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前言
懂得用会计分析损益的思路来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估,减少判断错误的几率。
会计思维就是看问题、做事情总是从财务角度来思考,以获得最经济的结果。
一、会计思维
1.1 成本盈利意识
一个公司要产生利润,就必须依仗开源和节流。不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人,也能通过节俭为公司赚钱。
每一个公司的成员都有责任尽力帮助公司赚钱。一个员工,只有有了替公司赚钱的责任感,才会付诸行动,去为公司赚钱和省钱。
1.2 账户、坐支与结算常识
银行账户:
- 基本存款账户:存款人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该账户办理。
- 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
- 临时存款账户: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的账户。
- 专用存款账户:因特定用途需要开立的账户。
坐支: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现金库存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坐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少量坐支。需要事先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有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
正常的财务流程:现金收入 -》 当日存入银行户头 -》 提取少量备用金 -》 支付开支
结算方式的种类:
- 银行汇票:按实际金额结算
- 银行本票:按确定金额结算
- 商业汇票:
- 商业承兑汇票:存款不足则退还
-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垫付并计收罚息
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可以使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表现为外在的票据,使商业信用票据化。对于购货企业来说,可以延期付款,在资金不足时及时购进材料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对于销货企业来说,可以疏通商品渠道,扩大销售,促进生产。
销货企业应根据购货企业的资金和信用情况,选用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购货企业应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调度好货币资金,保证按期承付。
- 支票:空头支票会导致银行罚款并赔偿持票人保证金。
- 信用卡:透支取现没有免息期。
- 汇兑: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 委托收款: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
- 托收承付:根据购销合同由付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
- 信用证: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
- 旅行支票:定额本票,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接受。
银行结算纪律:
《支付结算办法》: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现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
二、会计要素
2.1 会计八要素
2.1.1 资产
- 流动资产
- 现金及银行存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存款(外币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等)
- 短期投资:股票、债券投资等
-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
- 存货:库存商品、半成品、在制产品和各类材料等
- 长期股权投资
- 股票投资
- 债券投资
- 其他投资
- 固定资产:转化为折旧
- 无形资产:转化为费用
- 长期摊销费用:租入固定资产等
2.1.2 负债
- 流动负债
- 短期借款
- 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缴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和预收账款等
- 预提费用:已列为费用但尚未支付
- 长期负债
- 长期借款
- 应付债券
- 长期应付款
2.1.3 所有者权益
- 实收资本:投资者按照投资协议投入企业以用于经营活动和各种财产物资。
- 资本公积:指企业由于财产价值重估、接受捐赠而增加的资本积累。
- 盈余公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
- 法定盈余公积: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章程为依据提取。
- 任意盈余公积:由企业自行决定提取。
- 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
- 未分配利润:本年度未分配完的留待以后年度继续分配的利润。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均是企业从逐年获得的净收益中形成的所有者权益,成为留存收益。
2.1.4 收入
- 营业收入
- 销售商品、产品的收入
- 提供劳务的收入
- 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而取得的收入
- 营业外收入
2.1.5 费用
- 制造费用
- 期间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营业费用
- 投资损失
- 营业外支出
2.1.6 利润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1.7 会计计量属性
- 历史成本
- 重置成本
- 可变现净值
- 现值
- 公允价值
2.1.8 财务会计报告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 附注
2.2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影响到各个期间收入、费用和盈亏的确认。
- 权责发生制比较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广泛用于各个企业。
- 收付实现制处理方法相对简单,显然对各期收益的确定不够合理,主要用于不需明确收益的行政事业单位。
2.3 会计恒等式
资产和权益是企业拥有资金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资产反映了企业拥有哪些经济资源,权益说明了是谁提供了这些资产,谁享有对这些资产的要求权。
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化的过程,也是企业取得收入、发生费用和获取利润的过程。
三、会计科目
3.1 资产类项目
3.1.1 货币资金
偿债能力最强,盈利能力最弱。如果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大,通常表明企业流动资金比较充裕,偿债能力较强。但是,如果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过大,也可能意味着企业的资产闲置,盈利能力较弱。为此,应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经营周期和资金周转速度,在资产的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合理地确定企业货币资金的保有量,使其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
3.1.2 交易性金融资产
债券投资风险较小,股权投资风险较大,应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构成,及时发现风险,予以防范。
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1.3 应收账款
计提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会使企业发生资金垫支损失,发生收账费用损失,发生坏账损失,最终还会导致企业利润不实,所有者权益不实。
3.1.4 其他应收款
