = nums[preIdx];
preIdx--;
}
nums[preIdex+1] = curVal;
}
return nums;
}
};
Note:
-
数据序列1:
13-17-20-42-28
利用插入排序,13-17-20-28-42
. Number of swap:1; -
数据序列2:
13-17-20-42-14
利用插入排序,13-14-17-20-42
. Number of swap:3;
如果数据序列基本有序,使用插入排序会更加高效。
Shell sort(希尔排序)
-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根据某一增量分为若干子序列,并对子序列分别进行插入排序。
-
然后逐渐将增量减小,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增量为1,此时数据序列基本有序,最后进行插入排序。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sortArray(vector<int>& nums) {
int length = nums.size();
if (length == 1) return nums;
int inc = length;
while (true)
{
inc /= 2;
for (int k = 0; k < inc; ++k)
for (int i = k + inc; i < length; i += inc)
{
int preIdx = i - inc;
int curVal = nums[i];
while (preIdx >= 0 && curVal < nums[preIdx])
{
nums[preIdx+inc] = nums[preIdx];
preIdx -= inc;
}
nums[preIdx+inc] = curVal;
}
if (inc == 1) break;
}
return nums;
}
};
Merge sort(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
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2-路归并
。
- 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分成两个长度为
n/2
的子序列; - 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采用归并排序;
- 将两个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最终的排序序列。
class Solution {
vector<int> nums;
public:
void merge(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merge(left, mid);
merge(mid + 1, right);
int i = left, j = mid + 1;
vector<int> tmp;
while (i <= mid && j <= right)
{
if (nums[i] < nums[j])
{
tmp.push_back(nums[i]);
i++;
}
else
{
tmp.push_back(nums[j]);
j++;
}
}
while (i <= mid)
{
tmp.push_back(nums[i]);
i++;
}
while (j <= right)
{
tmp.push_back(nums[j]);
j++;
}
for (i = 0; i < right - left + 1; ++i) nums[i + left] = tmp[i];
}
vector<int> sortArray(vector<int>& nums) {
this -> nums = nums;
int length = nums.size();
if (length == 1) return nums;
merge(0, nums.size() - 1); // 左闭右闭
return this -> nums;
}
};
Quick sort(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来把一个串(list)分为两个子串(sub-lists)。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 -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
分区(partition)
操作; 递归地(recursive)
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
** quick sort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partion(vector<int>& nums,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pivot = nums[right]; //选取尾端元素为基准
int i = left, j; // i,j 双指针. i 前向指针,j后向指针
for (j = left; j < right; ++j)
{
if (nums[j] <= pivot)
{
swap(nums[i], nums[j]);
i++;
}
}
swap(nums[i], nums[right]); // 从 left 至位置 i都是小于等于 基准元素的数, i位置是基准元素
return i;
}
int random_partion(vector<int>& nums, int left, int right)
{
int randIdx = rand() % (right - left + 1) + left; //随机选取基准
swap(nums[randIdx], nums[right]);
return partion(nums, left, right);
}
void random_quick_sort(vector<int>& nums,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int pivot = random_partion(nums, left, right);
random_quick_sort(nums, left, pivot - 1);
random_quick_sort(nums, pivot+1, right);
}
}
vector<int> sortArray(vector<int>& nums) {
int length = nums.size();
if (length == 1) return nums;
srand (time(NULL));
random_quick_sort(nums, 0, length - 1); // 左闭右闭区间
return nums;
}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基于随机选取主元的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为期望 O ( n log n ) O(nlog n) O(nlogn),其中
n
为数组的长度。详细证明过程可以见《算法导论》第七章,这里不再大篇幅赘述。 -
空间复杂度:
O(h)
,其中h
为快速排序递归调用的层数。我们需要额外的O(h)
的递归调用的栈空间,由于划分的结果不同导致了快速排序递归调用的层数也会不同,最坏情况下需O(n)
的空间,最优情况下每次都平衡,此时整个递归树高度为 log n log n logn,空间复杂度为O(log n)
。
Note
srand Initializ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srand (time(NULL));
