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雪白哑铃,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基于Python实现并测试Modularity算法实现并测试Modularity算法,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实现并测试Modularity算法

一、问题简述

1.1 社区发现问题

社区发现问题(Community Detection)用于解决网络中的聚类问题,从网络中发现社区。网络中的社区是一个内部节点联系紧密,社区之间联系稀疏的子网络结构,即社区满足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社区分为非重叠型社区(Disjoint Community)和重叠型社区(Overlapping Community),分别指各个社区节点集合彼此没有交集和有交集的社区结构模型。

通过社区发现,可以发现社交网络、合作网络等中客观存在的社区结构,从而在实现用户 / 商品 / 网页等项(Item)推荐时优先推荐同一社区的用户 / 商品 / 网页。同时,社区网络实际上是按照某种标准对用户 / 商品 / 网页等项进行了一种划分,可以在划分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社区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相比于直接挖掘网络中的信息,社区发现相当于分解了任务。

1.2 模块度

模块度(Modularity)用于度量社区内部链接相对于社区之间链接的紧密程度、衡量一个社区划分的质量。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有向/无向图、带权/无权图)和不同的社区模型(重叠性型/非重叠型),不同研究对模块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并衍生出了许多社区发现算法。这些基于模块度的社区发现算法,都已最大化模块度为目标。

一般认为模块度大于 0.3(在 0.3 到 0.7 之间)可以说明,算法划分结果较为合适。

在论文 Fast unfolding of communities in large networks 中,作者所使用的模块度是一个介于 -1 和 1 之间的标量。从节点的角度,其数学公式如下:

Q = 1 2 m ∑ i , j [ A i j − k i k j 2 m ] δ ( c i , c j ) Q = frac1{2m}sum_{i,j}[A_{ij}-frac{k_ik_j}{2m}]delta(c_i,c_j) Q=2m1i,j[Aij2mkikj]δ(ci,cj)
其中, A i j A_{ij} Aij是节点 i i i j j j 关联的边 ( i , j ) (i,j) (i,j) 的权重; k i = ∑ j A i j k_i = sum_jA_{ij} ki=jAij 表示与节点 i i i 关联的所有边的权值之和; c i c_i ci 是节点 i i i 所属的社区, δ ( u , v ) delta(u,v) δ(u,v) 函数仅当 u = v u = v u=v 时为 1 1 1,否则为 0 0 0 m = 1 2 ∑ i j A i j m = frac12sum_{ij}A_{ij} m=21ijAij

	若图为无向图,$A_{ij} = 1$;$k_i$ 可以理解为节点 $i$ 的度数,$frac{k_ik_j}{2m}$ 指 节点 $i$ 和 $j$ 邻接的概率,$m$ 是图的边数。

	从社区的角度,可以化简为如下公式:

Q = 1 2 m ∑ c ( Σ i n − Σ t o t 2 2 m ) Q = frac1{2m}sum_c(Sigma in - frac{Sigma tot^2}{2m}) Q=2m1c(Σin2mΣtot2)
其中, Σ i n Sigma in Σin 表示社区 c c c 中所有节点之间的边权之和; Σ t o t Sigma tot Σtot 表示与社区 c c c 内的节点关联的边的权重之和。

	引入模块度增益的概念:将节点 $i$ 分配到一个邻居节点所在的社区 $c$,从而给整个网络的模块度带来的变化量。结合上述的模块度定义,有:

Δ Q = 1 2 m ( Σ i n + k i , i n − Σ t o t + k i 2 m ) − 1 2 m ( Σ i n − Σ t o t 2 2 m − k i 2 2 m ) = k i , i n 2 m − k i Σ t o t 2 m 2 Delta Q = frac1{2m}(Sigma in + k_{i,in} - frac{Sigma tot + k_i}{2m}) - frac1{2m}(Sigma in - frac {Sigma tot^2}{2m} - frac{k_i^2}{2m}) \ = frac{k_{i, in}}{2m} - frac{k_iSigma tot}{2m^2} ΔQ=2m1(Σin+ki,in2mΣtot+ki)2m1(Σin2mΣtot22mki2)=2mki,in2m2kiΣtot

1.3 GenLouvain算法步骤

	GenLouvain算法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 阶段一:社区构建阶段
    1. 将每一个节点视为一个社区。
    2. 对于每一个节点 i i i,考虑将节点 i i i 从他所在的社区中移除,并加入到节点 i i i 的一个邻接结点 j j j 所在的社区中,计算此过程再来的模块度变化值,最后保存模块度增值最大的邻居节点,如果模块度增值大于零,则将节点 i i i 从他原来的社区移动到新的社区中,否则保持不变。
    3. 循环执行第 2 步,直到所有节点所属的社区不再变化,进入阶段二。
  • 阶段二:网络重建阶段
    1. 视一个社区为下一阶段的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社区内节点之间的边的权重转化为新节点的内部权重,社区之间的边的权重转为为新节点之间的边权。