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应收款,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其他应收款的数额不应该接近于或大于应收账款。
3.1.5 存货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包括的内容多,占用的资金大,是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 存货的追加成本,控制存货的资金占用,减少费用支出,提高盈利能力。
- 物流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通过强化物流管理促进资金的正常周转。
- 保持存货的合理结构,保证企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1.6 待摊费用
如果待摊费用对应的费用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的剩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可能存在人为调节成本费用,进而调节利润的违法行为。应正确进行待摊费用的核算,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利润水平。
3.1.7 长期投资
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1.8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数额大,资金周转时间长,是资产管理的重点。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全额提取
- 差额提取
分析本单位选择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否有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应注意企业是否存在人为地、随意变换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调节成本费用,进而操纵利润的违法行为。
3.1.9 在建工程
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3.1.10 无形资产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风险比较大,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必须强化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 正确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控制无形资产的规模。
-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防止利用无形资产摊销调节费用进而操纵利润的违法行为。
3.1.11 长期待摊费用
如果长期待摊费用对应的费用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将尚未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的剩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可能存在人为调节成本费用,进而调节利润的违法行为。应正确进行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利润水平。
3.2 负债类项目
3.2.1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企业补充流动资金的重要渠道。
企业应当根据资金的实际需要,科学地确定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的比例,使企业的偿债压力和利息负担都处于合理的状态。
短期借款只是本金,不包括利息支出。
3.2.2 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并不是拖欠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会导致:
- 扰乱正常的经济链条,形成三角债,造成全社会经济的不良运转。
- 影响企业自身形象和信誉。
资产负债表所列应付账款,不一定是要偿还的真实数额,有些应付账款是带有现金折扣的。
3.2.3 预收款项
科学认识预收款项:
- 可能是本企业产品销售情况很好,供不应求。
- 可能是本企业再生产过程不均衡,有薄弱环节。
3.2.4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在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中,如果效益比较好时,提取的工资基金会有结余,也会出现贷方余额,此时不是企业的真正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还包括企业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
3.2.5 应交税费
明确欠税的内容,查明欠税的原因。
3.2.6 其他应付款
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提费用不一定是实际支付的数额,提取的数额和支付的数额不一定一致。
防止利用该项目的提取调节成本费用,进而操纵利润。
3.2.7 预计负债
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但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而且直接影响与之与业务往来的企业,为此必须充分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加预计负债,不但为企业自身建立了偿债的预警系统,而且也能防止其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连锁反应。
3.2.8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企业补充长期资金的重要渠道:
- 企业的偿债压力较小。
- 企业的利息负担较重。
3.3 权益类项目
3.3.1 实收资本或股本
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金。
企业的实收资本可能会与注册资本不一致。差异如果超过20%,应当持验资证明或资金证明到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注册资本。
企业既不得擅自改变注册资本,也不得抽逃投入的资本金。
3.3.2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反映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不是由企业利润形成的,资本公积的所有权属于投资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形成的资本公积主要是用来转增资本(或股本),即将资本公积转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而不得用于弥补亏损。
3.3.3 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反映企业通过净利润提取形成的各项公积金。
盈余公积的形成与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无关,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形成的。其中:法定盈余公积是按企业净利润的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由企业自行决定提取。
盈余公积属于企业的资本增值,是企业的内部积累。
盈余公积的用途:
- 弥补亏损:可用亏损五年内的税前利润来弥补,或五年后的税后利润来弥补。
- 转增资本(或股本):转增资本后的剩余部分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 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从而维护企业形象。
3.3.4 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 = 净利润(税后利润)- 弥补亏损 - 提取的盈余公积 - 分配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通常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向投资者进行分配的。
四、会计记账
4.1 丁字账
收入和费用无余额。
4.2 借贷记账法
左借右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3 会计分录
完整的会计分录应具备:借方和贷方的记账符号、应记账户的名称及金额,并附有简要的说明。
五、财务报表
