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清爽缘分,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Mobileye技术与市场走势,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Mobileye技术与市场走势
Mobileye是以色列一家生产协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保障乘客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的视觉系统的公司。
2017年3月13日,英特尔正式宣布,以每股63.54美元现金收购Mobileye,股权价值约153亿美元。2021年4月,Mobileye宣布自动驾驶系统Mobileye Drive™已经实现商用。
2016年7月,Mobileye表示,将不再为特斯拉Autopilot提供技术支持。
2017年3月13日,据以色列财经报纸TheMarker报道,英特尔正式宣布,将以每股63.54美元现金收购以色列驾驶辅助系统开发公司Mobileye,股权价值约153亿美元。
参考文献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uPoEb0SICgbtyPME6YE0A
https://mp.weixin.qq.com/s/NlUbtwLwUroRvo1p1OWr1A
https://baike.baidu.com/item/Mobileye/2045823?fr=aladdin
021年4月,Mobileye宣布自动驾驶系统Mobileye Drive™已经实现商用。
2021年12月13日晚,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发布消息称,其被誉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大脑的EyeQ® 系统集成芯片(SoC),出货量已突破1亿片。
2021年12月20日,据英特尔官方消息,英特尔旗下子公司 Mobileye 宣布与全球第三大公共交通运营商 RATP 集团合作,在巴黎推出首个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英特尔表示,Mobileye 已获得自动驾驶测试资格,这意味着 Mobileye 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能够在巴黎街头上路行驶。
2022年1月,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宣布与Mobileye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计划于2024年联手推出全球首款具备L4级别智能驾驶能力的消费级智能驾驶电动汽车。
2022年2月14日消息,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部门 Mobileye 今日宣布,计划与合作伙伴在 2024 年在美国推出自动驾驶电动班车。
路透社2022年3月7日消息,英特尔公司当地时间周一表示,其自动驾驶部门Mobileye已秘密提交了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申请文件。
Mobileye掉队,一个时代落幕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智能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新时代,曾经的ADAS霸主Mobileye掉队了。近日,高通在2021投资者大会上宣布与宝马达成合作,后者的新车从2025年开始使用高通骁龙Ride自动驾驶平台(含芯片)。宝马在2016年与Mobileye组建了自动驾驶联盟,并在旗下车型中大量搭载Mobileye的EyeQ系列芯片,甚至双方还共同持有一些技术专利,堪称铁哥们。这个铁哥们的离开,既意味着宝马-英特尔-Mobileye联盟的终结,又宣告了Mobileye称王的ADAS时代结束了。在过去20年里,Mobileye以视觉感知技术为基础,推出了算法+EyeQ系列芯片组成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车企实现从L0级的碰撞预警,到L1级的AEB紧急制动、ACC自适应巡航,再到L2级的ICC集成式巡航等各种功能。毫无疑问,Mobileye可以说是过去20年间的汽车ADAS技术的主要奠基者和引领者。但随着谷歌、苹果、百度、华为、滴滴、特斯拉等科技巨头,还有一众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开始用深度学习算法开发新一代的L4自动驾驶技术,量产车搭载的L2系统也越来越向着L4自动驾驶的技术架构看齐。Mobileye提供的算法+芯片解决方案,已经不能满足自动驾驶公司和车企们的需求了。于是看到了特斯拉用的FSD芯片取代了Mobileye,理想从EyeQ4换装了地平线征程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部分车企自动驾驶芯片更迭表
更可怕的是,2022年以及以后将上市的新款车型中,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几乎清一色的选择了英伟达、高通和华为这种科技巨头的自动驾驶芯片…目前全球已知使用Mobileye最新一代EyeQ5芯片的车型,只有极氪001和宝马iX两款,并且宝马还宣布未来换高通Ride。属于Mobileye的那个时代,已然落幕。
01.车企正在放弃Mobileye 英伟达高通成新宠
