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在20世纪50年代,( )和 ( )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 ( )、( )和( )。其中,Internet属于( )。
3.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 ( ) 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 ( ) 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4.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 ( )和 ( )两个部分。
5.( )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6.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 )、( )和( )。
7.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 )相互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8.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点对点式和( )。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而在 ( ) 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10.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 ),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 )。
1.计算机网络( D )。 3.分布式系统( B ) 4. 局域网( A )。5.城域网( F ) 6.广域网( E )。
8.路由器( J )。9.通信子网( G )。10.资源子网( I )。
A.在较小范围内将计算机相互连接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B.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D.就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E.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F.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G.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I.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
J.一种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用于在网络层互联不同的计算机网络,并完成分组在不同网络间的接收、存储与转发。
2.下列设备属于资源子网的是(计算机软件)
3.Internet最早起源于(A)。A.ARPAnet
5.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推出的著名的网络体系结构是(D) D.SNA
6.通信子网为网络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指的是(C)。
C.网络中间结点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7.下面哪一项可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D)D.网络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
8.下面哪种拓扑技术可以使用集线器作为连接器?(D) D.星状
10.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A)。
A.结构关系
1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人广域网,而城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B) B.路由器
12.目前人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是根据(A)观点来定义的。A.资源共享
13.ARPAnet属于(B)网络。 B.分组交换
14.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能覆盖的地理范围,而且还在于(D) D.所使用的协议
15.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而且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的系统属于(A A.计算机网络
第1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2.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低层,主要涉及(原始比特流)在通信信道上的传输。
3.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协议就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标准、规则或约定)。网络协议的3个基本要素为: (语义)、(语法) 和(时序)。
4.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是由(ISO )制定的国际标准。在OSI参考模型中,低层在相邻层接口的(服务访问点/SAP)处通过服务原语向高层提供服务,有4种类型的服务原语,其中(请求)和(响应)由高层发往低层,而(证实)和(指示)则由低层发往高层。服务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单元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5.OSI标准采用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范)3级抽象。其中,(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7层的参考模型;(服务定义)详细描述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协议规范)精确地定义了应当发送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应当采用何种过程来解释该控制信息。
6.在OSI环境中,发送方的应用进程数据依次从应用层逐层传至物理层,其中传输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报文),网络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分组),数据链路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帧) ,物理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比特)。
7.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处于(互联网络)层提供的服务之上,负责向(应用层)提供服务。
8.在OSI参考模型中,会话层处于(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向(表示)层提供服务。
9.虚电路服务是0SI( 网络 )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确保所有分组按发送( 顺序) 到达目的端系统。