5.1 资产负债表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将资产与负债进行比较,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表明投资者的投资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了解权益结构情况;通过当期期末实际数与年初数的对比,可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
5.2 利润表
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用这些资产赚得了多少利润,有多少归自己,有多少要缴税。
5.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有些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是盈利,但却没有现金支付能力,偿还不了到期的债务;而有些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是亏损,却现金充足,不仅能经营运作,甚至还能对外投资。这是因为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而现金流量表示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 反映企业净利润的含金量。企业能够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不是净利润,而是实际拥有多少现金,因此只有正确反映企业现金的净流量,才能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 帮助报表使用者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支付股利能力。
- 帮助报表分析者预测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潜力。
- 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所发生的其他重要信息。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应反映对企业有重要影响但是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及筹资活动及其金额。
现金流量的分类: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长期资产的构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和投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导致企业资本及债权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六、总经理:总想着能赚多少钱
6.1 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现金(或者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主要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
现金流转:企业建立后,现金变为经营用的各种资产,在运营中又陆续变为现金。现金流转包括现金的短期循环和长期循环。
亏损额大于折旧额的企业,是濒临破产的企业。这类企业不能以高于付现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更谈不上补偿非现金费用。这类企业的财务主管,必须不断向短期周转补充现金,其数额等于现金亏空数。如果要重置固定资产,所需现金只能从外部筹借。可以考虑合并一个对减低税负有兴趣的盈利企业,减少盈利企业的税负。
6.2 与财务有关的环境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
- 法律环境:
- 非公司企业的所有者,要承担无限责任。公司企业的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经营失败时其经济责任以出资额为限。
- 金融市场环境:
- 企业通过金融市场使长短期资金互相转化。
- 金融市场按交易的期限划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
- 金融市场按交割的时间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 金融市场按交易的性质划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 利率 = 纯粹利率 + 通货膨胀附加率 + 变现力附加率 + 违约金附加率 + 到期风险附加率
- 经济环境:
- 国家经济增长,企业至少要有同样的增长速度。
6.3 看懂报表
- 对比分析法:将实际数与基数进行对比。
- 比率分析法:计算两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
- 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性质不同却又相关的指标之间的比率。例如,主营利润占主营收入的比率。
- 构成比率分析法:某项指标的某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例如,成本中原材料所占的比重。
- 趋势分析法:连续若干期的相同指标。
- 连环替换分析法:将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分解为各项构成因素,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分析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
6.4 提高股东收益率并合理分红
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对全体股东负责。总经理需要:(1)努力提高公司盈利水平;(2)采取合适的股利分配策略。
- 剩余股利政策:扣除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
- 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某一固定的水平上,只有公司显著盈利或者通货膨胀时才会提高现金股利发放额。避免出现由于经营不善而削减股利的情况,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息,稳定股票的价格。
-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于稳定股票价格不利。
- 低正常股加额外股利政策:支付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和根据盈余发放的额外股利。
七、销售经理:回款就是硬道理
7.1 利润规划
利润规划是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而综合调整其经营活动的规模和水平,是企业编制期间预算的基础。
利润规划要把企业继续存在和发展及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资金、可能取得的收益,以及未来要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这三者紧密联系起来。
利润规划强调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以利润为目标。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不能得知它对企业的利润的影响,因为中间隔着收入和成本。
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成本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 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
- 混合成本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差额。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率。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处于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是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售量的比重。
7.2 销售收入
收入按性质分类:
- 商品销售收入
- 劳务收入
- 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等而取得的收入
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的四个条件:
-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 退换、保修
-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 房产售出后的物业管理不属于这种情况
-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 相关的收入和费用能够可靠计量。
特殊情况下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
- 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
- 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 代销商品
7.3 销售过程的核算
销售过程的主要核算内容:企业售出产品,按照销售价格收取产品价款,确认销售收入,计算产品的销售成本,支付各种费用,如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等,使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此外,企业还需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缴纳销售税金。最后,确定产品销售利润。
销售过程中的会计核算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 确认和计算销售收入
- 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
- 记录同客户之间的款项结算事项
为了核算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其他销售费用,企业应设置如下账户: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成本
- 销售费用
- 税金及附加
- 应收票据
- 应收账款
- 预收账款
- 应交税费
制造企业的销售业务账务处理的主要内容中的销售业务核算说明:
- 以赊销或商业汇票的结算方式实现销售
- 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 预收款项存入银行
- 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账款
- 履行预收款项时规定的义务,实现销售
- 借记预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 实现销售的同时收入货款存入银行
- 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 收回赊销款项,或是商业汇票到期获得清偿
- 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 结转销售成本
-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 计提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税金
- 借记税金及附加(费用);贷记应交税费(负债)
- 用银行存款支付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 借记销售费用;贷记银行存款
7.4 应收账款管理
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
- 商业竞争:企业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产生了应收账款,由竞争产生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 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结算手段越是落后,结算所需的时间越长,由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形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
信用政策的确定:
- 信用期间: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
- 信用标准: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
- 现金折扣政策: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
应收账款的收账:对不同拖欠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作出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一般来说,收账的花费越大,收账措施越有力,可收回的账款应越大,坏账损失也就越小。因此指定收账政策,要在收账费用和所减少的坏账损失之间作出权衡,使应收账款总成本最小化。
八、人力资源:让上上下下感谢你
8.1 薪酬管理
在整个营运成本中,薪酬占着一个重要的比例,建立一个系统薪酬制度的目的之一便是理性地控制人工成本,而薪酬控制是从薪酬预算开始的。
薪酬预算方法:
- 从下而上法:比较实际,可行性高。但是不易控制总体的人工成本。
- 从上而下法:可以控制住总体的薪酬水平,却是预算缺乏灵活性,而且确定薪酬总额时主观因素过多,降低了预算的准确性,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通常,公司会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首先决定各部门的薪酬预算额,然后预测个别员工的增薪幅度,并确保其能配合部门的薪酬预算额。如果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也要适当调整部门的预算额。
掌握薪酬的衡量指标,精确地把握本公司薪酬水平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指标的变化,可以弄清楚薪酬变化的原因,从而能更好地实施控制。
最常用的薪酬衡量指标:
- 薪酬平均率:实际平均薪酬➗薪酬幅度的中位数
- 薪酬平均率越接近一,薪酬水平越理想
- 增薪幅度:本年度平均薪酬➖上一年度平均薪酬
- 要将公司的增薪幅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其既不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又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
提纲挈领: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薪酬总额,然后以总额为标准,实施薪酬控制。一般来说,主要依据公司的支付能力、员工的基本生活费用和一般的市场行情等因素来计算薪酬总额。
公司支付能力的衡量:
- 销售额与人工费用比率基准法
- 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 损益平衡点基准法
如何抑制过高的人工成本:
- 薪酬冻结(薪酬水平保持不变)
- 延缓提薪
- 延长工作时间
- 控制其他费用支出
- 降低薪酬和裁剪人员都不是比较好的方法
抑制企业的人工成本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环节,当你成功控制了成本的上升趋势,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时候,你的管理水平将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如何及时进行薪酬调整:
- 奖励性调整:及时,明确表示,激励其他员工
- 生活指数调整:补偿通货膨胀的损失
- 效益调整:应涉及全体员工,否则将使员工感到不公平
8.2 薪酬支付方法
薪酬管理所强调的是薪酬制度必须公平,而员工对薪酬制度感到公平有赖于管理人员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员工。同时,如果员工对薪酬制度有任何抱怨的意见,也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向管理者提出申诉,从而保证了薪酬制度的公平合理。
至于薪酬资料应开放到哪一种程度并没有硬性规定。一般的做法是公开薪级制度和可以晋升的职级、每一个薪级的起薪点、最高的顶薪点以及每个职位的薪酬。而个别员工目前的薪酬数目,可以不公开。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需要调动的,而调动其积极性的手段之一就是对他们良好的工作绩效给予及时的奖励。
奖励要及时,否则变得毫无意义,无论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对于企业的员工都是如此。
一切的设备、机器,都需要人来推动才能运转起来,也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相反,如果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又怎么能充分利用企业的其他资源?
