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IP数据报分片原理
**1、为了观察IP数据报分片的过程,在Packet Tracer中搭建合适的拓扑,以及PC的基本配置,如下图所示。
**
2、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进入特权模式和全局配置模式
(2)进行配置。
(3)查看路由器Connection的吉比特以太网接口gigabitEthernet0/0的MTU参数,输入命令show interfaces gigabitEthernet0/0,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输出的参数中可以看出,路由器吉比特以太网接口的MTU值是1500字节。所有我们把Packet Tracer模拟器切换到Simulation模式,创建一个复杂的数据包,数据包的大小为3600字节(大于MTU值),如下图所示。
(4)由下图可知,IP数据包被分片为三个数据包。
(5)打开三个数据包,查看数据包中的分片标识,如下图所示,以及它们的不同含义。
各个首部的不同之处以及代表的意义:
1、从以上的图片可以看出,三个分片的标识域都是0x1,说明它们都是同一个IP数据包的分片。
2、第一个分片标志域为0x1说明其后还有分片,第二个分片标志域为0x1说明后面还有分片,第三个分片标志域为0x0说明后面没有分片了,它是最后一个分片。
3、第一个分片片偏移为0x0,说明它是第一个分片,第二个分片片偏移0x5c8,说明它在分片中的位置,转换成十进制为1480(IP数据包首部20字节,所以第二个数据分片位置不是1500,而是1480)。第三个分片片偏移0xb90,说明它在分片中的位置,转换成十进制为2960。
4、因为路由器接口的MTU值为1500,所有第一个数据包总长度为1500字节(其中20字节是首部);第二个数据包的总长度为1500字节(其中首部20字节);第三个数据包的总长度为668字节(其中首部20字节,ICMP报文8字节)。
最后
以上就是糟糕彩虹为你收集整理的IP数据报分片原理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IP数据报分片原理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