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自由蜜粉,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2021年如何科学的“微调”预训练模型一、前言二、什么是“微调”Fine-tune?三、预训练模型和常见NLP训练任务四、“微调”预训练模型五、结语Reference,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文章目录

  • 一、前言
  • 二、什么是“微调”Fine-tune?
  • 三、预训练模型和常见NLP训练任务
  • 四、“微调”预训练模型
  • 五、结语
  • Reference

本文转自AI部落公众号。仅用于学习。

一、前言

2021年,深度学习领域,无论是自然语言处理、音频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推荐系统,似乎都看到attention混得风生水起,只不过更多时候看到的是它的另一个代号:Transformer。

大部分深度学习的同学除了在各大paper里看到Transformer,平常与Transformer打交道最多的时候,大概率都是在用一个叫做:HuggingFace/Transformers的Github代码库。用过的同志都说:真香。

大部分同学都是在“微调”(fine-tune)基于Transformers的“预训练“模型(比如BERT、Roberta),期望在自己的任务上(比如阅读理解、实体识别、情感分类)取得新的SOTA吧?当然也有少数土豪朋友们在不断训练出新的“预训练“模型,帮助苍生,提高SOTA。

那么如何科学的“微调”“预训练模型”自然而然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方向/必备知识啦。

二、什么是“微调”Fine-tune?

为了讲清楚今天的话题,首先得和读者朋友们对齐一下背景知识,即什么是“微调”?如果读者朋友看章节题目就明白了,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章节继续阅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引用动手学深度学习中的Fine-tune示意图

“微调”这个词并不是NLP的专用名词,早在CV起飞的年代,“微调”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当时将深度学习模型在ImageNet上预训练,然后在自己的任务上“微调”模型的部分参数,便是当年CV模型训练的常规方法。

“微调”/fine-tune通常指:一种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方式/步骤。

  • 如图1左边所示,假设我们有一个Source model(左边浅蓝色框的Layer组成),先在Source data上进行训练(Pre-train,预训练)。
  • 如图1右边所示,假设我们还有一个Target model (右边浅蓝色框的Layer+深蓝色的Output Layer组成)。

Target model的浅蓝色框Layer和Source model一样,意味着可以直接复制Source model中训练好的模型参数。
而右边的深蓝色Output Layer和左边浅蓝色Output Layer其实有两种可能:

  • A、如图中所示,不相同,意味着Target model的任务类型/目标类型与Source model不一致;如果是情况A,那么Output Layer只能随机初始化,意味着在Target data上需要一定的样本,才能将Target model中的Output Layer训练好。当然我们可以固定浅蓝色的Layer 1-Layer L - 1,也可以微调这些Layers。
  • B、图中未展示,相同,意味着Target model的任务类型/目标类型与Source model一致;如果是情况B,那么Target model和Source model完全一样,意味着在Target data上即使没有任何样本,Target model也是可以直接使用的(zero-shot,当然效果可能不好),也可以在Target data上将Target model中的部分/全部参数进行“微调”。

所以“微调”也像字面意思一样,对模型参数“微微”调整。

如果是随机初始化并从头开始训练网络则!=“微调”。

因此常规的“微调”通常也使用更小的learning rate对模型进行训练。

上面的“微调”示意图也告诉我们,任何模型结构都可以进行微调,包括不限于:Transformer、CNN、LSTM等。

三、预训练模型和常见NLP训练任务

如图1所示,只要Target model中的全部/部分参数在见到Target data之前被训练过,其实都可以叫做“预训练”。

预训练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模型无监督预训练(BERT),目标类似的其他数据集预训练,目标不类似但相关的其他数据集预训练等。

NLP里常见的训练目标:句子分类、句子相似判断、实体识别、阅读理解(start、end token预测)、语言模型等。

由于训练目标不同,往往Output Layer参数的维度也不同。

假设进入Output Layer层的维度是H,那么句子2分类就是Hx2,实体10分类就是Hx10,这也是Output Layer在不同的目标上能否复用的原因。毕竟,一个Hx10维的矩 != Hx2的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几个常见的NLP训练目标,不同任务往往有着不同的output layer

学习了什么是“微调”,什么是“预训练”之后,我们来看看近些年“微调”预训练的方法都有哪些。

四、“微调”预训练模型

我们知道微调的时候存在两种情况:预训练任务和目标任务相同、不相同。

我们也知道常见的预训练可以有这么几种情况:

无监督+大规模数据预训练(例如BERT、Roberta、XLNet等);

无监督+domian数据预训练(例如我们要对wikipedia的数据做问答,那可以先用wikipedia的数据预训练一下模型);

有监督+相似任务预训练(例如我们要对句子做2分类,那么我们可以先用短语2分类、文档2分类的数据进行预训练);

有监督+相关数据/任务预训练(例如我们要对数据X做句法分析,由于这个数据X同时还标注实体,那么我们可以用实体标注进行预训练);

