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清秀路灯,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ABOUT摄影基础知识,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拍花,快门不低于1/125s,光圈F2.8,ISO100。(晴朗)

拍风景,快门不低于1/125s,光圈F8,ISO100。(晴朗)

拍夜景,快门不低于1/15s,光圈F1.8,ISO不高于6400。

拍运动,快门不低于1/500s,光圈F2.8,ISO100。

基础知识

  • 感光度ISO

对光的灵敏程度。理论上ISO越低越好,但并不意味着不用高ISO。高感光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增亮画面,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噪点。

高ISO产生噪点的原因: 电路和本身像素间的光电磁干扰,拍出的图片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噪点。增加ISO时,缺失或损坏的像素会被成倍放大,因而会出现更多更明显的噪点。

①光线好的时候尽量用低ISO。

②光线不好,使用低ISO时,【防抖】+【大光圈】+【长快门速度,但不要太长,5分钟以内】。长时间曝光会产生噪点,由于热噪点不会一开始就产生,而是曝光到一定时间后急剧增加,所以在临界点前使用长时间曝光都没问题。

③光线不好又受到限制的时,要提高ISO来缩短快门时间,需要安全快门来拍出清晰的照片,包括用高速快门去凝固如体育运动或飞鸟等高速运动的场景,此外有时照片的内容的重要程度也许超过了照片的质量。


1.关闭相机降噪选项:不要用内置降噪,技术不成熟,用Lightroom或Photoshop后期软件处理。
2.了解相机ISO性能:不同相机处理ISO噪点有差异,可通过拍摄不同ISO的一系列照片测试。
3.避免自动ISO或设置自动ISO的上限。
4.高速移动物体:若拍摄对象模糊,可通过逐步提高ISO试拍,获得的足够的快门速度,直到运动模糊消失。其次在保持拍摄需要的景深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用光圈提高快门速度,其次再考虑提高ISO来提高快门速度。

Tips:根据拍摄的光线条件,ISO设置数值:

①晴天日常拍摄和有三脚架的情况,感光度设置在ISO100-400,这样的感光度有助于随手拍而且使得照片更具景深和清晰度;

②黄昏或阴天的户外:ISO400-1600;

③任何低光照情况:ISO1600-更高。如演唱会或晚会,设置为ISO 800-1600。对于星空拍摄,设置到1600-3200,增加进光量,保证星星不拖尾,拍出繁星点点。长焦镜头拍摄飞鸟,可设置在800到1600,保证快门更快,抓拍更清晰。

  • 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

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光源的颜色成分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

从理论上讲,色温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 -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计量单位为“K” (开尔文)。

钨灯丝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正午阳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5600K;阴天更接近室内色温32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K。

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指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中把白色的物体拍出来的相片尽可能还原为标准的白色,使相片不发生偏色的过程。实际的场景中,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色温,但是相机有自己的色温设定,假定设置的白平衡是5000k,则相机认为5000k是正常的白色,则高于它的色温会变蓝,低于它的会变红。

白平衡的作用有两个:

①还原真实颜色;

②想要拍出特殊效果的时候,比如拍夕阳让天空更红,拍蓝天让天更蓝。

有时拍出的相片会比较偏黄或者偏蓝,这是由于在不同的光线下相机侦测色温时会产生不同色彩。每一种光源都有它自已的颜色,从红色到蓝色各有不同。比如烛光、火堆、落日的光线会使画面偏橘黄色,这种色彩一般属于“暖色调”;而蓝色的天空则会让画面呈现出蓝色,或者其它呈现出蓝色色彩的物体,这种色彩属于“冷色调”;这种反映出冷暖色调的状态称之为色温。

白平衡和色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白平衡是通过调节色温来实现色彩的变化,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彼此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环境的色温值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所表达出的氛围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例举色温值的范围表达的氛围效果:

色温效果及表现
<3300K偏红的效果,属于暖色调,具有温暖稳重的氛围效果
3300-5000K中间色调(白),具有爽快明朗的氛围效果
>5000K偏蓝的效果,属于冷色调,具有冷的氛围效果

以下是一些色温的常见实例:

16000-20000K:天空碧蓝的天气
8000K:浓雾弥漫的天气
6500K:浓云密布的天气
6000K:略有阴云的天气
5500K:一般的日光,电子闪光灯
5200K:灿烂的正午阳光
5000K:日光,这是用于摄影、美术和其他目的专业灯 箱的最常用标准
3200K:日光灯
2800K:钨丝灯/电灯泡(日常家用灯泡)
1800K:烛光
1600K:日出和日落

