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热心金毛,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TF中常用函数总结,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1.生成截断正态分布函数随机数 ,取值范围为 [ mean - 2 * stddev, mean + 2 * stddev ]

tf.truncated_normal(shape, mean=0.0, stddev=1.0, dtype=tf.float32, seed=None, name=None)

2.生成正态分布函数随机数

tf.random_normal(shape, mean=0.0, stddev=1.0, dtype=tf.float32, seed=None, name=None)

3.Pooling层定义函数 tf.nn.max_pool

tf.nn.max_pool(value, ksize, strides, padding, name=None)

参数是四个,和卷积很类似:
第一个参数value:需要池化的输入,一般池化层接在卷积层后面,所以输入通常是feature map,依然是[batch, height, width, channels]这样的shape

第二个参数ksize:池化窗口的大小,取一个四维向量,一般是[1, height, width, 1],因为我们不想在batch和channels上做池化,所以这两个维度设为了1

第三个参数strides:和卷积类似,窗口在每一个维度上滑动的步长,一般也是[1, stride,stride, 1]

第四个参数padding:和卷积类似,可以取’VALID’ 或者’SAME’

返回一个Tensor,类型不变,shape仍然是[batch, height, width, channels]这种形式

4.卷积层tf.nn.conv2d

tf.nn.conv2d(input, filter, strides, padding, use_cudnn_on_gpu=None, data_format=None, name=None)

data_format:表示输入的格式,有两种分别为:“NHWC”和“NCHW”,默认为“NHWC”

input:输入是一个4维格式的(图像)数据,数据的 shape 由 data_format 决定:当 data_format 为“NHWC”输入数据的shape表示为[batch, in_height, in_width, in_channels],分别表示训练时一个batch的图片数量、图片高度、 图片宽度、 图像通道数。当 data_format 为“NHWC”输入数据的shape表示为[batch, in_channels, in_height, in_width]

filter:卷积核是一个4维格式的数据:shape表示为:[height,width,in_channels, out_channels],分别表示卷积核的高、宽、深度(与输入的in_channels应相同)、输出 feature map的个数(即卷积核的个数)。
strides:表示步长:一个长度为4的一维列表,每个元素跟data_format互相对应,表示在data_format每一维上的移动步长。当输入的默认格式为:“NHWC”,则 strides = [batch , in_height , in_width, in_channels]。其中 batch 和 in_channels 要求一定为1,即只能在一个样本的一个通道上的特征图上进行移动,in_height , in_width表示卷积核在特征图的高度和宽度上移动的布长,即 strideheightstrideheight 和 stridewidthstridewidth 。

padding:表示填充方式:“SAME”表示采用填充的方式,简单地理解为以0填充边缘,当stride为1时,输入和输出的维度相同;“VALID”表示采用不填充的方式,多余地进行丢弃。具体公式:

“SAME”: output_spatial_shape[i]=⌈(input_spatial_shape[i] / strides[i])⌉output_spatial_shape[i]=⌈(input_spatial_shape[i] / strides[i])⌉
“VALID”: output_spatial_shape[i]=⌈((input_spatial_shape[i]−(spatial_filter_shape[i]−1)/strides[i])⌉

5.从 keras.datasets 导入 mnist数据集,返回值为:

(x_train,y_train),(x_test,y_test) = mnist.load_data('mnist/mnist.npz')

6.tf.equal()函数

 equal(x, y, name=None)

作用:该函数用来判断相等,tf.equal(A, B)是对比这两个矩阵或者向量的相等的元素,如果是相等的那就返回True,反正返回False,返回的值的矩阵维度和A是一样的
由于是逐元素的对比,所以x和y的维度也要相同
其中:
x,y:要比较的两个张量
name:操作名称,默认null

7.tf.argmax(input,axis)
作用:根据axis取值的不同返回每行或者每列最大值的索引
axis = 0:
  axis=0时比较每一列的元素,将每一列最大元素所在的索引记录下来,最后输出每一列最大元素所在的索引数组
axis = 1:
  axis=1的时候,将每一行最大元素所在的索引记录下来,最后返回每一行最大元素所在的索引数组

8.tf.cast()数据类型转换

cast(x, dtype, name=None)

第一个参数 x: 待转换的数据(张量)
第二个参数 dtype: 目标数据类型
第三个参数 name: 可选参数,定义操作的名称

9.tf.reduce_mean函数

reduce_mean(input_tensor,
                axis=None,
                keep_dims=False,
                name=None,
                reduction_indices=None)

计算张量tensor沿着指定的数轴(tensor的某一维度)上的的平均值,主要用作降维或者计算tensor(图像)的平均值
第一个参数input_tensor: 输入的待降维的tensor;
第二个参数axis: 指定的轴,如果不指定,则计算所有元素的均值;
第三个参数keep_dims:是否降维度,设置为True,输出的结果保持输入tensor的形状,设置为False,输出结果会降低维度;
第四个参数name: 操作的名称;
第五个参数 reduction_indices:在以前版本中用来指定轴,已弃用;

10.tf.reduce_sum() 函数
用于计算张量tensor沿着某一维度的和,可以在求和后降维

tf.reduce_sum(
    input_tensor, 
    axis=None, 
    keepdims=None,
    name=None,
    reduction_indices=None, 
    keep_dims=None)

input_tensor:待求和的tensor;
axis:指定的维,如果不指定,则计算所有元素的总和;axis=0,按列,axis=1,按行
keepdims:是否保持原有张量的维度,设置为True,结果保持输入tensor的形状,设置为False,结果会降低维度,如果不传入这个参数,则系统默认为False;
name:操作的名称;
reduction_indices:在以前版本中用来指定轴,已弃用;
keep_dims:在以前版本中用来设置是否保持原张量的维度,已弃用;

10 feed_dict函数
feed_dict的作用是给使用placeholder创建出来的tensor赋值,使用字典形式给train_step包含的三个placeholder参数赋值
sess.run(train_step, feed_dict={xs: batch_xs, ys: batch_ys, keep_prob: 0.5})

11.生成验证码
1)
https://zybuluo.com/hanbingtao/note/541458

最后

以上就是热心金毛为你收集整理的TF中常用函数总结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TF中常用函数总结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2)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