多任务学习 ,多任务学习进行预训练的常规方法是:将多个相关的有监督/无监督任务放在一起对模型参数进行预训练。关于多任务学习,读者可以参考我前面写的文章。

于是我们得到了这样一张表格:每一列我们都可以选1个或者多个任务进行预训练,看着这个表格应该可以想到各种花式预训练排列组合啦吧哈哈哈。

如何微调预训练模型A 目标任务相同B 目标任务不相同
1 无监督+大规模数据预训练yesyes
2 无监督+domain数据预训练yesyes
3 有监督+相似任务预训练yesno
4 有监督+相关数据/任务预训练yesyes
5 多任务学习yesyes

这么多花式组合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终点介绍几种最常用的组合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最常用的Fine-tune:1B(BERT)+ 目标任务(例如句子情感分类)

1B的含义:1无监督+大规模数据预训练,B目标任务和预训练任务不同。

图3展示了最常用的“微调”预训练模型的方法,通俗的讲就是:我们拿一个在大规模数据上训练好的BERT过来,直接在BERt上添加一个Task-specific的Head/网络层,然后在自己的数据集上稍加训练一下,得到新模型,跑出新SOT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Adaptive Fine-tune:1B+2B+目标任务

图4是图3的一个加强版本,通俗的讲:假设我们要对Wikipedia的问题做阅读理解,由于大部分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并不只用wikipedia作为训练数据,所以数据分布与wikipedia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先在wikipedia数据上跑一下语言模型预训练,再对wikipedia数据上的问答数据进行训练。就像一个全能的新员工,咱们先带着参观一下工位、水吧、食堂,再开始训练干活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Behavior Fine-tune:1B+3A+目标任务

图5和图4有一定的区别,还是以BERT为例,先将BERT+output layer在相关任务上预训练一下,再上在目标任务上进行训练。这种情况常常存在于:目标任务的数据十分少,并且我们随机初始化了一个output layer。

那么这个output layer十分不容易被训好,并且参数量大大的BERT也十分容易过拟合小数据集,因此效果很糟糕,那么我们先找点相关/相似的任务,把BERT和output layer朝我们想要的方向调整调整,再对目标任务进行训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6: prefix fine-tune:1A+目标任务

图6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预训练+finetune的方式。也是2020/2021开始热起来的一种。

意思是:我们给预训练模型一点prefix/prompt(提示),让模型通过这个prefix来区分不同的任务,同时我们又将目标任务改造成预训练模型一样的目标(比如将分类问题转化为seq2seq问题)。

由于预训练目标和最终目标一致,那么我们可以不需要新的数据就可以进行预测,同时也可以使用更多的数据进行fine-tune。

举个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7 目标任务改造成预训练任务

如图7所示,我们的目标任务是:通过阅读Passage,然后对Question做二分类判断(yes/no);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改造成一个seq2seq的MLM任务。

passage(绿色)+ prefix/prompt(红色)+Qeustion(蓝色)+MASKED(黄色)。MASKED词库包含yes/no。

因此自然而然,原先的分类任务就变成了一个Mask Language Model啦。so far so cool!

图6的这种“微调”的方式在2020年、2021年逐渐流行起来,在NACCL 2021最新的一篇文章:How many data points is a prompt worth?上直接抛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好的prompt设计,价值数百个训练样本。具体结果见图8,这里就不展开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原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8 好好指点MLM模型,让你多出好几百个训练样本。

本文暂时不包含微调预训练的另外2个话题:1、微调模型的稳定性;2、如何高效进行微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 https://ruder.io/recent-advances-lm-fine-tuning/。

五、结语

总结一下就是:什么是“微调”, 什么是“预训练”,如何“微调”预训练。

看着table是不是觉得可能性更多啦?再看着HugggingFace/Transformers里面那么多模型,是不是觉得SOTA尽在眼前?

最后,笔者个人对图6的prefix fine-tune十分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

  • 这种方式可以做zero shot,few-shot,大量的数据fine-tune。
  • 预训练任务和目标任务一致,有效利用了所有预训练参数。
  •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将prefix设计成自然语言描述,一定程度上能探索语言模型所学到的知识。好比语言模型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天才魂兽,一位人类炼丹师对这个天才魂兽稍加指点(给点语言提示),天才魂兽便恍然大悟,悟出了任务真谛,直接对任务进行解决,随后人类炼丹师结合该任务的数据对天才魂兽稍加雕琢,便是新的SOTA!
  • 的确在近几年也看到不少工作:人工设计prefix(提示prompt),自动设计prefix(提示)来帮助自己在特定的任务达到新SOTA。

当然“微调”预训练模型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方法,不仅限于基于“transformer“结构的预训练模型的“微调“(本文也在以更通用的角度讲解“微调”预训练模型),只是“transformers”恰好站在了这个正确的时代。

Reference

https://ruder.io/recent-advances-lm-fine-tuning/

最后

以上就是自由蜜粉为你收集整理的2021年如何科学的“微调”预训练模型一、前言二、什么是“微调”Fine-tune?三、预训练模型和常见NLP训练任务四、“微调”预训练模型五、结语Reference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2021年如何科学的“微调”预训练模型一、前言二、什么是“微调”Fine-tune?三、预训练模型和常见NLP训练任务四、“微调”预训练模型五、结语Reference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63)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