10.计算机网络服务是指通信子网对主机间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所提供的保证机制。通信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 (面向连接服务) 和(无连接服务)。
11.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实现的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没有差错校验。
13.RFC文档按照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因特网草案);(提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1.协议( P )。 2.网络体系结构( E )。3.TCP/IP参考模型( B )。4. TCP/IP协议族( G )。
5.服务( J )。 6. ISO( A )。7.0SI参考模型( D )。 8. 接口( Q )。
9.OSI环境( O )。10.服务访问点( H )。11.确认( L )。 12. 应用层( N )。
13.传输层( K )。14. 网络层( R )。15.数据链路层( F )。16. 物理层( C )。
17.面向连接服务( I )。 18. 无连接服务( M )。
A.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个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的重要的国际组织。
B.目前计算机网络采用的事实上的4层结构的网络参考模型。
C.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通过实际的传输介质传输二进制比特流形式的数据。
D.开放系统互联,一个著名的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的参考模型。
E.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F.OSI参考模型中的十层,负责为相邻的网络层实体之间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检测物理层所出现的传输差错,并且可能进行纠错。
G.TCP/IP参考模型中每层的协议自下而上形成的一组协议的集合。
H. 网络参考模型中上层使用其直接下层提供的服务的地方。
I.一种数据传送服务类型,要求在数据传输之前建立一条连接,数据传输完毕之后释放连接。
J.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中各层向它的直接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
K.OSI参考模型中的一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
L.一种用于保证传输可靠性的机制,要求分组的接收结点在收到每个分组后向发送结点发送正确接收分组的应答信息。
M.一种数据传送服务类型,不要求建立与释放连接,而直接进行数据的传输。
N.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该层给出了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O.OSI参考模型所描述的范围,包括联网计算机系统的7层与通信子网。
P.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Q.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中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R.OSI参考模型中的一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1.当网络A上的一个主机向网络B上的一个主机发送报文时,路由器需要检查(.IP )地址。
2.加密与解密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第 ( 6 ) 层的功能。
3.下列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表示层功能的是( C ) 。C. 数据格式变换
4.物理层传输的是 ( A ) 。A. 原始比特
5.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联时要求( A )。A. 数据传输速率和链路层协议相同
6.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十l层的关系是( A )。
A.第N层为第N十l层提供服务
7.在OSI参考模型中,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原语是( C )。C.请求、响应
8.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提供的服务是( A ) 与对等层实体交换信息来现的。
A.利用第N一l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第N层协议
9.路由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C ) 。C.网络层
10.下列功能中,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表示层提供的是( D ) 。 D.文本压缩
11.在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 )。A.主机-网络层
12.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工作在 ( A ) 。A.物理层
13.在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是( B ) B. 数据链路层
14.网络层互联主要用于 ( D ) 。D.广域网与局域网互联
15.在下面给出的协议中,( B ) 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 B. DNS和SMTP
16.集线器和路由器分别运行于OSI参考模型的 ( D ) 。 D. 物理层和网络层
17.0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分成7个层次来实现,( A )。
A.层与层之间的联系通过接口进行
18.在OSI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联功能的层是( C )。C.网络层
19. 在TCP/IP参考模型中TCP协议工作在( B ) 。 B.传输层
20.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该在OSI参考模型的( D )上实现 D. 表示层
22.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为( C )C.分组(packet)、帧(frame)、比特(bit)
23.下面属于TCP/IP协议族中互联网络层协议的是( C ) 。C.ICMP、ARP、IGMP
第3章 物理层
- 物理层不是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 ( 设备 ) 或具体的 ( 传输介质 ),而是指在( 传输介质 ) 上为其上一层即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 连接 )。
3.数据可以分为 ( 数字 )数据和 ( 模拟 )数据。
4.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 调制器 )、信道、( 解调器 )和信宿组成;调制前的电信号称为 ( 数字 )信号,调制后的信号称为 ( 模拟 )信号。
5.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分为 ( 频分多路复用 ) 、 ( 波分多路复用 ) 和( 时分多路复用 ) 3种基本方式。
6.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载波具有3个要素,即 ( 振幅 )、( 频率) 和( 相位 )。。
