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LTE-TM2(Transmitting Mode 2 : Transmit Diversity)
(1)基本介绍
说到传输模式,首先应该介绍的是DCI,即下行控制信息,但是现在针对DCI自身理解还不够,这里主要介绍特定传输模式下的发送端数据处理方式。
TM2是LTE的PDSCH的一种传输模式(所谓传输模式自己的理解就是PDSCH利用物理资源的一种方式),这种传输模式主要用在需要增强覆盖的场景下。传输分集其实在很早就被人利用了,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6年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当时人们用多种的语言将某个故事记录在这个石碑上,后代的人只需要会其中的一种语言就能完全解读石碑上的内容。其实传输分集也是利用的同样的原理,将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物理资源上进行传输,虽然这些物理资源(频域/空域/时域)上的传输信道不同,但是只要有一条信道的质量足够好,接收端都能实现准确率更高的译码。所以,使用传输分集可以提高系统的平均传输质量(在某些信道深衰的地方也能实现有效传输),所以这种传输模式用于增强覆盖。
TM2按照发送端的天线端口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 当使用两天线端口的时候利用空域和频域的传输分集技术的SFBC
- 当使用四天线端口的时候利用空域和频域的传输分集技术的SFBC-FSTD
(2)发送端处理
①SFBC(Space-Frequency-Block-Code)
SFBC处理的输入数据来自于信道编码以后的输出,即QAM符号:
- 现发端支持多种QAM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256QAM)
- 一个TTI内使用TM2传输的PDSCH的符号长度等于对应PDSCH传输的RE个数(这里可以解释一下,如果用于PDSCH传输的RE个数为N,那么两天线端口上的总的用于PDSCH传输的物理资源数为2*N,但是由于下述的SFBC独特的资源映射方式,两个QAM符号使用两天线端口上的总共4个资源进行传输,所以2*N个资源上一共可以传输N个QAM符号,四天线端口的同理分析)

- 第一步表示传输分集对应的层映射操作,对于传输分集来说,层数等于天线端口的数目(其实个人认为对于传输分集来说并没有层映射的需求)
- 第二步表示将一个映射单元中的两个QAM符号映射到两个空域 + 两个频域单元的RE上,即上述的4个物理资源发送两个QAM符号,其中(s[0],-s[1]*)代表的是第一个频域资源上的两天线数据,(s[1],s[0]*)代表的是第二个频域资源上的两天线数据
- 为了保证两个频域资源上的传输信道相似,两个频域资源的距离应该在相干带宽以内(为什么要相似呢,这个和SFBC对应的译码方式有关)
- 模块输入端口长度为PDSCH的RE个数,输入数据类型为QAM符号
- 模块输出端口长度为PDSCH的RE个数,输出数据类型为两个QAM符号组成的二维向量
最后
以上就是尊敬小熊猫为你收集整理的LTE-TM2(SFBC)传输方式Tx侧分析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LTE-TM2(SFBC)传输方式Tx侧分析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