我们只有分清了色温值范围所属的色调以及带来的氛围效果,把握好色温的调节,才能有利于在拍摄作品过程中,创作出更有意境的相片。这个色温值可以通过相机调节设置,相机当中不仅有设置调节色温值功能,而且还设置了多种模式的白平衡,多种模式的白平衡其实就是代表色温值的效果。

白平衡的调节模式有:自动白平衡、钨丝灯模式、荧光灯模式、晴天模式、闪光灯模式、手动调节色温等,不同的相机所提供的预设数量有所差别,但大部分相机都会提供这些的模式。

  • 快门 Shutter

S档或者单反的TV档。控制光线照射感光元件的时间,可理解为捕捉能力。应用场景包括,增大或减小曝光量、抓拍瞬间或纪录轨迹。

安全快门:避免手晃动让画面变的模糊。一般来说,快门时间要小于焦距的倒数,如焦距为85mm,则快门时间应小于1/160。

快门速度

       场景

快门速度

飞鸟、飞机

1/4000

赛车竞速,体育竞技

1/2000

移动的人或动物

1/1000

风光风景

1/500

骑车

1/250

走路

1/125

不动的人像

1/60

手持最低快门速度

1/30

虚化河流、溪水、云层

1/8

瀑布

1/4

烟花

1

光绘、星空、车流

5~30

星轨

BULB

  • 光圈 Aperture

控制进光量,用F表示,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光圈值大,光圈越小,景深深,背景清晰;相反的,光圈值小,光圈大,景深浅,虚化效果好,即背景模糊。

  • 焦距

镜头光学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

焦距越小,取景范围越广,拍摄的画面视野就越宽,能拍到的景物也就越多,即景深大,但景物在画面中也就越小,反之亦然。

焦距越大,背景感觉离得越近,空间压缩感。

①超广角:小于24mm的镜头。宽广的视角,最适合拍摄风景和建筑等大型场景。

②35mm/50mm/85mm定焦镜头:常见的三种焦段镜头,拍摄人文和人像等题材。

③常见变焦镜头:一般从24mm开始,到120mm都是常用的标准镜头。日常挂机镜头,适合拍摄很多题材,没有什么特别拍摄要求的普通摄影爱好者足够了。

④微距镜头:100mm,适合微距题材的拍摄,如拍摄昆虫。

⑤长焦镜头:200mm、300mm,人像、运动等题材的拍摄,虚化效果非常的棒。也可以用它来拍鸟,只是不能拍特别远的那些鸟。

⑥超长焦镜头:300mm以上,适合拍摄野生动物、月亮等题材。

1、50mm 焦距是最适合于拍摄人像的。近可拍摄人物的半身像和头像特写,离远些也可以拍摄人景交融的作品。镜头不会产生透视变形,展现人物的自然真实之美,因为人类视觉约50mm。
2、80mm 到100mm 是拍摄人物头像特写的最佳焦段。作品大都以半身像和头肩像为主,重点在于人物眼睛和神态的酝酿。
3、焦距在100mm以上的镜头,适合人像抓拍。可以在远处、在被摄人物不注意的情况下,捕捉到更为自然的人物表情和动作。长焦距镜头成像的特点是具有空间的压缩感,即把纵深空间压扁、压平,产生人物与空间景物重叠的效果。
4、35mm 左右焦距的小广角镜头非常适合于拍摄“人像+ 环境”的写真作品。相比标准镜头,这类作品中景物所占的比例更大,环境和背景更为突出。在人像拍摄中,虚化效果一定要把握准确。在不同的焦距段、不同的拍摄距离,虚实变化效果都不同。不同镜头的最大光圈不同,我们常用的变焦镜头,广角的最大光圈通常在f/2.8 或f/4 上,而中长焦距的最大光圈是f/4 和f/5.6。这样的镜头和最大光圈拍摄人像可以说是最佳的选择了,能够产生人物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

  • 比特率

每秒传送的比特数。单位为bps(bit per second),越高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量(位数)越大。计算机中的信息都用二进制的0和1来表示,其中每一个0或1被称作一个位,用小写b表示,即bit(位)。大写B表示byte即字节,1个字节=8个位,即1B=8b。表示文件的大小单位,一般都使用千字节(KB)来表示文件的大小  。

  • A7M3 相机设定

1.NTSC/PAL选择器:设置(第2页)进行切换,记住备份数据,会格式化存储卡,国内欧洲用P式,美国印度用N式;

1.前转光圈,后转快门;

2.快捷键设置:

快捷键照片动态影像
C1白平衡模式白平衡模式
C2对焦区域AF/MF控制切换
C3对焦模式AF时人脸/眼睛优先
C4测光模式图片配置文件
控制拨轮ISOISO
多选择器中央按钮对焦标准录音音量
中央按钮斑马线APS-C35/全画幅切换
拍摄模式对焦区域
ISOISO
显示屏亮度显示屏亮度
AEL眼部AF放大对焦
AF-ONAF开启AF开启
对焦保持对焦保持对焦保持

拍照时放大对焦用不着,拍视频时对焦模式用不到,视频开不了眼控对焦。

3.静音拍摄:menu-拍摄2-第四页;

4.AF辅助照明(p62):在暗处自动红色闪光,在 [动态影像]、[快慢动作]模式,对焦模式为[连续AF][自动AF]时候无效;

5.放大对焦(p66):menu-拍摄1-13页(前提对焦模式为手动,第5页);

6.快慢动作(p145):高帧速度慢动作;

7.查看不同插槽的内存卡内容:menu---播放---选择播放媒体.插槽1或2;

8.取景器选择:拍摄2,第6页,显示/自动检视1,FINDER/MONITOR,三种模式,取景器旁边的旋钮是屈光度调节按钮,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而设定的;

9.上键(DISP键):分别是正常画面、去除边框画面、柱状图亮度分布画面、水平仪画面、取景器参数汇总画面;

   下键(显示屏亮度):自动或按需调节;

   左键(拍摄模式):调节为连拍或延迟拍摄等,BULB模式只有在单张拍摄的时候才能用,需要按住快门进行拍摄(p95);

   右键(ISO):调节ISO;

10.Fn键:调出12个快捷Quick Navi功能(navigation)

11.自动人眼对焦:menu---拍摄1---第6页,人眼/眼部AF设置,当想要穿过人群拍摄后面的风景时打开;

12.AF-ON按键:一直按着,强制搜索人眼;

11.m1m2(p97&p169)

12.曝光补偿按钮(p100):

11.图片配置文件Picture Profile(相当于滤镜)

伽马

色彩模式

特征

PP1

Movie

Movie

优点:适合直出;缺点:画面细节少,无后期调色价值。适合明暗对比不太强烈的画面。

PP2

Still

Still

优点:适合直出氛围浓郁的视频;缺点:基本无后期调色空间,除非你想直出色彩氛围浓郁的视频。

PP3

ITU709

Pro

优点:对比度开始降低,画面高光暗部的细节提升不少,同时色彩色调正常,适合直出视频;缺点:不适合光比大的场景拍摄。适合直出视频且现场光线明暗对比不太强烈的场景,另外在PP1PP2PP3这几个选项,建议选择PP3拍摄直出视频。

PP4

ITU709

ITU709矩阵

优点:与PP3类似,但是色彩更鲜艳。缺点:与PP3类似。视频表现与PP3相比,对比度不变,动态范围不变,色彩饱和度略微提升。PP4选项录制的视频后期调色方法与PP3类似,基本无需后期调色。PP4适合的拍摄场景与PP3类似。

PP5

Cine1

Cinema

优点:画面动态范围较广,可直出电影感色调视频也可后期直接进行调色;缺点:光比较大的场景还是会丢失亮部细节。视频表现与PP3、PP4相比,对比度降低更多,也就是画面的宽容度更广,亮部暗部细节进一步提升,色调模拟电影质感。PP5选项录制的视频后期调色方法,视频色彩信息保留完整,后期无需套还原色彩LUT即可直接调色。PP5适合户外阴天等明暗对比适中的场景。

PP6

Cine2

Cinema

优点:高光部位细节提升(如下图靠右白色花盆处对比);缺点:除了极端场合(明暗对比强烈)基本都可以选择这个选项进行拍摄。PP6和PP5在色彩模式上一样,都是选择Cinema模式,也就是说他们的色调都是模拟电影感。不同之处在于选择的伽马曲线不同,PP6选择的Cine2,高光部位宽容度提高,高光部位细节数量提高。PP6选项录制的视频后期调色方法,同样可以直出视频或者后期直接进行调色,不需要还原LUT。PP6适合大多数场景光比适中或者稍微对比强烈的场合。

PP7

S-Log2

S-Gamut

优点:画面亮部暗部的细节都得到足够的保留。缺点:拍摄时相机默认最低ISO下限是800,视频必须后期处理才能输出。与PP5、PP6对比,对比度又更低,高光暗部的细节大量提升,色彩饱和度大量降低。PP7选项录制的视频后期调色方法;这个模式是索尼自己研发的伽马曲线,需要先套用索尼提供的还原LUT转换视频色彩到标准色彩空间(视觉上还原画面色彩),然后再进行二次调色。PP7适合的拍摄场景。适合现场光线明暗对比比较大的场景。