rand Generate random number
v1 = rand() % 100; // v1 in the range 0 to 99
randIdx = rand() % (right - left + 1) + left; //随机选取基准
Heap sort(堆排序)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思想就是先将待排序的序列建成 (大根堆)最大堆,使得每个父节点的元素大于等于它的子节点。此时整个序列最大值即为堆顶元素,我们将其与末尾元素交换,使末尾元素为最大值,然后再调整堆顶元素使得剩下的 n-1
个元素仍为大根堆,再重复执行以上操作我们即能得到一个有序的序列。
- 将初始待排序关键字序列
(R1,R2….Rn)
构建成大跟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 将堆顶元素
R[1]
与最后一个元素R[n]
交换,此时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1)
和新的有序区(Rn)
,且满足R[1,2…n-1]<=R[n]
; - 由于交换后新的堆顶R[1]可能违反堆的性质,因此需要对当前无序区
(R1,R2,……Rn-1)
调整为新堆,然后再次将R[1]
与无序区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2)
和新的有序区(Rn-1,Rn)
。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有序区的元素个数为n-1
,则整个排序过程完成。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make_max_heap(vector<int>& nums, int len)
{
for (int i = (len / 2); i >= 0; --i) max_heap_fixed(nums, i, len);
}
void max_heap_fixed(vector<int>& nums, int cur_idx, int len)
{
int lchild = (cur_idx << 1) + 1, rchild = (cur_idx << 1) + 2;
while (lchild <= len)
{
int large = cur_idx;
if (lchild <= len && nums[lchild] > nums[cur_idx])
{
large = lchild;
}
if (rchild <= len && nums[rchild] > nums[large])
{
large = rchild;
}
if (large != cur_idx)
{
swap(nums[cur_idx], nums[large]);
cur_idx = large;
lchild = (cur_idx << 1) + 1;
rchild = (cur_idx << 1) + 2;
}
else break;
}
}
vector<int> sortArray(vector<int>& nums) {
int length = nums.size() - 1;
make_max_heap(nums, length);
for(int i = length; i > 0; --i)
{
swap(nums[0], nums[i]);
max_heap_fixed(nums, 0, i-1);
}
return nums;
}
};
Count sort(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不是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其核心在于将输入的数据值转化为键存储在额外开辟的数组空间中。 作为一种线性时间复杂度的排序,计数排序要求输入的数据必须是有确定范围的整数。
- 找出待排序的数组中最大和最小的元素;
- 统计数组中每个值为
i
的元素出现的次数,存入数组C
的第i
项; - 对所有的计数累加(从
C
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每一项和前一项相加); - 反向填充目标数组:将每个元素i放在新数组的第
C(i)
项,每放一个元素就将C(i)
减去1。
计数排序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当输入的元素是n 个 0到 k
之间的整数时,时间复杂度是O(n+k)
,空间复杂度也是O(n+k)
,其排序速度快于任何比较排序算法。在实际工作中,当k=O(n)
,这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记为O(n)
当k
不是很大并且序列比较集中时,计数排序是一个很有效的排序算法。
Bucket sort(桶排序)
桶排序是计数排序的升级版。它利用了函数的映射关系,高效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映射函数的确定。桶排序 (Bucket sort)的工作的原理:假设输入数据服从均匀分布,将数据分到有限数量的桶里,每个桶再分别排序(有可能再使用别的排序算法或是以递归方式继续使用桶排序进行排)。
- 设置一个定量的数组当作空桶;
- 遍历输入数据,并且把数据一个一个放到对应的桶里去;
- 对每个不是空的桶进行排序;
- 从不是空的桶里把排好序的数据拼接起来。
class Solution:
def sortArray(self, nums: List[int]) -> List[int]:
bucket=collections.defaultdict(int)
for n in nums:
bucket[n]+=1
ans=[]
for i in range(-50000,50001):
ans+=[i]*bucket[i]
return ans
桶排序最好情况下使用线性时间O(n)
,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与对各个桶之间数据进行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因为其它部分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n)
。很显然,桶划分的越小,各个桶之间的数据越少,排序所用的时间也会越少。但相应的空间消耗就会增大。
Radix sort(基数排序)
Bin sort
基本思想:
BinSort想法非常简单,首先创建数组A[MaxValue]
;然后将每个数放到相应的位置上(例如17放在下标17的数组位置);最后遍历数组,即为排序后的结果。
当序列中存在较大值时,BinSort 的排序方法会浪费大量的空间开销。
RadixSort
基本思想: 基数排序是在BinSort的基础上,通过基数的限制来减少空间的开销。
(1)首先确定基数为10,数组的长度也就是10.每个数34都会在这10个数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2)不同于BinSort会直接将数34放在数组的下标34处,基数排序是将34分开为3和4,第一轮排序根据最末位放在数组的下标4处,第二轮排序根据倒数第二位放在数组的下标3处,然后遍历数组即可。
Reference
- 算法导论 第三版
- 排序算法总结
-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最后
以上就是火星上大树为你收集整理的leetcode 排序数组 十大排序算法实现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leetcode 排序数组 十大排序算法实现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