宝马和Mobileye合作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Mobileye的视觉解决方案支撑了宝马的5系、6系等搭载的车道偏离预警和自适应巡航功能,此后Mobileye和宝马的关系一直走得很近。2016年,宝马还高调宣布与Mobileye、英特尔合作研发L4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一组名副其实的“铁三角”组合。此时正是Mobileye的巅峰时刻。该联盟成立没多久,英特尔就宣布以153亿美元(约合974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收购Mobileye,震惊整个科技圈和汽车产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宝马此前与英特尔、Mobileye达成合作
在科技行业,如果不能跟上最新的技术趋势,触顶之后自然就要走下坡路了。车东西粗略汇总了几个曾使用Mobileye芯片的车企信息,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Mobileye在过去很强势,现阶段正在被取代,未来则是严重丢掉了市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部分车企自动驾驶芯片更迭表
在过去,这些车企不仅有多款车型搭载Mobileye的解决方案,并且还是使用了多代产品,可见其技术之领先。但到了2020年左右,特斯拉、蔚来等对自动驾驶技术有更高要求的车企,开始选择更换芯片。而到了2022年和未来,这些车企清一色的选择了英伟达、高通和华为等大型科技企业的产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部分新车型自动驾驶芯片情况
更可怕的是,上面还只是部分曾经用过Mobileye产品的车企。如果放眼整个新车市场,未来几年的智能电动汽车大部分都选择了英伟达、高通和华为的产品。当然,未来还有一部分自主品牌还会选择地平线、黑芝麻提供的芯片。那么Mobileye这两年为什么会快速丢失客户呢?通过与来自车企、自动驾驶和Tier1公司的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后,车东西找到了答案。
02.软硬件捆绑销售 算法难以适应车企需求
在与多位自动驾驶人士谈起Mobileye为何会丢失客户时,对方几乎同时指出了其封闭性太强这一问题。Mobileye给车企提供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芯片加感知算法的打包方案,EyeQ芯片内部写好了Mobileye的感知算法,工作时EyeQ会直接输出对外部车道线和车辆等目标的感知结果,然后车企的算法基于这些结果做出驾驶决策。这种模式看上去挺好,但问题是Mobileye的系统是封闭的,车企无法对内部的算法进行修改与调整。一位自动驾驶公司工程师告诉车东西,在自动驾驶算法中,系统识别车道线都是通过函数来表示的。例如一条笔直的道路对应的就是就是一次函数,转弯的道路对应的就是二次或三次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系统识别车道线演示图
Mobileye提供的方案中,描述车道线的弯曲程度的函数只能以他们给出的函数类型为准,车企不能进行修改或自定义。“如果跟宝马一样付几个亿的研发费,Mobileye倒是可以改。”该自动驾驶工程师打趣道。除了函数表达无法自定义,Mobileye提供的感知结果类型也是固定的。比如要实现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上下匝道口的点位数据非常关键,而Mobileye的方案里并不提供最早和最晚下匝道的点位数据。用该自动驾驶公司的从业人士的原话来说,“Mobileye给什么,车企就只能用什么。”另外,一位在国内某知名自动驾驶tier1工作多年的从业者告诉车东西,之前某公司在与Mobileye签订合作合同时,其中Mobileye在一项条款中明确规定了,不允许该家公司在使用Mobileye方案的同时,自行开发视觉感知算法。而像国内的华为、地平线的方案则是可以直接根据客户的各种需求进行深度自定义。用这位在国内某知名自动驾驶tier1工作多年的从业者的话来说,“客户需要什么,他们就能做什么,全方位满足需求。”在这一点上,Mobileye显然没有它的竞争对手们做得好。既然大家都知道Mobileye封闭,那为什么一开始还要选择呢?从蔚来、理想的操作中就能看出逻辑。在两家车型上市之初,蔚来、理想都曾选择Mobileye EyeQ4,而小鹏早期则是跟博世合作打造L2。因为在2019年那个时间节点,这三家的L2都属于起步阶段,选择一个相对可靠且完整的方案是当时速度最快,且最稳妥的方案。
03.算法升级周期长 还面临监管问题
Mobileye除了相对封闭之外,算法迭代慢,更新周期长也是其被车企抛弃的重要原因。EyeQ内嵌的感知算法想要升级迭代,需要大量的实际行驶数据。在过去,国内车企会给Mobileye反馈国内实际行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由以色列的总部统一考虑后决定是否迭代算法。但Mobileye作为一个给全球车企供货的企业,需要满足全球不同路况,以及大小不同客户的需求。“中小车企即使发现问题,Mobileye可能也不会及时给你迭代。”一名车企的自动驾驶工程师向车东西说道。从蔚来在今年出现的两起L2事故中也能看出这方面的问题。2021年春节前和8月份,蔚来先后出现两起L2事故。其事故现场几乎一致,前方有静止/缓行的不规则异形车辆,Mobileye的视觉算法没有识别到,而毫米波雷达又过滤掉了低速和静止目标,所以车辆就径直撞上去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月份发生的蔚来L2事故
