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近期实习及秋招岗竞争颇为激烈~ 整理了一些机器学习的相关知识,加以复习和巩固。以下所有图,侵删。
1. Logistic Regression
1.1 是什么: logistic 回归,是分类模型,主要用于二分类,使用了sigmoid非线性映射。
1.2 损失函数:
1.3 公式推导: 从贝叶斯开始推,将高斯分布带入似然函数。
1.4 如何多分类: Softmax。贝叶斯也可以推到Softmax。
1.5 具体< 贝叶斯->LR > <贝叶斯->Softmax>过程见下图:
2. KNN(K-Nearest Neighbor)
2.1 三要素:
- K值选取 :选太大,训练误差低,但泛化误差高,容易过拟合,模型复杂; 选太小,泛化误差低,但训练误差高(很远的点也会有作用),模型简单
- 距离度量方式:欧式距离(常用),曼哈顿距离等
- 分类决策规则:多数表决法
2.2 和K-means的异同:
方法 | KNN | K-means |
属性 | 有监督分类 | 无监督聚类 |
目的 | 确定一个点的类别 | 将一堆点分成K类 |
训练 | 无明显训练过程,memory-based learning | 有明显训练迭代过程 |
K值影响 | K确定后,结果确定 | K确定后,结果仍可能会变动 |
3. 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3.1 是什么: SVM是分类算法,目的是找到一个最佳分类面使得分类面两侧(正负样本)的样本中离分类面最近的正负样本距分类面距离(间隔)最大。距离表示为
3.2 目标: 用数学语言描述: 其中n为样本数。
SVM的基本型,在运筹学中属于二次规划问题,且是凸二次规划问题。 二次规划问题主要用于求最优化问题,确实SVM问题如此,且问题中有限制。
根据优化理论,如果要达到最优,就要符合KKT(Karush-Kuhn-Tucker)条件。
KKT是一个(满足规则条件下)非线性规则问题能有最优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将约束条件按KKT列出,且符合KKT条件,就可以有最优解。
https://blog.csdn.net/on2way/article/details/47729419(关于SVM, 拉格朗日、KKT的详解)
普通优化问题, , 等式约束 , 引入拉格朗日乘子, 优化问题转化为: (凸二次规划问题,能直接使用现代计算包求解,但可以使用更高效的拉格朗日乘子法)
构造目标函数:
对求偏导,得
对求偏导,得
3.3 对偶问题? 在求解最优化问题时,常把原问题转化为对偶问题求解。
然而,一般情况下,常规方法的计算规模正比于训练样本,且训练样本不能太小,因此为了控制计算规模,需要一种适合数据量大且计算小的方法 ------> SMO (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
SMO : 基本思路是先固定 外得所有参数,然后求 上的极值,每次选择两个变量 和 ,并固定其他参数,不断执行如下步骤直至收敛。
- 选取一堆需要更新的变量 和
- 固定 和 以外的参数,求解得到更新后的 和
3.4 核函数? SVM的目的是通过样本找到最大间隔的分类面,但在现实任务中,原始的样本空间可能不存在可分离样本的超平面;因此,可以将样本从原始空间映射到更高维的特征空间,使得样本在高维空间中,可被线性划分。高位映射直接输入核函数,得到映射结果。运算简单。
常用核函数:
- 线性核函数
- 多项式核函数
- 高斯核函数
- 指数核函数(L2变L1) 只有分子变了
- 拉普拉斯核函数 分母变
总结对比
- LR & SVM:
Logistic Regression SVM 同 (1) 都是分类算法
(2) SVM不考虑核时,都是线性分类算法
(3) 都是监督学习算法
(4) 都是判别模型
异 loss不同 ———— ———— 分类面-受影响数据不同 分类面-受所有数据影响 分类面-只受支持向量的影响 非线性问题的处理不同 无法处理 用核函数 是否依赖距离度量 不依赖 依赖数据距离表达度量 - LR & 线性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 | 线性回归 | |
是否线性 | 有sigmoid,是非线性模型 (除去该映射函数,是线性模型) | 线性模型 |
损失函数 | 对数误差 | 平方误差 |
- LR的评估?