PP8

S-Log3

S-Gamut3.Cine

向右曝光;优点:画面非常灰(原因是太多细节塞进普通的显示器,显示器无法全部显示),细节保留度高,后期调色空间大。缺点:必须后期调色,并且后期调色比较复杂(不过还原LUT后也可以直接套用风格预设快速调色)与PP7相比,对比度更低,高光暗部细节大量提升,中间调画面亮度提高,色彩饱和度微微降低。3、PP8选项录制的视频后期调色方法;第一步:套用索尼还原LUT(官网可以下载)还原色彩;第二步:进行二次调色(或者套用风格滤镜)。PP8适合的拍摄场景。适合光比比较大的场景或者拍摄人物脸部的时候可以保留大量细节。

PP9

S-Log

S-Gamut3

优点:画面动态范围广,即后期调色空间大。缺点:对光线要求高,需提高+1.7~+2档曝光拍摄,相机允许设设置的感光度下限是800。与PP8相比差不多,有人说PP8对色彩的保护度比较大,但是我真的看不大出来,基本上看起来是一样的。PP9选项录制的视频后期调色方法;与PP8相同。PP9适合的拍摄场景与PP8相同。

PP10

HLG2

BT.2020

优点:画面动态范围大,同时无需(简单)后期调色即可直出视频,且拍摄期间不需要向右增加曝光进行拍摄。且HLG曲线是多个厂商都有配置的模式,使用多个品牌的机器录制视频时可以一键后期。缺点:如果使用SDR显示器需要后期处理还原色彩模式为709。在保留大量暗部亮部细节的基础上,对比度比S-Log高,亮度比色彩饱和度也比S-Log高。(如果你拍摄的视频放在电脑里查看显示过爆,并不表示高亮部位细节损失,原因是当前显示器不支持现实HDR视频,后期色彩模式映射回709模式即可正常显示,因篇幅问题下一篇文章会讲解后期调色方法。)PP10选项录制的视频后期调色方法;分两种情况:A、使用支持播放HDR文件的显示器,无需套用还原LUT即可直接调色(或者直出);B、使用普通显示器播放,需要先把视频色彩映射回709模式后可以正常显示色彩。使用Final Cut Pro软件进行调色的过程,听说Pr要去找还原rec709的lut,基本上和Slog调色流程差不多。

PP10适合的拍摄场景。适合日常多数场景。

注:1.BT.2020和ITU709矩阵代表的是色彩空间,前者的空间范围更大;

2.Log是压缩;HLG光电转换函数

胡赛因设置的图像配置文件:黑色等级:+5;伽玛:HLG3;黑伽玛:宽;膝点:手动 点:90% 斜率:-5;色彩模式:BT.2020;饱和度:0;色彩相位:+3;色彩浓度:R+1 G+2 B+2 C0 M+2 Y+2 细节:-6

 

  • 拍摄技巧

1.拍照片的时候:

找到柔和的光线(黄金时刻)

把握好角度(不同角度反映的视角)

穿过某个物体,如叶片、蕾丝、手指、头巾等,焦外虚化,显得有深度

简化背景,将读者的注意力放在你想突出的主体上

打破规则,自己的世界观

稍微快于安全快门+大光圈+尽量低的iso

1.拍摄视频的时候,怎样调节快门、光圈和ISO:

       1.M档---2.快门---3.光圈---4.ISO---亮度正确

       快门的分母是帧速率的2倍,如120帧/s à快门速度是1/250,看上去自然,低会模糊,高会不自然;

       光圈,一般来说夜晚要调到最大

       ISO尽可能的小

       想虚化背景--->大光圈 + 低ISO + 还是过曝的话加ND滤镜

摄影相关网站

Awesome Wallpapers - wallhaven.cchttps://wallhaven.cc/Free Stock Video Footage HD 4K Download Royalty-Free Clips (videvo.net)https://www.videvo.net/Silk – Interactive Generative Art (weavesilk.com)http://weavesilk.com/

360°航拍全景,全球360°虚拟游览,地球上最有趣的地方照片 (airpano.org.cn)https://www.airpano.org.cn/ILCE-7M3 | 帮助指南 | 首页 (sony.net)https://helpguide.sony.net/ilc/1720/v1/zh-cn/index.html

最后

以上就是清秀路灯为你收集整理的ABOUT摄影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ABOUT摄影基础知识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81)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