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文章目录
- 1. 条件触发和边缘触发
- 2. 实验
- 2.1 条件触发
- 2.2 边缘触发
- 3 非阻塞的边缘触发
- 3.1 边缘触发的服务器端 和 fcntl函数
- 3.1 边缘触发的服务器端必知的两点
- 3.2 测试fcntl函数
- 3.3 非阻塞的边缘触发服务器
- 3.4 边缘触发和条件触发孰优孰劣
- 3.5 实例浅析条件触发和边缘触发,阻塞与非阻塞
1. 条件触发和边缘触发
epoll对文件描述符有两种模式:条件触发(Level Trigger),边缘触发(Edge Trigger)。
使用脉冲信号来解释LT和ET可能更加贴切。Level是指信号只需要处于水平,就一直会触发;而edge则是指信号为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时触发。说得还有点玄乎,我们以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类比LT和ET是如何确定读操作是否就绪的。
水平触发
儿子:妈妈,我收到了500元的压岁钱。
妈妈:嗯,省着点花。
儿子:妈妈,我今天花了200元买了个变形金刚。
妈妈:以后不要乱花钱。
儿子:妈妈,我今天买了好多好吃的,还剩下100元。
妈妈:用完了这些钱,我可不会再给你钱了。
儿子:妈妈,那100元我没花,我攒起来了
妈妈: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儿子:妈妈,那100元我还没花,我还有钱的。
妈妈:嗯,继续保持。
儿子:妈妈,我还有100元钱。
妈妈:…
接下来的情形就是没完没了了:只要儿子一直有钱,他就一直会向他的妈妈汇报。LT模式下,只要内核缓冲区中还有未读数据,就会一直返回描述符的就绪状态,即不断地唤醒应用进程。在上面的例子中,儿子是缓冲区,钱是数据,妈妈则是应用进程了解儿子的压岁钱状况(读操作)。
边缘触发
儿子:妈妈,我收到了500元的压岁钱。
妈妈:嗯,省着点花。
(儿子使用压岁钱购买了变形金刚和零食。)
儿子:
妈妈:儿子你倒是说话啊?压岁钱呢?
这个就是ET模式,儿子只在第一次收到压岁钱时通知妈妈,接下来儿子怎么把压岁钱花掉并没有通知妈妈。即儿子从没钱变成有钱,需要通知妈妈,接下来钱变少了,则不会再通知妈妈了。在ET模式下, 缓冲区从不可读变成可读,会唤醒应用进程,缓冲区数据变少的情况,则不会再唤醒应用进程。
我们再详细说明LT和ET两种模式下对读写操作是否就绪的判断。
条件触发:
只要输入缓冲有数据就会一直触发事件,直到缓冲区没有数据。例如,服务器输入端缓冲收到50字节数据时,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将通知该事件(注册到发生变化的文件描述符)。但是服务器读取20字节后还剩下30字节的情况下,仍会注册事件。也就是说,条件触发方式中,主要输入缓冲中还剩有数据,就将以事件方式再次注册。
- 对于读操作
只要缓冲内容不为空,LT模式返回读就绪。
- 对于写操作
只要缓冲区还不满,LT模式会返回写就绪。
边缘触发
边缘触发中,输入缓冲收到数据时仅注册1次该事件,即使输入缓冲中还留有数据,也不会再进行注册。
- 对于读操作
(1)当缓冲区由不可读变为可读的时候,即缓冲区由空变为不空的时候。
(2)当有新数据到达时,即缓冲区中的待读数据变多的时候。
(3)当缓冲区有数据可读,且应用进程对相应的描述符进行EPOLL_CTL_MOD 修改EPOLLIN事件时。
- 对于写操作
(1)当缓冲区由不可写变为可写时。
(2)当有旧数据被发送走,即缓冲区中的内容变少的时候。
(3)当缓冲区有空间可写,且应用进程对相应的描述符进行EPOLL_CTL_MOD 修改EPOLLOUT事件时。
2. 实验
2.1 条件触发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epoll.h>
int main()
{
int epfd, nfds;
char buf[256];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events[5];
epfd = epoll_create(1);
event.data.fd = STDIN_FILENO;
event.events = EPOLLIN; // LT是默认模式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STDIN_FILENO, &event);
while (1) {
nfds = epoll_wait(epfd, events, 5, -1);
int i;
for (i = 0; i < nfds; ++i) {
if (events[i].data.fd == STDIN_FILENO) {
//read(STDIN_FILENO, buf, sizeof(buf));
printf("hello worldn");
}
}
}
}
自行输入数据后,会一直打印hello world
结果分析:为什么会一直输出hello world ?