蔚来方面当然知道系统存在这一感知问题,但无奈Mobileye是封闭算法,蔚来自己无法修改,Mobileye也没有及时修改。所以在第一起事故后,8月份又出现了一起事故,驾驶员也不幸离世。当然,这并不是说Mobileye的责任,因为L2系统是人类负责,不管系统是否能处理该场景,人类司机都应该随时留意路况准备接管。与此同时,因为Mobileye在国内并没有研发团队,从团队上来说也确实难以对中国市场做出快速和定制化的升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的Mobileye总部
此外,目前Mobileye的这套研发体系,还面临我国的数据监管问题。今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境内存储。需要向境外提供数据的,应当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而自动驾驶相关的道路数据显然与国家安全有关。所以如果国内车企选择Mobileye的方案,将会面对实际数据无法外传,系统难以迭代的风险。
04.芯片算力掉队 EyeQ5生不逢时

如果Mobileye相对封闭的方案还可以说是有利有弊的话,那么单论性能,EyeQ系列芯片可以说已经跟不上时代了。EyeQ系列芯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年前。2008年,Mobileye推出了第一款芯片EyeQ1。到2020年发布的EyeQ5芯片,已经是第五代产品。这五代产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则是EyeQ4芯片,曾搭载在蔚来、小鹏、理想、宝马、大众等车企的部分车型上,EyeQ4采用28nm的FD-SOI工艺,内部有5颗核心处理器、6颗VMP芯片、2颗MPC核心和2颗PMA核心,算力为2.5TOPS,Mobileye官方称其可以处理八个摄像头同时产生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历代EyeQ芯片参数表
但是,目前有一部分车企在车辆的感知硬件上展开了“军备竞赛”,激光雷达、8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纷纷上车,在这种情况下,EyeQ4的性能显得略微捉襟见肘。虽然Mobileye官网表示EyeQ4可以处理多路800万像素摄像头的数据,但一位自动驾驶工程师则向车东西表示:“处理是能处理,但是只有Mobileye自己能做到,其他公司想要这么做,必须得对算法进行极致地压缩才行,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EyeQ4的升级版EyeQ5发布于2020年,在今年第四季度才首次搭载在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001车型上,EyeQ5采用了7nm FinFET工艺,算力达到了24TOP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obileye EyeQ5芯片
但是,EyeQ5可谓是生不逢时,在EyeQ5发布的时候,英伟达的Xavier芯片就已经开始大批量装车,而当EyeQ5开始装车时,英伟达的下一代自动驾驶芯片Orin芯片也将于2022年开始批量上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国外头部自动驾驶芯片产品
要知道,英伟达的Orin芯片的单颗算力达到254TOPS,已经超过EyeQ5算力的10倍,而同为消费电子芯片巨头的高通也推出了Snapdragon Ride平台,单颗芯片算力分为10、20、30、60TOPS四种版本,并且可以采用多芯片组合方案,再搭配上300TOPS的AI加速器,整体算力可以超过700TOPS。除了英伟达、高通等众多国际竞争对手,Mobileye还正面临着来自中国众多自动驾驶芯片厂商的围攻,像地平线的征程5、华为的昇腾610都是属于与Mobileye EyeQ5的同期产品,前两者的各方面性能已经全面超越EyeQ5。而Mobileye的下一代芯片EyeQ6可能要等到2023年才能上市,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产品及战略执行副总裁Erez Dagan之前曾表示,1个EyeQ6芯片的算力比2个EyeQ5芯片算力之和还要高很多,但是截至目前Mobileye方面没有透露出关于EyeQ6芯片的更多参数。即使按照3倍来看,EyeQ6也只有72TOPS,并且目前全球还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宣布将搭载EyeQ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国内头部自动驾驶芯片产品
虽说在整个自动驾驶系统里,芯片算力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套系统的上限。所以,Mobileye的EyeQ系列芯片的算力较低,也成为Mobileye被“抛弃”的原因之一。
05.结语:本质上是时代变了
虽说Mobileye的掉队有多方面原因,但最本质的原因则是时代变了。在2016年之前,量产的L2自动驾驶系统还多沿用了过去L0、L1这种ADAS系统的开发思路与架构。但最近5年里,在特斯拉的示范作用下,全球车企都看到了采用L4自动驾驶架构的算法是多么强大。与此同时,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从机械制造的优异程度转向了智能化方面。于是蔚小理,还有新出现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纷纷走上全栈自研之路,紧跟特斯拉的模式,希望用海量数据不断提升自己的感知和规划决策算法,用智能化能力实现弯道超车。而这种开发模式,自然就需要更加强大甚至是无上限的自由算力支持,以及快速迭代调整的灵活性。Mobileye作为ADAS时代嵌入式系统的代表,在软件和硬件方面显然都无法满足车企在新时代的需求。这时候如果再故步自封,不及时求变,自然会被时代所抛弃。在技术快速迭代的科技行业,更是如此。