有pair的AUC,使用不同阈值,看有几个错误的pair,计算比例。网上可以找到详细的例子。
4. 决策树
4.1 什么是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通过对已知数据(实例)的描述来构建树形模型的方法,由结点和有向边组成。其中结点又分为内部结点和叶结点。由于构建树时样本的label已知,因此是一种监督学习方法。目前常用的算法有ID3, C4.5, CART等。
- 决策树学习算法:(1) 特征选择 (2) 决策树生成 (3) 决策树剪枝
- 优点: a) 决策树按规则建立的过程简单,易理解,直观;b) 应用范围广,可分类与回归,可多分类; c)可处理数值型和连续的样本特征。
- 缺点:a) 容易在训练数据中生产复杂的树结构,造成过拟合; 【可用“剪枝”操作缓解】 b)学习一棵最优的决策树被认为是NP-complete的,实际中决策树是基于启发式的贪心算法建立的,该算法不能保证建立全局最优的决策树。【“随机森林”可缓解】
4.2 ID3算法(Ross Quinlan, 1986年提出)
- 核心:在决策树各级节点上选择属性时,用信息增益(大) 作为属性选择的标准。
- 步骤:
- 优点:理论清晰,方法简单,学习能力较强。
- 缺点:a) 信息增益的计算依赖于特征数目多的特征(如“头发颜色”,有各种颜色头发的分类,所以用该属性分类后混乱度大幅度降低,信息增益大,但此特征数目多,极端情况下不公平); b) 无法处理特征值为连续的情况 c) 抗噪性差
4.3 C4.5算法(仍是Ross Quinlan, 1993提出,为改进ID3)
- 改进思路:
ID3使用信息增益(gain) 作为属性选择标准,存在缺点,它一般会优先选择有较多属性值的特征(如“头发”,有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属性),因为这种特征有相对较大的信息增益(属性值多,分得越细,数据集确定性更高,混乱度大幅度降低,信息增益越大),我们不希望有这种偏见。
(1)为了改进这个不足, C4.5中使用信息增益率(gain ratio) 作为分支标准,它通过引入一个被称作分裂信息(Split information)的项,惩罚取值较多的特征。
(2)ID3不能解决特征属性值连续的问题,C4.5可以。
- 步骤:
4.4 CART算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分类回归树,1984年由L.Breiman, J.Friedman, R.Olshen, C.Stone提出)
- 改进思路:
ID3中根据属性分割数据,之后该特征不会再起作用,这种分割过于快速,会影响算法的准确率。而CART树是一棵二叉树,采用二元切分法, 每次把数据切成两份并分别送进左子树右子树,且每个非叶子节点有两个孩子(二叉树性质),因此CART叶子节点比非叶子节点多1.
- 核心:CART可用于分类,可用于回归。
分类时,使用基尼指数(Gini) 作为属性选择标准,它描述的是纯度,与信息熵含义相似。CART中每一次迭代都会降低Gini指数。
回归时,使用均方差作为 loss function。
4.5 分类树 vs 回归树
分类树:分类树模型用于分类,根据最大增益/增益率选择分支处特征。样本依次从上到下经历每个特征,根据样本属性值进行分支,直到被分到叶子节点或达到预设条件。若最终叶子节点的类别不唯一,则以多数投票法作为最后类别。
回归树:回归树总体流程类似,区别在于回归树的每个节点都会得到一个预测值,该预测值等于属于这个节点的所有样本属性值的平均值。分支选特征时,遍历每个特征每个阈值找最好的分割点,但标准不再是“最大增益/增益率”,而是最小化均方差。(被预测错的样本越多,错的越离谱,均方差就越大。因此通过最小化均方差,来找最可靠的分支依据。)若叶子节点上的值不唯一,则以该节点上所有样本的平均值作为该节点的预测值。
最后
以上就是淡然灯泡为你收集整理的机器学习 --- 重点回顾(一)1. Logistic Regression2. KNN(K-Nearest Neighbor)3. 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总结对比4. 决策树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机器学习 --- 重点回顾(一)1. Logistic Regression2. KNN(K-Nearest Neighbor)3. 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总结对比4. 决策树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