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娇气过客,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TI的H264 SOC方案,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摘自:http://www.dongcoder.com/detail-38626.html

TI H264 SOC 方案是目前常用的视讯解决方案, TI 针对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存储等场景细化需求并优化了 H264 技术。


TI能提供新的API接口应用于小于帧级数据处理。在slice级就可进行数据交换,而不是等到一帧编码结束,这样编码时延可以从33 ms降到2ms以下

动态改变编码参数

H.264编码器支持动态改变码率,帧率和图像分辨率。比如在网络带宽变化时,编码器可改变参数来适应。


非链式P

H.264标准允许灵活的参考帧。多P帧可参考最后一个I帧,而不是参考前一帧,形成一种非链式P帧。虽然这种方法会导致编码压缩率减小,但能得到较高的抗丢包能力和更灵活的随机播放能力。

 技术分享

图2

技术分享

 图3

 

如图2中,第1帧是I帧,第2345帧是P帧。如果第2帧丢失,第345帧即使收到也不能还原解码正常图像。但在图3中,第2帧丢失不影响后续345帧正常解码,只要所依赖的第1帧到达即可。

存储播放时也优势。如要随机播放第5帧图像时,只需读取第15二帧解码即可。而在链式参考模型里要解码1234帧后再解码第5帧才能得到图像。非链式可以减少三帧的读取和解码开销。


感兴趣区域ROI (Region Of Interest),在图像压缩编码时,对某些特定区域(如人脸等)的简称,就是在要待处理的图像中提取出的要处理的区域。

针对ROI,视频会议场景编码器可以分配更多的码流给人脸区域,让面部表情更清晰。或者在监控场景对需要打马赛克区域分配更少的码流。

技术分享

 


视频渐近刷新GDR(Gradual decoder refresh)是相对一帧完整刷新而来。传统IDR刷新的缺点是IDR帧大小相比图像质量相近的P帧更大,这样会对网络有冲击,导致网络抖动和拥塞。而GDR会带来更优的网络适应性。

GDR是通过P帧内包括I块组的方法来实现渐近刷新。

 

技术分享

 

感兴趣区域ROI (Region Of Interest),在图像压缩编码时,对某些特定区域(如人脸等)的简称,就是在要待处理的图像中提取出的要处理的区域。

针对ROI,视频会议场景编码器可以分配更多的码流给人脸区域,让面部表情更清晰。或者在监控场景对需要打马赛克区域分配更少的码流。

技术分享

 


最后

以上就是娇气过客为你收集整理的TI的H264 SOC方案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TI的H264 SOC方案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87)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