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总结一下老师说的重点(可能有遗漏)
打*为必会
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
1.重要特征*
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
2.物联网四层*
(1)感知识别层
信息生成
GPS,RFID,传感器
信息生成方式多样化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重要特征
(2)网络构建层
信息传输
无线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3)管理服务层
信息处理
数据中心,搜索引擎,智能决策,信息安全,数据挖掘
(4)综合应用层
信息应用
智能物流,智能电网,绿色建筑,智能交通,环境监测
3.主要特点
联网终端规模化,感知识别普适化,异构设备互联化,管理调控智能化,应用服务链条化
第二章 感知识别
1.RFID
即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又称非接触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与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
2.RFID三大组件*
阅读器(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
原理: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电子信号,标签接收到信号后发射内部存储的标识信息,阅读器再通过 天线接收并识别标签发回的信息,最后阅读器再将识别结果发送给主机
3.RFID标签分类
被动式标签、主动式标签、半主动式标签
4.RFID标签特点
体积小且多样、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全性
5.RFID频率*
(1)低频
30~300kHz
波长2500米,通信范围一般小于1米
传输率低,成本高
如汽车无钥匙开门,门禁,自动停车场
(2)高频
3~30MHz
波长22米,通信范围一般小于1米
如图书管理系统,服装生产线,物流系统
(3)超高频
300MHz~3GHz
波长30cm,通信范围一般大于1米,最大10米
不能通过很多材料
传输速率快
如生产线自动化,集装箱管理,航空/铁路包裹管理
补充条形码
-
一维条形码特点:
可直接显示内容为英文、数字、简单符号;
贮存数据不多,主要依靠计算机中的关联数据库;
保密性能不高;
损污后可读性差。 -
二维条形码特点:
可直接显示英文、中文、数字、符号、图形;
贮存数据量大,可存放1K字符,可用扫描仪直接读取内容,无需另接数据库;
保密性高(可加密);
安全级别最高时,损污50%仍可读取完整信息。
第三章 无线传感网
1.传感器
- 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 传感器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 无线传感网节点的硬件组成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芯片以及供能装置
2.传统传感器局限性
网络化、智能化程度有限
3.现代传感器发展
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
4.常见传感器*
可见光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压强传感器
磁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
烟传感器
被动式红外传感器
合成光传感器
土壤水分传感器
5.处理器通过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与传感器进行交互
6.CC2420*
ZigBee
工作在2.4GHz频道
基于包的通信芯片,能自动判断数据包的开始和结束
IEEE 802.15.4
7.ETX
选择具有最小传输代价的路径
路径每一段的 1/收包率 的和
8.物联网发展前景*
(1)低成本与微型化
大规模部署的前提
(2)低功耗
长时间部署的前提
(3)灵活性与扩展性
大规模部署的重要保障
(4)鲁棒性
长时间部署的重要保障
通信手段更多样(ZigBee,LoRa,NB-IoT)
第四章 系统定位
1.位置信息三大要素*
所在的地理位置(空间坐标),处在该地理位置的时间(时间坐标),处在该地理位置的对象(人或设备)(身份信息)
2.GPS三大部分*
卫星导航系统
(1)宇宙空间部分
(2)地面监控部分
(3)用户设备部分
3.GPS基本运作原理*
- 首先测得接收机与三个GPS卫星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三点定位方式确定接收机的位置
4.GPS优缺点
-
优点
精度高
全球覆盖,可用于险恶环境 -
缺点
启动时间长
室内信号差
需要GPS接收机
5.蜂窝基站定位
利用基站位置已知的条件,可对通讯设备进行定位
(1)单基站定位法
- COO定位
将移动设备所属基站的位置视为移动设备的位置
精度直接取决于基站覆盖的范围
基站分布疏松地区,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半径可达数公里,误差巨大
