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怕孤单鸵鸟,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云计算发展趋势分析(一)之OpenStack vs. K8S,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最近由于各种会议和交流的刺激,特别想写写对公有云市场和OpenStack后续发展的个人看法,所以2019.12.24在朋友圈给自己立了个Flag,年前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想法,只谈技术,不谈政治,今天被一篇文章又刺激了一下,于是提前完成了目标。

一、国内公有云市场发展的看法

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从各种咨询机构的市场份额排名来看,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亚马逊中国、微软等排名靠前,对于机构排名的合理性和统计口径的合理性,这里不做讨论。每一朵云的成功,都有其客观的原因存在,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客户群体优势、资源垄断优势、投入规模优势、客户渠道优势、生态建设优势、技术领先优势等几方面的优势。

先给个人看法,至于背后原因,欢迎留言讨论。未来国内最有可能成功的公有云可以分为三类(成功的基础):

1. 具有明显客户群体优势的公有云,典型代表:阿里云、腾讯云。

大淘宝系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优势以及腾讯的社交、游戏优势,尤其是其客户群体的粘性优势,是其他云无法比拟的,同时这也符合了中小B到大B上云的趋势。

2. 具有资源和规模优势的公有云,典型代表电信云。

这类代表的云,范围是很广,比如运营商、金融企业等,但是这一类企业目前都没有利用好其资源和规模优势,比如运营商的管道优势(云网一体、云边协同、多网融合),金融企业的客户和规模优势。

3. 私有云规模巨大的公有云,典型代表华为。

巨大的私有云存量市场,有潜力将私有云客户转化到公有云上,短期看虽然是把双刃剑,但是如果认为公有云才是未来的话,必将也会成功,而且只从公有云角度来看,短期内就能实现巨大的市场份额提升。

目前市场上,还有像金山云、ucloud等公有云提供商,尤其是主打中立品牌的公有云,客观讲是一种无奈,因为并无明显的优势,只能中立。业内绝对不会存在中立的商家,不管任何行业,只要做生意,就不可能中立。总结起来,未来三年内最有可能成功的公有云厂商就只剩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然后最多再加2~3家运营商或者金融等企业的云,个人感情,肯定希望是移动云。

二、OpenStack后续发展的看法

从2011年研究OpenNebula,到2013年转向OpenStack,同时在2015年从Mesos+marathon转向kubernetes,2016年从Sheepdog转向Ceph,经历了主流开源软件的兴衰,无不充满了感情,对OpenStack和Ceph的感情尤为深厚,无需避讳,其实感情越深,吐槽越多,所以各大会议基本都是在谈问题,一直在填坑,聚焦到OpenStack上,确实存在了太多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解决客户的真实需求,原因很多,比如社区治理模式问题,厂商利益问题等等,但是从未想过要放弃。目前基于OpenStack构建公有云的厂商,有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金山云等,但是几乎每家的OpenStack已不再是社区的OpenStack,OpenStack的私有化已成为必然,了解比较深的华为的OpenStack和移动的OpenStack,基本已经实现了架构上的重构和底层软件库上的定制。

自2017年后,OpenStack从入门到放弃、OpenStack已过时、OpenStack气数已尽、OpenStack从火爆到冷漠,甚至OpenStack已死等文章不断出现,质疑的人也越来越多,OpenStack危机感蔓延,经常会被问,OpenStack会不会被Kubernetes替代等等。今天就看了传说中的付老师的一篇文章《苏研还是苏研,远不是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一篇文章,文中提到“苏研真正称为中国移动的云能力中心,必须做到(省略其他):(3)必须实现二战时候麦克阿瑟将军的蛙跳战术,即避开VM+Openstack体系,全力进军Docker+K8S体系,实现弯道超车”,由于这篇文章的主体涉及到是自己所在的公司,所以就感觉特别的兴奋,兴奋地站出来试着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讲战略。其实,之前浏览过付老师一篇讲技术的文章《云改的核心技术:主机虚拟化》,当时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态,简单浏览了下,也是觉得挺不错的,毕竟付老师是从战略的角度讲技术。

近十年,尤其是从前年开始,即Mesos、Docker、Kuberntes等容器相关的技术流行开始,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发生了实质的变化,一句话总结为: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正在从以资源编排(分配)为主体向以应用编排(调度)为主体转变。为了聚焦核心理念,具体技术相关的内容不做赘述,总之,要像付老师热爱技术一样,从技术的角度讲战略,表明我也热爱战略。