薪酬的支付方式:
- 计时薪酬:报酬与工作时间直接相关的薪酬支付方式。
- 计效评优:将薪酬与员工个人的产出量直接关联。
- 业绩挂钩薪酬:不只考虑工作结果或产出,还关注实际工作效果。
- 利润挂钩薪酬:使薪酬成本更加明晰,员工也会受到激励更加努力工作。
应该根据企业以及职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薪酬支付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努力程度,实现企业的成长目标。
争取员工的信任:制定完薪酬支付方案之后,先不要急于推翻现有的薪酬支付形式。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召开全体员工大会,由方案的设计者们负责解释薪酬方案的具体细节问题。允许员工对此发表看法,争取在员工与公司的管理者之间充分沟通,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8.3 奖金管理体系
奖金体系:
- 计件制
- 奖金制
- 佣金制
- 企业全员奖励制
- 股票奖励制度
奖励是手段,激励是目的。
奖金奖励的管理:
- 奖金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竞争状况。奖金的多少,是吸引人才的一种关键性条件。
- 奖金与地区及行业的特点与惯例。在偏远地区,平均与稳定之上的观点仍成为主宰。
- 奖金与当地生活水平。在不同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不能奢谈相同的奖金制度。
- 奖金与单位工作性质。不同业务性质的单位,员工的薪酬也不应当相同。脑力劳动者的奖金会有所提高。
- 奖金与公司经营状况。经营状况的影响是间接的和远期的。
不要形成"是该加薪了"的认识,必须对目前奖金奖励的水平进行客观估计,准确判断,进而作出决策。
要将奖金与基本工资区分开,防止员工形成奖金制度化的认识,否则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若员工奖金减少,还会引起他们的反对。
奖惩一定要分明,善待恶人无异于自杀。
8.4 合理避税
- 偷税
- 伪造、变造、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 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以冲抵税额)
- 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 骗税
- 骗取出口退税
- 抗税
- 欠税
一个优秀的纳税人,不仅应掌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具体表现在与税务机关和与企业领导人的沟通两个方面。纳税人提供的筹划方案只有在获得税务机关批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其筹划的目的。当然,合理避税筹划方案也必须经过本企业领导人的同意。
在进行规避筹划时,一定要注意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如果仅为了规避一点税款,而把自己限制在很小的规模,那就得不偿失了。
8.5 保险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员工福利保障计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优秀人才时保证企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为了他们投保高额的福利保障,是确保留住优秀人才的有力手段。
-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政府立法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因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 养老保险
- 失业保险
- 医疗保险
- 工伤保险
- 生育保险
- 商业保险
保障第一,收益第二。保险的最大功能是转移风险,不能本末倒置。综合投保,以便全面有效分散各类风险。谋求高保额,只要高保额才能防范大的风险。
保险的受益人由保险人指定或变更,或经保险人同意后由投保人指定或变更。
九、采购经理:精打细算用好每分钱
9.1 如何订货
存货管理的目标: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过多的资金,并且会增加仓储费等各项开支。存货占用资金是有成本的,占用过多会使利息支出增加并导致利润的损失。进行存货管理,就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存货的决策设计四项内容:
- 决定进货项目
- 选择供应单位
- 决定进货时间
- 决定进货批量
按照存货管理的目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的总成本最低,这个批量叫做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需要设立的假设条件:
- 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
- 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 不允许缺货成本,即无缺货成本。
- 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
- 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
- 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 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
基本模型的扩展:
- 订货提前期。企业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存货用光再去订货,而需要在没有用完时提前订货。
- 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基本模型假定存货增肌时存量变化为一条垂直的直线,事实上,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使存量陆续增加。
- 保险储备。每日需求量和交货时间不会固定不变,如果按照经济订货量,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就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这些存货在正常情况下不动用,只有当存货过量使用或送货延迟时才动用)
9.2 存货进出的计价
在采购材料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买价和采购费用都应计入"材料采购"的总账及其明细账。
存货计价方法:
- 个别计价法: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
-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