- 使用键盘输入字符串的时候,字符串会输入到STDIN_FILENO文件描述符中(亦或是在其缓冲中),但是此时没有read函数将其读出,所以就一直存在缓冲中,因此会一直有条件触发。(将注释的read语句取消注释,会发现hello world 只输出一次)。
select模型就是以条件触发的方式工作的。
2.2 边缘触发
只需要将条件触发的event变量改为 EPOLLIN | EPOLLET 即可。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epoll.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epfd, nfds;
char buf[256];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events[5];
epfd = epoll_create(1);
event.data.fd = STDIN_FILENO;
event.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 加入EPOLLET即可变为边缘模式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STDIN_FILENO, &event);
while (1) {
nfds = epoll_wait(epfd, events, 5, -1); //
int i;
for (i = 0; i < nfds; ++i) {
if (events[i].data.fd == STDIN_FILENO) {
//read(STDIN_FILENO, buf, sizeof(buf));
printf("hello worldn");
}
}
}
}
编译运行:
3 非阻塞的边缘触发
在实际使用中,边缘触发的效率往往比条件触发高,原因是:
- 条件触发工作模式中,如果监视的文件描述符中,有可读写事件发生的时候,epoll_wait会一直通知处理程序,如果这次没有一次性将数据读取完,那么就会一直通知。如果系统中有大量你不需要读写的就绪文件描述符,而它们每次都会返回,这样会大大降低处理程序检索自己关心的就绪文件描述符的效率!!
- 边缘触发工作模式中,当被监控的文件描述符上有可读写事件发生时,epoll_wait()会通知处理程序去读写。如果这次没有把数据全部读写完(如读写缓冲区太小),那么下次调用epoll_wait()时,它不会通知你,也就是它只会通知你一次,直到该文件描述符上出现第二次可读写事件才会通知你!!!这种模式比水平触发效率高,系统不会充斥大量你不关心的就绪文件描述符!!!
那为什么又提出了非阻塞的边缘触发?
首先解释一下阻塞和非阻塞I/O。
- 阻塞I/O:当你去读一个阻塞的文件描述符时,如果在该文件描述符上没有数据可读,那么它会一直阻塞(通俗一点就是一直卡在调用函数那里),直到有数据可读。当你去写一个阻塞的文件描述符时,如果在该文件描述符上没有空间(通常是缓冲区)可写,那么它会一直阻塞,直到有空间可写。以上的读和写我们统一指在某个文件描述符进行的操作,不单单指真正的读数据,写数据,还包括接收连接accept(),发起连接connect()等操作…
- 非阻塞I/O:当你去读写一个非阻塞的文件描述符时,不管可不可以读写,它都会立即返回,返回成功说明读写操作完成了,返回失败会设置相应errno状态码,根据这个errno可以进一步执行其他处理。它不会像阻塞IO那样,卡在那里不动!!!
边缘触发条件下,以阻塞方式工作的 read & write 函数有可能引起服务端的长时间停顿。因此,边缘触发方式中一定要采用非阻塞 read & write 函数
3.1 边缘触发的服务器端 和 fcntl函数
3.1 边缘触发的服务器端必知的两点
- 通过 errno 变量验证错误原因
- 为了完成非阻塞(Non-blocking)I/O ,更改了套接字特性。
Linux 套接字相关函数一般通过 -1 通知发生了错误。虽然知道发生了错误,但仅凭这些内容无法得知产生错误的原因。因此,为了在发生错误的时候提额外的信息,Linux 声明了如下全局变量:
int errno;
为了访问该变量,需要引入 error.h 头文件,因此此头文件有上述变量的 extren 声明。另外,每种函数发生错误时,保存在 errno 变量中的值都不同。
read 函数发现输入缓冲中没有数据可读时返回 -1,同时在 errno 中保存 EAGAIN 常量
下面是 Linux 中提供的改变和更改文件属性的办法:
#include <fcntl.h>
int fcntl(int fields, int cmd, ...);
/*
成功时返回 cmd 参数相关值,失败时返回 -1
filedes : 属性更改目标的文件描述符
cmd : 表示函数调用目的
*/
从上述声明可以看出 fcntl 有可变参数的形式。如果向第二个参数传递 F_GETFL ,可以获得第一个参数所指的文件描述符属性(int 型)。反之,如果传递 F_SETFL ,可以更改文件描述符属性。若希望将文件(套接字)改为非阻塞模式,需要如下 2 条语句。
int flag = fcntl(fd,F_GETFL,0);
fcntl(fd,F_SETFL | O_NONBLOCK)
通过第一条语句,获取之前设置的属性信息,通过第二条语句在此基础上添加非阻塞 O_NONBLOCK 标志。调用 read/write 函数时,无论是否存在数据,都会形成非阻塞文件(套接字)。fcntl 函数的适用范围很广。
为什么会用到error变量?