8.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简单地说可分为( 采样 )、( 量化 ) 和( 编码 )3个过程。
9.模拟信号在数字信道上传输前要进行( 编码 )处理;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前需进行( 调制 ),以便在数据中加入时钟信号,并抗干扰能力。
10.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 ( 数字 ) 信号和 ( 模拟 ) 信号之间的转换。
11.计算机广域网络的最常使用的3种数据交换方式是( 线路交换 ) 、( 报文交换 ) 和( 分组交换 );美国的ARPAnet采用的交换方式是( 分组交换 )。
12.在计算机网络中,双绞线、同轴电缆以及光纤等用于传输信息的载体被称为( 传输 )介质。
13.香农定律关于信道噪声的主要结论是: 对于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如果信道带宽为B(Hz),信噪比为S/N(dB),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B.log2(1+S/N ) b/s。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300OHz,信噪比为3OdB,那么不管使用多少信号电平级,也不管采用多大的采样频率,决不能以大于( 30000 ) b/s的速率传输数据。
14.允许信号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的数据传输模式称为 ( 全双工通信 );允许信号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但每一时刻仅可以在一个方向上传送的数据传输模式称为( 半双工通信 );信号仅可以在一个固定的方向上传送的数据传输模式称为( 单工通信 )。
15.线路交换技术完成数据传输需要经历的过程包括 ( 线路建立)、( 数据传输 )和( 线路释放 )。
20.为了实现数据传输,需要建立一个数据通信系统,一般包括信源、发送装置、(1) ( C ) 、接收装置和信宿。当采用卫星进行通信时,数据一般被变换成(2) ( B )。为了增大模拟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应采用的设备是(3)( B )。现在在电话网上利用调制解调器传输数据采用的主要调制方式是(4) ( D )。
(l) A. 信号放大器 B. 编码解码器 C. 传输信道 D. 交换系统
(2) A. 数字信号 B. 模拟信号 C.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D.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3) A. 网桥 B. 放大器 C.中继器 D.交换机
(4) A. ASK B. FSK C.PSK D.QAM
21.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具有不同的性能。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时延最小,
首选的交换方式是(1) ( A );为保证数据无差错地传送,不应选用的交换方式是(2)( A ) 。分组交换对报文交换的主要改进是(3)(A),这种改进产生的直接结果是(4)(C)。在出错率高的传输系统中,选用(5)(B)更合适。
(l)A.线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信元交换
(3)A. 传输单位更小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 B. 传输单位更大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
C. 差错控制更完善 D.路由算法更简单
(4)A. 降低误码率 B.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C. 减少传输时延 D. 增加传输时延
(5)A. 虚电路分组交换 B. 数据报分组交换
C. 报文交换 D. 线路交换 - 对一路信号进行FSK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fc,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f1和f2(f1<f2),则三者的关系是(1) ( A ) 。当对多路信号进行调制时,调制后各信号的频带(2)( D ) 。信号到达接收端后通过(3)( B ) 分离各路信号。WDM与FDM工作方式相似,但WDM调制的是(4)( C ) 。
(l)A. fc一f1=f2一fc B.f2-f1=fc C. f2+f1=fc D. f1Xf2=fc
(2)A.相同 B.部分重叠 C.连续 D.不重叠且不连续
(3)A. 解调器 B. 带通滤波器 C. 载波发生器 D. 终端软件
(4) A. 时间 B. 频率 C. 波长 D. 相位 - 数据传输速率( K 2. 基带传输( Q )。3.全双工通信( H )。 4.半双工通信( L )。
5.同步传输( M )。6. 异步传输( E )。7.线路交换( A )。 8.虚电路分组交换( B )。
10.数据报分组交换( R )。11.单工通信( D )。12.脉冲编码调制–PCM( U )。13.信道带宽( N )。 - 信道容量( O )。16. 物理连接( J )。
17.时分多路复用-TDM( C )。 18. 频分多路复用-FDM( G )。
19.波分多路复用-WDM( I )。 20. 调制解调器-MODEM( F )。
21.编码解码器-CODEC( P )。
A.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B.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C.一种多路复用技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子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实现多路复用。
D.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E.采用异步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以字符为传送单元,一次传送一个字符,每个字
符由起始位开始,由停止位结束。
F.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
还原成数字信号。
G.一种多路复用技术,以信道频带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子信道分配互不重叠
的频率范围实现多路复用。
H.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I.一种多路复用技术,在一条光纤通道上,按照光波的波长不同划分成为若干个子
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J.在物理层建立的用于在两个相邻数据链路层实体之间传输二进制比特流的连接。
K.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在数值上等于每秒所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的比特数。
L.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M.采用同步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将字符组织成组,以组为单位连续传输。
N.信道的发送和接收两端传输比特信号的最大速率。
0.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能传输的最大比特数。
P.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在发送端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在接收端将收到的数
字信号恢复成模拟信号。