Mobileye“败走”中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头戴昔日王者光环,英特尔加持下的Mobileye,由于内忧外患,如今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吃到好果子。
众所周知,在现如今的中国市场上,似乎只剩下极氪一家在做Mobileye的拥护者。依稀记得在极氪001面世之初,首发两颗7nm Mobileye Q5H芯片的操作,大大助长了人们对于这款车的智能化期待。
然而现实却远比“期待”血淋淋的多,伴随着极氪001的量产交付,日益发酵的口碑,让消费者们已经禁不住对其智能驾驶能力产生怀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今年3月,极氪001终于迎来了一次大升级,ZEEKR OS迭代至2.0版本,ZAD极氪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释放出ACC自适应巡航、LDW车道偏离预警、AEB前向碰撞减缓、FCTA前方交叉路口来车预警等四项智驾功能。
但与特斯拉、小鹏等积极探索智能驾驶方面的车企相比,刚刚优化出ACC自适应巡航能力的极氪,进程属实要慢上不少。要知道,身处如今复杂多变的市场之中,慢一步,就需要多走许多弯路才能补救。
至于极氪智能化进步缓慢的原因,坊间也多有猜测,只不过大多集火在软件的层面。直到最近传出极氪将与Mobileye分道扬镳的消息,其中症结,就变得耐人寻味了起来。
极氪官方对于“分手”传闻进行了否认,并表示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心里都有一杆秤,Mobileye坑了极氪的论调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据了解,Mobileye并没有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交流沟通往往需要跨时差、跨大洋的线上交流。但麻烦就麻烦在,Mobileye所提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具备“黑匣子”属性,不要说软硬件协同高效开发,恐怕自定义自动驾驶算法都尤为困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经合作密切的特斯拉与Mobileye,最终走向了分手。而且不难发现的是,在如今的中国市场上,像蔚来、理想等优质客户,也出现了逃离Mobileye控制的情况。
01
昔日光环,难映今朝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封装”就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基本协调方式。Tier 2、Tier 1、车企共同组合成了金字塔式的产业链。
车企在顶端负责产品的功能定义和技术集成;Tier 2负责最基本的元件生产,就比如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等;Tier 1则负责将掌握的技术打包,“封装”成一个车企只需少量开发、测试、验证即可拿来使用的模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于吃多了时代红利的Mobileye,就是这种模式下的集大成者。
以软硬件打包的方式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内部署,并迅速抢占空白市场。
基于自家的自动驾驶算法,Mobileye完全有能力做到在特定方面的芯片优化,提高算力的同时,继续让车企“免费打工”,形成数据反复利用的闭环。
但一个硬币有两个面,这种在旧时代里屡试不爽的“密闭封装”方式,于新的时代中,反而变成了Mobileye最为坚硬的上升天花板,以及催命符咒。
事实上,特斯拉并非唯一一个抛弃Mobileye的车企,大众、宝马转向高通,奥迪、蔚来转向英伟达,理想率先配置地平线……
仿佛大家都是在把Mobileye当成跳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回顾曾经,如今不受待见的Mobileye,还曾是个王者。
Mobileye成立于1999年,一家以色列公司。最早于2008年开始推出Eye Q系列芯片和算法;2014年,Mobileye推出Eye Q3,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并以80亿美元的市值,成功登陆美股。
相关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时候,Eye Q芯片的出货量为270万颗;2015年440万颗;2016年突破了600万颗;2017年已高达870万颗。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Mobileye,已经拿下了全球汽车安全驾驶系统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如此向好的发展趋势,引得半导体巨头英特尔亲自下场,用153亿美元的巨额代价将其收入麾下,化为私有。
但估计英特尔自己也没能想到,曾经自动驾驶市场霸主的Mobileye,竟然在新时代的市场里,变得那样格格不入起来。
