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甜美山水,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吞吐量(throughput)、抖动率(jitter)、丢包率(drop)、端到端延迟(delay),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某个节点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量,单位一般是b/s

丢包率(Loss Tolerance或packet loss rate):指测试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包的比率,通常在吞吐量范围内测试。丢包率与数据包长度以及包发送频率相关。通常,千兆网卡在流量大于200Mbps时,丢包率小于万分之五;百兆网卡在流量大于60Mbps时,丢包率小于万分之一。

端到端时延: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打包与解包时延,以及网络传送时延,这里主要讨论的是网络传输时延。

抖动率

首先你要明白抖动率的概念:抖动率是网络延迟的变化量,它是由同一应用的任意两个相邻数据包在传输路由中经过网络延迟而产生;
计算方法:抖动率由相邻数据包延迟时间差除以数据包序号差得到;
计算步骤:
1.计算端到端延迟,就是指数据包的接收时间与发送时间之差;接收端节点N↓[2]收到数据包的时间减去发送端节点N↓[1]发出数据包的时间,就是端到端延迟,公式如下:
端到端延迟=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数据包的发送时间;
2.抖动率=(数据包P↓[j]的延迟-数据包P↓[i]的延迟)/(数据包P↓[j]的序号j-数据包P↓[i]的序号i)
数据包P↓[j]的延迟=数据包P↓[j]接收时间-数据包P↓[j]发送时间
数据包P↓[i]的延迟=数据包P↓[i]接收时间-数据包P↓[i]发送时间

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5854731.html


最后

以上就是甜美山水最近收集整理的关于吞吐量(throughput)、抖动率(jitter)、丢包率(drop)、端到端延迟(delay)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吞吐量(throughput)、抖动率(jitter)、丢包率(drop)、端到端延迟(delay)内容请搜索靠谱客的其他文章。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8)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