Q.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R.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U.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最常用的方法。
1.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 C )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C.光纤
2.在电缆中采用屏蔽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B ) B. 减少电磁干扰辐射
4.调制解调技术主要用于( A ) 的通信方式中。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 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方式为( D )。 D.全双工通信
- 下列传输介质中,不受电磁干扰和噪声影响的是 ( C ) 。C. 光纤
- 一般来说,对于通信量大的高速局域网,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应该选用( B )。B.光纤
8.曼彻斯特编码采用的是( C )。C.自同步
10.利用电话线路接入Internet,客户端必须具有( B ) B.调制解调器
15.当数字信号在模拟传输系统中传送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需要 ( A ) 。A.调制器和解调器
16.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 ( A ) 。A. 建立通信线路 - 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复用技术称为频分多路复用
- 市话网在数据传输期间,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结点构成的物理连接线路。这种市话网采用 ( B ) 技术 B.线路交换
- 在网络中,将语音与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文字、图形与图像同时传输,必须先将语
音信号数字化。利用 ( D ) 可以将语音信号数字化。 D.脉冲编码调制技术 - 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B )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B. 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 - 在数字通信中,使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技术是( B ) B. 同步技术
26.下面有关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特性, ( C ) 是正确的。
C. 虚电路在建立连接之后,分组中只需要携带连接标识
27.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称为 ( D ) 。 D.移频键控 - 数据报分组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B ) 。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 物理层的4个特性中,( B ) 规定了每种信号的电平、信号的脉冲宽度、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 B.电气特性
- 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主要原因是 ( B ) 。
B.实现对通信过程中收发双方的数据同步 - 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 ( B ) B.报文交换
- 香农定理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带宽"与"速率"的关系。在香农定理的公式中,与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相关的参数主要有信道带宽与( B )。 B.信噪比
-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 A )。A.比特数
41.一般来说,数字传输比模拟传输能获得较高的信号质量,这是因为( A ) 。
A.中继器能再生数字脉冲,去除了信号失真;而放大器在放大模拟信号的同时也放大了失真 - 在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时钟同步中,外同步法是指接收端的同步信号是( A )。A. 发送端送来的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最基本功能是向该层用户提供( 可靠 )、( 透明 )服务。
2.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前向纠错机制FEC和 ( 反馈重发机制/ARQ ) 。
4.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分为 ( 检错码 ) 和 ( 纠错码 ) 。其中,( 检错码 )是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 ( 纠错码 )是指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衡量编码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 编码效率 ),是码字中信息比特所占的比例。
5.( 误码率 )是通信系统中衡量系统传输( 可靠性 ) 的指标,可定义为二进制比特在通信系统传输时被传错的概率。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中,要求误码率低于( 10-6 )。
6.所谓差错就是在数据通信中,数据通过通信信道后接收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存在( 不一致 )的现象。
7.概括地说,传输中的差错大部分是由噪声引起的。热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 随机差错 ),而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 ( 突发差错 ) 。
8.奇偶校验在通信中使用时又可以分为 ( 水平/横向 ) 奇偶校验、( 垂直/纵向 ) 奇偶校验和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奇偶校验。
9.在奇校验方案中,二进制序列0101101的校验位为 ( 1 ) 。
10.帧同步是指数据的接收方应当从接收到的 ( 比特流 ) 中准确地区分帧的起始与终止。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元是帧,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使传输发生 ( 差错 ) 后只将有错的有限数据进行重传。
14.在物理层完成 ( 物理连接 ) 并提供比特流传输能力的基础上,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的服务来传输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即( 帧 )。
15.在PPP协议中,( 链路控制协议/LCP )被用来建立、配置、管理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而( 网络控制协议/NCP )被用来建立和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16.为了进行差错控制,必须对传送的数据帧进行校验。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是(1) ( D ) 校验。CRC-16标准规定的生成多项式为G(Z)=X16+X15+x2十1,产生的校验码是(2) ( C )比特,接收端发现差错后采取的措施是(3) ( C )。如果CRC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X+l,信息比特序列为10110,则计算出的CRC校验码是(4) ( D )。要检查出d比特错,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最小值应为(5) ( B )。
