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转自:R + python︱数据规范化、归一化、Z-Score - 云+社区 - 腾讯云 (tencent.com)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35774
R + python︱数据规范化、归一化、Z-Score_素质云笔记-CSDN博客_numpy zscorehttps://blog.csdn.net/sinat_26917383/article/details/51228217
笔者寄语:规范化主要是因为数据受着单位的影响较大,需要进行量纲化。大致有:最小-最大规范化、均值标准化、小数定标规范化
数据中心化和标准化的意义是一样的,为了消除量纲对数据结构的影响。
1、最小-最大规范化——标准化
也叫离差标准化,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将数据映射到[0,1]之间,与功效系数法相同。
标准化 x-min(x) / max(x)-min(x)
#最小-最大规范化 b1=(data[,1]-min(data[,1]))/(max(data[,1])-min(data[,1])) b2=(data[,2]-min(data[,2]))/(max(data[,2])-min(data[,2])) b3=(data[,3]-min(data[,3]))/(max(data[,3])-min(data[,3])) b4=(data[,4]-min(data[,4]))/(max(data[,4])-min(data[,4])) data_scatter=cbind(b1,b2,b3,b4)
2、均值标准化法——正态化
正态标准差标准化、零均值规范化等方法,经过处理的数据均值为0,标准差为1。公式为:
x*=(x-均值)/标准差
因为均值受离群值影响较大,也可以将均值替换成变量的中位数。
#零-均值规范化 data_zscore=scale(data)
3、小数定标规范化
移动变量的小数点位置来将变量映射到[-1,1]
#小数定标规范化 i1=ceiling(log(max(abs(data[,1])),10))#小数定标的指数 c1=data[,1]/10^i1 i2=ceiling(log(max(abs(data[,2])),10)) c2=data[,2]/10^i2 i3=ceiling(log(max(abs(data[,3])),10)) c3=data[,3]/10^i3 i4=ceiling(log(max(abs(data[,4])),10)) c4=data[,4]/10^i4 data_dot=cbind(c1,c2,c3,c4) #打印结果 options(digits = 4)#控制输出结果的有效位数 data_dot
代码中,log(x,10)是ln(x)一样;
options可以控制保留四位数小数
4、还原标准化的方法
preds=norm.data*sd(data)+mean(data)#还原标准化的数据
5、R语言中的scale函数
scale方法中的两个参数center和scale的解释: 1.center和scale默认为真,即T或者TRUE 2.center为真表示数据中心化 3.scale为真表示数据标准化
中心化=源数据-均值
标准化==中心化之后的数据在除以数据集的标准差,即数据集中的各项数据减去数据集的均值再除以数据集的标准差。
例如有数据集1, 2, 3, 6, 3,其均值为3,其标准差为1.87,那么标准化之后的数据集为(1-3)/1.87,(2-3)/1.87,(3-3)/1.87,(6-3)/1.87,(3-3)/1.87,即:-1.069,-0.535,0,1.604,0
那么以下几种情况是啥意思:
scale(x)=scale(x,center=T,scale=T),默认设置 scale(x,center=F,scale=T)代表不进行中心化,直接做标准化; scale(x,center=T,scale=F)代表中心化 scale(x,center=F,scale=F)代表什么不做,是原来的数据列。
那么与apply族联用就是apply(x,1,scale)
6、python中的Z-Score
主要借助sklearn中的preprocessing: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公式为:(X-mean)/std 计算时对每个属性/每列分别进行。
将数据按期属性(按列进行)减去其均值,并处以其方差。得到的结果是,对于每个属性/每列来说所有数据都聚集在0附近,方差为1。
实现时,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 使用sklearn.preprocessing.scale()函数,可以直接将给定数据进行标准化。
>>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 import numpy as np >>> X = np.array([[ 1., -1., 2.], ... [ 2., 0., 0.], ... [ 0., 1., -1.]]) >>> X_scaled = preprocessing.scale(X) >>> X_scaled array([[ 0. ..., -1.22..., 1.33...], [ 1.22..., 0. ..., -0.26...], [-1.22..., 1.22..., -1.06...]]) >>>#处理后数据的均值和方差 >>> X_scaled.mean(axis=0) array([ 0., 0., 0.]) >>> X_scaled.std(axis=0) array([ 1., 1., 1.])
其中axis = 0是按列(纵向)进行平均,axis = 1代表横向求平均。
同时求X的Z-score还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是使用apply:
pd.DataFram(X).apply(preprocessing.scale,axis = 0)
- 使用sklearn.preprocessing.StandardScaler类,使用该类的好处在于可以保存训练集中的参数(均值、方差)直接使用其对象转换测试集数据。
>>> scaler = preprocessing.StandardScaler().fit(X) >>> scaler StandardScaler(copy=True, with_mean=True, with_std=True) >>> scaler.mean_ array([ 1. ..., 0. ..., 0.33...]) >>> scaler.std_ array([ 0.81..., 0.81..., 1.24...]) >>> scaler.transform(X) array([[ 0. ..., -1.22..., 1.33...], [ 1.22..., 0. ..., -0.26...], [-1.22..., 1.22..., -1.06...]]) >>>#可以直接使用训练集对测试集数据进行转换 >>> scaler.transform([[-1., 1., 0.]]) array([[-2.44..., 1.22..., -0.26...]])
使用这个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在机器学习的时候,当训练好模型,当要predict预测新的数据集的时候,就可以沿用训练集的均值、方差,比较适合部署模型在新的数据集上。
同时,这里的transform(X)相当于之前的,也就纵向进行平均,是符合要求的!
pd.DataFram(X).apply(preprocessing.scale,axis = 0)
参考案例:
scaler_train = preprocessing.StandardScaler().fit(shuhua_train_x) shuhua_train_x = scaler_train.transform(shuhua_train_x) # 约等于:shuhua_train_x.apply(preprocessing.scale,axis = 0)
参考:【原】关于使用sklearn进行数据预处理 —— 归一化/标准化/正则化、sklearn.preprocessing.StandardScaler、Preprocessing data
最后
以上就是体贴画笔为你收集整理的R + python︱数据规范化、归一化、Z-Score4、还原标准化的方法5、R语言中的scale函数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R + python︱数据规范化、归一化、Z-Score4、还原标准化的方法5、R语言中的scale函数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