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目录
1、产生的原因
2、去块滤波的作用
3、去块滤波的执行过程
3.1、概念
3.2、宏块去块滤波的过程
3.2.1、计算边界强度
3.2.2、区分真假边界
4、滤波运算
4.1、BS < 4
4.2、BS = 4
H264视频编码标准中,在解码器反变换量化后会出现块效应。
1、产生的原因
- 量化过程是有损的,会引入误差。变换系数的量化过程相对粗糙,因而反量化过程恢复的变换系数带有误差,会造成图像块边界上视觉不连续;
- 运动补偿预测。运动补偿是从不同帧的不同位置上内插采样点数据复制而来。因为运动补偿块的匹配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会在边界上产生数据不连续。
因此,需要一个去块滤波器改善画面质量。
2、去块滤波的作用
核心作用在于消除编码过程中产生的图像块效应;
3、去块滤波的执行过程
3.1、概念
去块滤波对于每一个宏块的亮度和色度分量分别进行
对于宏块的每一个分量的滤波过程分为两个方向:(先是垂直方向再是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垂直方向的滤波从左向右进行
水平方向:水平方向的滤波从上向下进行
上图整体表示一个16x16的宏块,每个小框表示的是子块,左边表示垂直方向的边沿,右边表示水平方向的边沿,实线表示半宏块的边沿,虚线表示1/4宏块的边沿。
对于亮度/色度以及不同的参数设置,去块滤波操作的边沿不同。
对于亮度分量,根据 transform_size_8x8_flag(宏块信息中)的值判断:
- 如果transform_size_8x8_flag为0,即采用4×4尺寸变换,对实线和虚线的边沿进行滤波;
- 如果transform_size_8x8_flag为1,即采用8×8尺寸变换,只对实线的块边沿进行滤波;
对于色度分量,只考虑4:2:0格式,只对半宏块边沿即实线部分进行滤波。
3.2、宏块去块滤波的过程
去块滤波以16x16宏块为单位,对每个4x4块或8x8块边界进行滤波。滤波过程包括边界分析和滤波运算两部分。边界分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 计算边界强度,对不同强度边界采用不同强度的滤波,如果强度不够则滤波效果不好,块效应依然明显,强度太大则图像细节损失太多,影响视频主管效果;
- 解决真假边界问题,视频图像中有可能物体的边界刚好在两块的边界上,在做去块效应滤波时当然不希望把物体的边界轮廓弄得模糊,因此需要判断真假边界
3.2.1、计算边界强度
对4x4块定义边界强度,设P块和Q块为两相邻块,按下表决定边缘强度
判断条件 | 边界强度 (BS) |
P 块或 Q 块为帧内编码模式,且块边缘为宏块边缘 | 4 |
P 块或 Q 块为帧内编码模式 | 3 |
P 块或 Q 块的残差变换系数不都为 0 | 2 |
P 块或 Q 块的残差变换系数都为 0,但 P 块和 Q 块参考帧或运动项目不同 | 1 |
P 块或 Q 块的残差变换系数都为 0,但 P 块和 Q 块参考帧或运动项目相同 | 0 |
色度块的边界不需要单独计算,直接等于对应亮度块的边界强度。
3.2.2、区分真假边界
去块滤波最核心部分就是区分真假边界,关于真假边界区分是基于两个假设:
- 真实边界两边像素点的差值通常比虚假边界两边像素差值要大;
- 对于两边像素差值小的真实边界,即使使用平滑滤波,其主观效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因此,去块滤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在平坦区域,即使很小的像素不连续也很容易被人察觉,所以要使用比较强的去块滤波,可以改变较多的像素点
- 对于复杂的区域,为了保持图像细节,要使用较弱的去块滤波,改变较少的像素点
为区分真假边界,需要对被滤波边界两边的像素值进行分析。定义两个相邻4x4块中一条直线上的采样点为p3、p2、p1、p0、q0、q1、q2、q3,如下图所示。
H264标准中设定了两个阈值 α(alpha) 和 β(beta) 来判断虚假边界
α(alpha) 表示块与块之间的边界阈值;
β(beta) 表示块内边界的阈值。
对于边界两边像素点的差值,满足下面三个条件就判定为需要滤波的虚假边界。
| p0-q0 | < α
| p1-p0 | < β
| q1-q0 | < β
4、滤波运算
当边界强度BS不为0时,就需要进行滤波。H.264 的边缘滤波有两种滤波器:
4.1、BS < 4
BS < 4 时采用强度较弱的滤波器,首先改变p0、q0两个像素点,接着用阈值 β(beta) 判断是否需要调整p1、q1的值;过程如下
首先对边界上的两个像素点p0与q0进行滤波,它需要输入p1、p0、q0、q1,滤波过程如下:
- 先要得到差值Δ,差值的计算方式:Δ = ( (q0-p0)> 3
- 然后需要对差值Δ进行限幅,保证这个差值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主要通过查表得到,详情请查看标准8.7.2.3
- 用差值Δ来计算新的p0、q0,也就是滤波后的值
接下来对块内的像素点p1与q1分别进行滤波。4:2:0以及4:2:2色度宏块边界的话是不需要执行这部分的滤波的。如果是要计算p1,则需要输入p2、p1、p0、q0;如果是q1,则需要输入p0、q0、q1、q2。
另外,只有满足|p2-p0|
- 先要得到差值Δ,差值的计算方式为:Δ = ( p2 + ((p0+q0+1)>>1) − (p1> 1
- 然后需要对差值Δ进行限幅,保证这个差值在一定范围内,这个范围主要通过查表得到,详情请查看标准8.7.2.3
- 用差值来计算新的p1
q1的滤波过程也是类似的步骤。
4.2、BS = 4
BS = 4 时有两种强度的滤波,强滤波可以改变6个像素点(p0、p1、p2、q0、q1、q2),弱滤波只改变边界上的两个点(p0、q0)
在h.264的帧内预测编码中,倾向于对纹理简单的区域用16x16亮度预测模式编码(如蓝天、白色墙面等),以达到快速编码的目的。虽然这种方法只会在宏块边界引起轻微的块效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很小的强度值查表也会在视觉上产生陡峭的阶梯状的感觉(色块分层),因而对于这种内容平滑的宏块边界就需要采用较强的滤波器;如果此时宏块边界有大量的细节存在,反而不应做强滤波。对此h.264仍采用阈值法来判断是否存在真实边界,如果不存在大量细节信息,可以做强滤波,反之做弱滤波。
这里的滤波是比较好理解的抽头滤波器,P、Q块上的滤波过程差不多,这里以P块为例。
对于P块的点,如果满足下式,则认为细节信息不多:
采用强滤波
否则采用弱滤波,只改变p0点
参考:h.264 去块滤波h.264 去块滤波 - TaigaComplex - 博客园h.264 去块滤波
详细运算过程参考 H.264 的 8.7.2.3 和 8.7.2.4 节
最后
以上就是背后紫菜为你收集整理的H.264 入门篇 - 14 (去块滤波)1、产生的原因2、去块滤波的作用3、去块滤波的执行过程4、滤波运算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H.264 入门篇 - 14 (去块滤波)1、产生的原因2、去块滤波的作用3、去块滤波的执行过程4、滤波运算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