- 加权平均法:每月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 移动平均法: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以计算加权单价。
- 后进先出法:假设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
9.3 采购过程的核算
- 商品采购过程的核算
- 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
9.4 发票管理
- 发票的购领
- 发票的填开
- 发票的保管
- 违反发票管理的法律责任
十、生产经理:向成本要利润
10.1 控制成本
成本概念:
- 财务会计: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或劳务的支出。
- 管理会计:不同目的需要不同意义的成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一项资源。成本的含义更广泛,机会成本、未来成本也属于成本。
- 经济成本:
- 成本是需要补偿的价值,而不是可分配的价值,只有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可供分配的价值。
- 成本时经济价值的消耗,包括生产资料消耗和劳动力消耗,而不是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成本管理非常重要。成本不可能由少数人来管理。成本支出涉及企业的全体员工,是每个人的职责之一,而非一部分人的专门职责。会计部门的职责是提供成本信息,而不是全部成本管理。正是成本管理的普遍性,使其容易被忽视。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 经济原则: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 因地制宜原则: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 全员参加原则: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会发生成本,都应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成本控制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
- 领导推动原则: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成本降低的基本原则:
- 以顾客为中心:产品成本的降低决不允许产品的粗制滥造。
- 系统分析成本发生的全过程:降低成本不仅指降低生产成本,还包括企业其他作业的成本。单独降低某项成本,不顾及其他成本的反应,这种成本节约永远不会体现在利润之中。
- 主要目标是降低单位成本:固定成本上升,边际成本下降,也会导致单位成本减少。
- 要靠自身的力量降低成本:不是靠市价变动,税收减少导致的成本降低。
- 要持续地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为了应付经济萧条,而应是为了领先的企业根本方针。不进步就是退步。
10.2 生产经营成本
生产经营成本分类:
- 生产成本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反映了企业不同职能的耗费,也叫成本按职能的分类。这种分类有利于成本的计划、控制和考核。
成本转化为费用的方式:
- 可计入存货的成本:在发生时先记为存货,在其出售时转为费用的成本。
- 资本化成本:先记录为资产,然后逐步分期转为费用的成本。
- 费用化成本: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
产品成本是指可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期间成本是指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经营成本。属于期间成本的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0.3 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计算的要求:
- 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不能计入生产成本。例如,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应计入筹资成本和投资成本。
- 正确划分各会计期成本的费用界限。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 正确划分不同成本对象的费用界限。
- 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成本的归集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制度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或汇总。
成本的分配是指将归集的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也叫间接成本的分摊或分派。
10.4 期间费用的核算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它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而难以判别其所应归属的产品,因而在发生的当期便从当期的损益中扣除。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 销售费用核算的内容包括销售成本、配送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等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
-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研究费用与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
-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最后
以上就是轻松网络为你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会计思维:任何人都需要的财务必修课》前言一、会计思维二、会计要素三、会计科目四、会计记账五、财务报表六、总经理:总想着能赚多少钱七、销售经理:回款就是硬道理八、人力资源:让上上下下感谢你九、采购经理:精打细算用好每分钱十、生产经理:向成本要利润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读书笔记:《会计思维:任何人都需要的财务必修课》前言一、会计思维二、会计要素三、会计科目四、会计记账五、财务报表六、总经理:总想着能赚多少钱七、销售经理:回款就是硬道理八、人力资源:让上上下下感谢你九、采购经理:精打细算用好每分钱十、生产经理:向成本要利润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