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威武皮带,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_以太网帧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以太网帧长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以太网帧长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

1 、概述

目前出现三个bug都涉及到L1和L2限速不准确的问题:在计算网络带宽时,报文设置的越小,差距就越大。
这个问题几乎所有新手都会遇到,在此梳理一下,以此与该问题做个了断。

2、以太网帧格式

首先弄清楚以太网帧格式,其包含:Preamble、SFD、帧长和IFG,帧格式如图1 所示,图2是以太网帧长部分包含字段。
图1 以太网帧长
图2 以太网帧长部分包含字段
平常所说的帧长是图2包含的内容,而不包含Preamble、SFD 和IFG这三个字段,那这三个字段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分别说明。

  1. Preamble ,前导码	
    

Preamle包含7个字节,由10循环组成,每个字节内容为:10101010。七个字节的前导码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7个字节前导码
Preamle的作用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进行时钟同步。当发送方发送数据时,加上这7个字节的前导码作为报文首部,发送给接收方;当接收方收到10101010时,会按照协议规定,调整自己的字节时钟,准备接收发送方来的数据。
2. SFD(start of frame delimiter)
SFD翻译为:帧开始定界符,长度为1B,内容为10101011.这段代码的意思是通知接收方,当收到11后边的内容时,不是同步信号了,是真正的数据了。
通常说的前导码包含了Preamle和SFD,一共8字节,但实际上是7+1,知道每个字节的作用即可。
3. IFG(inter Frame Gap)
IFG中文翻译为“帧间隙”,它表示两个Frame之间相隔大小。发送端发送完一个Frame之后,不会立即发送下一个,而是等待IFG时间之后才继续发送。
最小的帧间隙是12Byte,即等待12字节时间之后再发送下一帧,这与CSMACD特性有关,避免冲突。

3、以太网带宽计算

图4是经典的FPS和带宽的关系图。
图4 带宽和FPS关系图,来源网络
计算上面图的帧(Frame)数量时,首先明确如下转换:
4. 1. 10M=10^7bps,
5. 2. 64Byte+20(12+8帧间隙)=84Byte=848=672b,即一个64B的帧,加上帧间隙后为672b。
6. 3. 同理,128B+20=148
8=1184b,一个128B的帧,加上帧间隙后为1184b。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10M速率64B的帧对应的帧数量为:10^7/672=14880,100M对应的帧数量为148809,从testcenter测试仪中可看出。
图5 testcenter测试仪验证

3.1 完整帧长度

带宽指的是1s内处理的bit数量,公式为:带宽=速率帧长度。
以64B的帧长度为672,10M的速率的帧数量为:14881,根据公式:带宽=14881
672=10 000 032=10M;同理148809*672=99 999 648 = 100M
图6 Testcenter上验证

3.2 普通帧长度

假设我们不加上前导码和帧间隙,64B=648=512b;
10M对应的实际带宽为:带宽=512
14881=7 619 072=7.6M。
这种方式计算出的值有一个专有名词,以太网有效负载带宽,它表示传输传输10M数据,有效内容只有7.6M,其他的都是以太网的消耗。
图7 Testcenter上验证

4. TestCenter上L1和L2速率

L1指的是物理层速率,即加上帧间隙的速率;
L2(Total Tx(Rx) Rate)实际指的是L2速率(去掉帧间隙和前导码),即数据链路层的速率。

5. 总结

  1. 完整的帧长度包含8字节前导码和12字节空闲帧;
  2. 前导码用于同步接收方和发送方bit流,表示有效帧内容的考试;
  3. 计算带宽时,使用完整帧长计算出的带宽和有效帧长计算出的带宽不同。
  4. L1对应的是包含前导码和帧间隙的速率,如图6;L2对应的TotalTxRate(bps),不包含前导码和帧间隙的速率,如图7.

最后

以上就是威武皮带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_以太网帧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以太网帧长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计算机网络_以太网帧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以太网帧长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63)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