优点:简单、快速,适用紧急情况
(2)多基站定位法
- ToA/TDoA定位法
测量无线信号传播时间
需要三个基站才能定位
稀疏地区可能只能收到两个基站的信号,不适用
- AoA定位法
测量无线信号传播方向
需要两个基站
6.蜂窝基站定位优缺点
-
优点
不需要GPS接收机,可通讯即可定位
启动速度快
信号穿透能力强,室内亦可接收到 -
缺点
定位精度相对较低
基站需要有专门硬件,造价昂贵
7.室内精确定位*
用已知位置节点计算待求位置
室内GPS信号弱,基站定位收多方面影响效果也不好
现存大多基于RSS(利用信号强度)
包括红外线定位,超声波定位,WI-Fi定位,蓝牙定位,射频识别定位,超宽带定位,ZigBee定位
8.常见定位方法:
- 基于距离(时间)的定位(Time of Arrival, ToA)
- 基于距离(时间)差的定位(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 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RSS)
9.基于距离(时间)的定位*
测量物理量,根据测量出的物理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1)距离测量方法
利用电磁波与声波测量,假设同时发出
d=vs(ts-tr)
vs:声波的速度,ts:收到声波时刻,tr:收到电磁波时刻
或测量波的往返时间
d=v(t-t0-△t)/2
(2)位置计算方法
多点测量法
取三个参考点为圆心,目标到圆心距离为半径画圆,三圆交点即为目标位置
实际中取用超过三个参考点,最小二乘法减少误差
10. 基于距离差的定位
-
ToA的局限
需要参考点和测量目标时钟同步(同步算法!!??) -
TDoA
不需要参考点和测量目标时钟同步
参考点之间仍然需要时钟同步
(1)距离测量方法
测量目标广播信号
参考点i,j分别记录信号接收到的时刻 ,
测量目标到i,j的距离差
(2)位置计算方法
至少两组数据联立方程求解
实际采用多组数据最小二乘法求解
11.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
- 基于信号强度测距的定位直接利用无线通信的射频信号定位,不需要额外设备
- 原理:信号强度随传播距离衰减
- 问题:理想公式实际难以应用
- 解决方法:将信号强度特征看做“指纹”,缺点:不能应对动态变化
12.未来挑战
- 网络异构
- 环境多变
-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 大规模应用
13.自由空间损耗
第五章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1.在互联网中,各种终端互联互通的通道主要由通信链路和数据交换设备组成。
2.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数据交换策略的演化
-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私有网络和互联技术的变革
- 20世纪80年代至今:互联网的扩张与爆炸
3.移动通信
-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语音
- 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语音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制式 - 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语音与数据
- 第四代移动通信:多媒体移动通信 4G
- 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化和智能化
4.CDMA
- 利用编码技术可以区分并分离多个同时传输的信号
- 我国常用CDMA2000
还有几天才考,不急,急的不行就催更,未完待续。。。
第六章 无线接入
1.基本组成元素
- 无线网络用户
- 基站
- 无线连接
2.特点
- 信号强度衰减
无线信号能量随着传输距离增长而减弱。 - 非视线传输
若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路径部分被阻挡,则称其为非视线传输。
无线信号可能会被阻挡物吸收或迅速衰减。 - 信号干扰
相同无线频段的信号会相互干扰,例如2.4GHz。
外部环境的电磁噪声,例如微波炉、汽车、高压电线。 - 多径传播
无线信号由于阻挡物的反射和折射,到达接收端的时间可能略微不同。 - 隐藏终端(Hidden Terminal)问题
意识不到彼此之间的干扰
3.Wi-Fi(IEEE802.11)
- 基本服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是802.11架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站模式 - 无线用户(笔记本电脑、PDA、台式机等):通过与接入点相关联获取上层网络数据。
接入点(基站):通过有线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连入上层公共网络。“无线路由器”是接入点和路由器功能的结合体。 - 自组织模式
无线用户:每个无线网络用户既是数据交互的终端也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路由。
4.CSMA/CA