- 边缘触发方式中,接收数据仅注册一次该事件。因为这种特点,一旦发生输入相关事件时,就应该读取输入缓冲中的全部数据。因此需要验证输入缓冲是否为空。
3.2 测试fcntl函数
阻塞I/O示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fcntl.h>
// 阻塞I/O
int main() {
char buf[10];
int len;
while(1) {
// STDIN_FILENO 是标准输入的描述符,它的值是 0. STDOUT_FILENO 是标准输出的描述符,它的值是 1.
len = read(STDIN_FILENO, buf, 10);
write(STDOUT_FILENO, buf, len );
printf("read write successful n");
}
return 0;
}
编译运行:
可以看到,程序一直阻塞在read语句,等待输入数据,当遇到换行符的时候,才会执行该函数。
非阻塞I/O示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fcntl.h>
// 非阻塞I/O
int main() {
char buf[10];
int len;
fcntl(STDIN_FILENO, F_SETFL, O_NONBLOCK); // 设置为非阻塞形式
while(1) {
// STDIN_FILENO 是标准输入的描述符,它的值是 0. STDOUT_FILENO 是标准输出的描述符,它的值是 1.
len = read(STDIN_FILENO, buf, 10);
write(STDOUT_FILENO, buf, len );
printf("read write successful n");
}
return 0;
}
编译运行:
运行后会一直执行for循环,并不会在read语句处阻塞。
3.3 非阻塞的边缘触发服务器
服务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epoll.h>
#define BUF_SIZE 4
#define EPOLL_SIZE 50
void setnonblockingmode(int fd);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buf);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_sock, clnt_sock;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clnt_adr;
socklen_t adr_sz;
int str_len, i;
char buf[BUF_SIZE];
struct epoll_event *ep_events;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int epfd, event_cnt;
if(argc!=2) {
printf("Usage : %s <port>n", argv[0]);
exit(1);
}
serv_sock=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serv_adr.sin_port=htons(atoi(argv[1]));
if(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r, sizeof(serv_adr))==-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if(listen(serv_sock, 5)==-1)
error_handling("listen() error");
epfd=epoll_create(EPOLL_SIZE);
ep_events=(struct epoll_event*)malloc(sizeof(struct epoll_event)*EPOLL_SIZE);
setnonblockingmode(serv_sock);
event.events=EPOLLIN;
event.data.fd=serv_sock;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serv_sock, &event);
while(1)
{
event_cnt=epoll_wait(epfd, ep_events, EPOLL_SIZE, -1);
if(event_cnt==-1)
{
puts("epoll_wait() error");
break;
}
puts("return epoll_wait");
for(i=0; i<event_cnt; i++)
{
if(ep_events[i].data.fd==serv_sock)
{
adr_sz=sizeof(clnt_adr);
clnt_sock=accept(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clnt_adr, &adr_sz);
setnonblockingmode(clnt_sock);
event.events=EPOLLIN|EPOLLET;
event.data.fd=clnt_sock;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clnt_sock, &event);
printf("connected client: %d n", clnt_sock);
}
else
{
while(1)//因为是边缘触发,可能一次读没有读完,所以需要多次读
{
str_len=read(ep_events[i].data.fd, buf, BUF_SIZE);
if(str_len==0) // close request!
{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DEL, ep_events[i].data.fd, NULL);
close(ep_events[i].data.fd);
printf("closed client: %d n", ep_events[i].data.fd);
break;
}
else if(str_len<0)
{
if(errno==EAGAIN)
break;
}
else
{
write(ep_events[i].data.fd, buf, str_len); // echo!
}
}
}
}
}
close(serv_sock);
close(epfd);
return 0;
}
void setnonblockingmode(int fd)
{
int flag=fcntl(fd, F_GETFL, 0);
fcntl(fd, F_SETFL, flag|O_NONBLOCK);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buf)
{
fputs(buf,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客户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BUF_SIZE 1024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char message[30];
int str_len;
if(argc!=3)
{
printf("Usage : %s <IP> <port>n", argv[0]);
exit(1);
}
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 == -1)
error_handling("socket() error");
memset(&serv_addr, 0, sizeof(serv_addr));
serv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argv[1]);
serv_addr.sin_port=htons(atoi(argv[2]));
if(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1)
error_handling("connect() error I");
while(1)
{
fputs("Input message(Q to quit) : ", stdout);
fgets(message, BUF_SIZE, stdin);
if(!strcmp(message, "qn") || !strcmp(message, "Qn"))
break;
write(sock, message, strlen(message));
memset(message, 0, sizeof(message));
str_len=read(sock, message, BUF_SIZE-1);
message[str_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