1. 以资源编排(分配)为主体的云计算(注意“主体”二字)

这个时代主要解决资源分配和管理的问题,这是资源维护者的核心诉求,而众多的资源中(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又以虚拟机为主体,所以这个时代的云计算,简化点就是现在大家理解的围绕虚拟机构建IaaS资源管理体系,所有的资源管理以虚拟机为核心配套设计。在私有云为主的时代,完美地匹配了用户的需求,所以这个时代各种IaaS管理软件出现,OpenStack也在这个时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VMWare在这个时代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推出了各种资源管理产品(vSphere、vSan、NSX等)。这个时代,用户是比较单一的,诉求也是比较原始的,就是作为IT的Operator或者Maintainer,要把资源的管理做到极致。这个时代其实也在尝试去解决更高级的用户的需求,但是理念还是以虚拟机为主体,比如早期基于虚拟机的PaaS平台Cloudfoundry,比如基于虚拟机的应用编排项目Murano等等。

2. 以应用编排(调度)为主体的云计算(注意“主体”二字)

随着公有云的普及和私有云的极致发展,云计算的主要矛盾变成了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用户(不仅仅是IT维护人员)需求与落后的以资源编排(分配)为主体理念之间矛盾。公有云用户更想以应用为主体来构建IT软件栈和IT系统,希望以更加敏捷、更细粒度的控制来适应应用的快速迭代,甚至是私有云的IT管理员也更加希望资源编排更加的敏捷,此时,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就很自然的进入到了以应用编排(调度)为主体的云计算时代。很显然,满足这个理念的Docker、Kubernetes等技术,必将会在这个时代实现空前的繁荣。

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必然不会有理论上的完善和清晰,所以很多人就会很盲目的提出了很多观点。前面特别强调了“主体”二字,很显然,主体即不是全部,下面就来讲讲,新时代应该如何去规划一朵云。

OpenStack的价值在于资源的编排(调度),假设抛弃OpenStack,那么K8S就必须要重新实现资源管理相关的功能,比如裸机(包括纯物理机)管理、虚拟机的管理(必然还会存在),存储的管理(集中式存储、各种分布式存储等),网络的管理(各种SDN的对接或者功能实现,underlay和overlay网络),安全组件的管理(安全设备、安全虚拟化设备)等等,此时,K8S还是在做以应用为主体的管理吗?K8S还是K8S吗?甚至K8S在IaaS管理方面,会比OpenStack实现的更好吗?除非你认为在以应用编排为主体的时代,不需要资源管理,很显然,这都是不对的。

再回到OpenStack上,正确的理念就应该是“分层”的理念,OpenStack在最火爆的时候,忘了初心,做了很多以应用为中心的工作,现在就应该回归初心,专心做好自己的资源管理部分(IaaS资源管理),但是与以前不同的是,此时已经不是以OpenStack(虚拟机)为中心的时代,OpenStack必然要交出整个平台的控制权,交给以应用为中心的K8S,但是,不以你为中心,并不代表不需要OpenStack,更不存在K8S替代OpenStack,那就更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了。VMWare是这个理念先行者,推出了虚拟机和容器深度结合的项目-Project Pacific,在这个项目中并没有用K8S替代vCenter、vSAN等,只是把控制权从vCenter转交给了K8S。当然这里又会碰到一个国产化的问题,只讲技术,不谈政治,不做赘述。

至于如何做好K8S和OpenStack的深度整合, OpenStack后续必将向两个方向发展:

(1)  回归IaaS管理初心,将资源管理做到极致。

(2)  以K8S为核心,配合K8S做好资源管理。

VMWare Project Pacific给出了实践经验,当然也希望大家关注下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的同类产品。

最后再强调一点,公有云与私有云相比,安全是底线,K8S+Docker相关的配套软件堆栈(比如基于容器的安全技术,基于容器的SDN技术,基于容器的分布式存储技术等),还不是很成熟,所以目前Kata项目也引起了各大公有云厂商的关注。

三、中国移动公有云的看法

由于本人负责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云计算相关产品的研发,本能的自己的团队能力很有信心,尤其是在OpenStack、Ceph、K8S等社区也算小有名气,团队的深度也算满意,所以坚信中国移动的公有云值得的期待,同时,也在这里留下伏笔,后续专门文章来介绍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的公有云团队以及对中国移动公有云的看法。

最后

以上就是怕孤单鸵鸟为你收集整理的云计算发展趋势分析(一)之OpenStack vs. K8S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云计算发展趋势分析(一)之OpenStack vs. K8S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37)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