    2. 将新构建的网络输入到阶段 1,如果整个图的模块度发生变化,则返回阶段二进一步重建网络,否则结束该算法。

      GenLouvain算法是基于模块度优化的启发式算法,算法无监督、易于理解、计算速度快,算法还可以通过分布式实现来进一步提速。

      从算法步骤可以看出,计算耗时比较多的是第一层的社区划分,之后随网络的重建,节点的数目大大减少,计算好时不断缩短。在阶段一遍历节点时,结点的顺序对最终的社区划分有一定的影响,但差距不大,但会影响算法的运行时间。

二、GenLouvain 实现

​ GenLouvain 实现的基本框架参考了 https://github.com/xmweijh/CommunityDetection ,用一个 Vertex 类来表示、保存节点的节点编号、社区编号和权重等,并用一个 GenLouvain 类负责核心算法的实现。

  • Vertex 类

    class Vertex:
        def __init__(self, vid, cid, nodes, k_in=0):
            self._vid = vid  # 节点编号
            self._cid = cid  # 社区编号
            self._nodes = nodes  # 保存节点对应的原先网络社区内的节点
            self._k_in = k_in  # 节点内部的边权重
    
  • GenLouvain 类包含以下属性:

    • _graphcollections.defaultdict(dict) 以邻接表的形式保存网络
    • _m:网络的边数
    • _vertices:字典,键值是节点的编号vid,值是节点对应的 Vertex 对象
    • _community:字典,键值是社区的编号cid,值是社区节点编号vid组成的集合
  • GenLouvain 类包含以下方法:

    • phase_1 执行算法的第一阶段,返回此轮社区划分有没有变化

    • phase_2 执行算法的第二阶段,重建网络,将本轮划分得到的社区作为下一轮的节点

    • get_communities 返回算法最终的社区划分结果

    • excute 执行算法

      def execute(self):
      	while self.phase_1():
              	self.phase_2()
          return self.get_communities()
      

三、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增强实验的可比性,使用 Python 的 python-louvain 库而不是在 Matlab 上进行比较。由于难以找到规模合适并且包含真是标签的网络数据集,我们选择了 4 个含真是标签的数据集和 1 个不含标签的数据集,数据集信息如下表所示:
DatasetGraph TypeNodesEdgesCommunitiesLink
polbooks无向无权1054413http://www-personal.umich.edu/~mejn/netdata/polblogs.zip
football无向无权11561312http://www-personal.umich.edu/~mejn/netdata/football.zip
email-Eu-core有向无权10052557142https://snap.stanford.edu/data/email-Eu-core.html
lastfm_asia无向无权76242780618https://snap.stanford.edu/data/feather-lastfm-social.html
facebook无向无权403988234unknownhttps://snap.stanford.edu/data/ego-Facebook.html
	我们将 python-louvain 的结果视为标准,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DatasetMy CommunitiesMy NMIMy ModularityMy Cost Time
polbooks30.5050.4990.015 s
football80.8130.6020.010 s
email-Eu-core340.6270.4023.379 s
lastfm_asia130.6500.81018.993 s
facebook13-0.82818.227 s
DatasetStandard CommunitiesStandard NMIStandard ModularityStandard Time Cost
polbooks50.5370.5260.009 s
football90.8560.6040.010 s
email-Eu-core270.5760.4180.372 s
lastfm_asia310.0120.8141.489 s
facebook16-0.8342.197 s
通过比较上述表格,我们发现在 polbook、football、email-Eu-core、facebook 四个数据集上,我们的实现python-louvain 的社区发现结果差别不大,在网络比较大时,我们的实现耗时明显增加。lastfm_asia 数据集比较特殊,我们的实现能得到 NMI 为 0.65 较好,但 Python-louvain 的划分结果 NMI 只有 0.01,我们猜测是由于python-louvain 划分社区过多的原因,但是我们和 python-louvain 的实现都能得到较高的模块度。

通过五个数据集的测试,我们的实现应用在每一个数据集上都能得到高于 0.5 的 NMI,其中 football 数据集得到了 0.81 的 NMI,同时在每个数据集上都得到了较理想的模块度,在 0.48 到 0.83 之间。

最后,我们将两个比较小的数据集 polbook 和 football 进行可视化,得到以下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

以上就是雪白哑铃为你收集整理的基于Python实现并测试Modularity算法实现并测试Modularity算法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基于Python实现并测试Modularity算法实现并测试Modularity算法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58)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