哪怕现在准备再次推动Mobileye进行IPO,也困难重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毫无疑问,在新智能汽车时代里,智能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然也不会闹出“灵魂论”的一出好戏。
至于车企们,当然也不再甘心只做组装厂,而是期望去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例如去发展自己的软件算法,以及数据的累积,类似这种心态的改变,却是堵上了Mobileye的拓展之路。
实际上,当“开放自研”成为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曾是Mobileye天堂之地的中国市场,如今也变成了沼泽泥淖。
02
中国败局,情理之中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成熟的市场之一。
无论是消费者的接受度上,还是产品质量的标准上,都要高出其它市场一个台阶。如此形势之下,车企们想要脱颖而出,拥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存在自己的壁垒。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车企们需要更多的发挥空间,而不是从一开始都限制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观察,Mobileye早在2020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显露出了颓势。导火线便是,合作车企的纷纷“出逃”。
2021款理想One换成了地平线征程3;蔚来ET5、ET7均在使用英伟达Orin;特斯拉搭载自研芯片FSD;奥迪打算更多车型配置英伟达芯片;大众转向了高通……
仅宝马和大众两个大客户的流失,就足够让Mobileye大失血。更何况在如今的中国市场上,Mobileye还丢失了理想、蔚来两个优质客户。
如果非要去总结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或许可以这么说——Mobileye的商业模式,不适合如今的中国市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obileye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形容为:芯片+摄像头+算法打包出售。所以与其他芯片公司相比,Mobileye更像是一个卖软件算法的公司,芯片反而成为了附件配套。
至于英伟达、地平线、黑芝麻等芯片厂商卖的则是芯片平台,既包括芯片本身,也涉及软件工具链和相关算法。相对比而言,这种商业模式的自由度更高,也不会触碰到车企所谓的“灵魂”禁区。
就芯片产品而言,算力方面,英伟达遥遥领先、拔得头筹;成本控制方面,地平线的低功耗,可圈可点;另有芯驰、黑芝麻等一众国产芯片厂商,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就连华为、高通也凭借自身的优势,参与了进来,准备分一杯羹。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不要小觑车企本身对于自动驾驶能力的控制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摸着特斯拉过河,关于车企如何发展自动驾驶,三步法或许是一种可行性方案:第一步,Mobileye+打包方案;第二步,英伟达+自研算法;第三步,自研芯片+自研算法。
事实上,如今的车企们就是这么做的,极氪在第一步,理想、蔚来、小鹏等则在第二步,至于是否能否实现自动驾驶芯片的自研,还需要时间磨合。
不久前的消息,理想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芯片公司;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传统车企也都有各自扶持的芯片企业;甚至走捷径的零跑,已经是率先实现了自动驾驶芯片的自研量产……
所以说,当如此明确的路线摆在眼前,注定成为过去式的Mobileye不去改变,如何能够获得国内车企的青睐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代在做筛选,不难看出的一个趋势在于:以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们,几乎都在自研算法、甚至自研芯片,目的就是要找出差异化路线,建立自己的壁垒。
中国市场大环境否定了Mobileye的商业模式;竞争对手如狼似虎,仅是英伟达一家就压得Mobileye喘不过气来;再加上不甘人后的造车新势力们,恐怕非得把特斯拉的路子走通不可。
至于接下来的Mobileye究竟能不能继续在中国市场挣扎下去,有极氪顶在前面,也算有个念想不是?

参考文献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uPoEb0SICgbtyPME6YE0A
https://mp.weixin.qq.com/s/NlUbtwLwUroRvo1p1OWr1A
https://baike.baidu.com/item/Mobileye/2045823?fr=aladdin

最后

以上就是清爽缘分为你收集整理的Mobileye技术与市场走势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Mobileye技术与市场走势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3)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