- 带冲突避免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 用户在发送数据之前先监听信道,信道占用则不发送数据。
- RTS和CTS避免“隐藏终端”问题的机制
发送端:
使用CSMA/CA向接入点发送RTS
接入点:
广播CTS
接收到CTS的用户:
RTS发送者发送数据
其它用户延后其发送
5.不采用CSMA/CD的原因
-
冲突检测(CD)需要全双工(发送数据同时也可接受数据),硬件代价过高,无线网卡很难同时接收冲突探测帧和发送无线信号。
-
无线信号的衰减特性和隐藏终端问题使冲突很难被侦测
6.802.11三个地址域
三个地址域(地址1-3)在无线基本服务组和上层网络数据交换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于802.11数据帧和以太网数据帧格式中地址域的转换。
7.蓝牙
- IEEE 802.15.1标准
- 频段范围是2.402GHz-2.480GHz
- 原本蓝牙:建立连接时间长、功耗高、安全性不高
- 4.0特点
一个主设备最多可以同时和七个从设备通信
通信距离也提高到100米以上,通信速率达到24Mbps,
包含高速蓝牙、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
低功耗,低延迟,适用于App Store模式
8.ZigBee
- IEEE 802.15.4标准
- 可工作在2.4GHz(全球流行)、868MHz(欧洲流行)和915MHz(美国流行)3个频段上
- 特点:低功耗,低成本,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 3个频段
- 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式(CSMA/CA)
- MAC层设计:如何降低能量消耗?采样侦听和调度
9.不同协议对比
- 通信距离、通信带宽和通信能耗互相制约。
第七章 物联网与大数据
1.大数据4v特征
- 数量大(Volume)
- 种类多(Variety)
- 速度快(Velocity)
- 价值低(Value)
2.网络化存储
- 直接附加存储DAS
管理容易,结构简单;集中式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大规模数据访问的需求;存储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共享能力差,造成“信息孤岛”。 - 网络附加存储NAS
网络的存储实体,容易实现文件级别共享;性能严重依赖于网络流量,用户数过多,读写过频繁时性能受限。 - 存储区域网络SAN
存储管理简化,存储容量利用率提高;无直接文件级别的访问能力,但可在SAN基础上建立文件系统。
3.数据中心
- Google File System
- MapReduce
- BigTable
- Hadoop
- HDFS
4.降低数据中心成本
- 提高服务器利用率的关键在于及时应对需求的动态变化
- 新的数据中心网络结构
- 降低服务器工作能耗
- 减少降温系统能耗
第八章 云计算
1.服务层次
- 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 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 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
2.虚拟化层次
第九章 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一般性指标
-
可靠性:三种测度标准(抗毁、生存、有效)
-
可用性:用正常服务时间 和整体工作时间之比衡量
-
保密性:常用的保密技术(防侦听、防辐射、加密、物理保密)
-
完整性:未经授权不能改变信息;与保密性的区别:保密性要求信息不被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完整性要求信息不受各种原因破坏。
-
不可抵赖性:参与者不能抵赖已完成的操作和承诺的特性
-
可控性:对信息传播和内容的控制特性
2.隐私
- 隐私权:个人信息的自我决定权 ,包含个人信息、身体、财产或者自我决定等。
- 物联网与隐私
不当使用会侵害隐私
恰当的技术可以保护隐私
3.RFID主要安全隐患
- 窃听
- 中间人攻击
- 欺骗、重放、克隆
- 拒绝服务攻击
- 物理破解
- 篡改信息
- RFID病毒
- 其他隐患
电子破坏
屏蔽干扰
拆除
4.主要隐私问题
- 隐私信息泄露
姓名、医疗记录等个人信息 - 跟踪
监控,掌握用户行为规律和消费喜好等。
进一步攻击
5.位置隐私
- 用户对自己位置信息的掌控能力
- 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 威胁
通信
服务商
攻击者
6.保护位置隐私的手段
- 制度约束
5条原则(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采集者、强制性) - 隐私方针
定制的针对性隐私保护 - 身份匿名
隐藏位置信息中的“身份” - 数据混淆
保留身份,混淆位置信息中的其他部分,让攻击者无法得知用户的确切位置
最后
以上就是香蕉苗条为你收集整理的物联网复习总结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物联网复习总结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