(l)A.奇偶(parity) B.海明(Hamming)
C.格雷(Gray) D.循环冗余(CRC)
(2)A.2 B.4 C.l6 D.32
(3)A.自动纠错 B.报告上层协议
C.反馈重发 D.重新生成原始数据
(4)A.O1OO B.l0lO C.O1ll D.1111
(5)A.d B.d十l C.d一l D.2d+l
二、名词解释
1.检错码( I ) 2. 纠错码( B )3.误码率( A ) 4. PPP协议( G ) 6. 差错控制( H )
7.帧( J ) 10.流量控制( D )11.帧同步( L ) 12.数据链路层( F )
A.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B.让每个传输的数据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D.通过限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速率或数据量,从而使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方能力的速率的一种技术。
F.OSI参考模型中为网络层实体之间提供数据传输服务(通常是相邻结点),检测物理层所出现的传输差错,并且可能进行纠错。
G.支持多种协议,不仅在拨号电话线,并且在路由器-路由器之间的专用线上得到广泛应用的Internet数据链路层协议。
H.在通信信道传输比特流过程中产生差错时,能够发现差错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I.让传输的数据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不能确定哪一比特是错的,并且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J.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三、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下列哪一项最好地描述了CRC的特征? ( B )
A.逐个检查每一个字符 B. 能检查出99%以上的差错
C. 检查不出有偶数个位出错的差错 D. 不如奇偶校验方法可靠
2.无论是SLIP还是PPP协议都是 ( D ) 协议。D. 数据链路层 - 在数据通信中,当数据出现传输差错时,发送方无须进行数据重发的差错控制方法为 ( B ) 。
A.ARQ B. FEC C.BEC D. CRC -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出现差错的类型主要有突发差错和 ( C ) 。
A. 计算差错 B. 奇偶校验差错
C. 随机差错 D.CRC校验差错 - 在理想状态的信道中,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是无差错的,但实际应用中,数据的传输会产生差错。下列哪一项不是由于物理传输介质影响差错的因素? ( C )C. 数据的压缩率太高,造成在传输中出现的错误无法克服
10.能检测出所有奇数个错、单比特错、双比特错和所有小于、等于校验比特长度的突发差错的校验码是 ( B ) 。
A. 海明码 B.CRC
13.流量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之一,有关流量控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C.不只是数据链路层存在流量控制,但是各层的流量控制对象都不一样
14.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3种服务中,( B )的服务质量最低,可以在线路误码率低的场合以及用于传输实时性要求高的信息。 B.无确认无连接服务
15.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 B ) B.电路管理功能 - 流量控制实际上是对 ( A ) 的控制。A.发送方数据流量
- 在数据帧中,当所传送的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接收方不至于将数据误认为是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 A )的。A.透明
25.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协议族中的协议是 ( D ) D.HDLC - 为了避免传输中帧的消失,数据链路层采用了( D ) 方法。 D.计时器超时重发
- 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称为 ( B ) 。 B.误码率
1.将IP地址 11001010010111010111100000101l01 按 照 点 分 十 进制 应该 表 示 为( 202.93.120.45 )。这是一个( C )类IP地址 ,所属 的 网 络为(202.93.120.0),这个 网 络 的 受限广播地址为( 255.255.255.255 ),直接广播地址为( 202.93.120.255 ) 。
2.标准的C类IP地址使用( 21 ) 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号。
3.如图所示的简单互联网中,在路由器Q路由表中对应目的网络40.0.0.0的下一跳IP地址应为 ( 20.0.0.6 )。
4.某计算机的IP地址是208.37.62.23,那么该计算机在( C )类网络上,如果该网络的地址掩码为255.255.255.240,问该网络最多可以划分( 14 )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可以有( 14 )台主机。
5.为IP分组选择转发路径的过程被称为( 路由选择 ),是网络层的主要任务,ICMP是( 网络 )层的协议。
6.若一个IPv6地址为645A:O:0:0:13B2:0:0:4587,采用零压缩后可表示( 645A::13B2:0:0:4587 )。
7.对于下面给定的IP地址,请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类,并写出它们的网络地址、主机号以及它们所在网络的广播地址。
(1)已知此地址为197.99.222.13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
地址类 ( C ) 网络地址( 197.99.222.128 )
主机号 ( 11 ) 直接广播地址( 197.99.222.255 )
(2)已知IP地址为119.28.188.9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地址类 ( A ) 网络地址( 119.28.188.0 )
主机号 ( 99 ) 直接广播地址( 119.28.188.255 )
8.路由器是工作在 ( 网络 )层的网络互联设备,使用它互联的两个局域网的( 物理 )层、( 数据链路 )层与( 网络 )层的协议可以是不同的,但( 网络层 )以上的高层必须采用相同的协议。
9.路由表可以分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使用路由信息协议RTP来维护的路由表属于( 动态 )路由表。
10.传统电话采用电话交换网络来传送语音信息,而IP电话则采用 ( TCP/IP ) 网络来传送语音信息。
11.IP地址的主机部分如果全为1,则表示 ( 直接广播 )地址;IP地址的主机部分若全为0,则表示( 网络 )地址;第1个字节为127的IP地址(例如,197.0.0.1)被称为( 回送 )地址。
12.网络层中的流量即( 通信量 )是指计算机网络中报文流或分组流。网络层流量控制的作用是保证( 通信子网 )能够使信息在结点之间流畅地进行传输。
13.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如果整个网络的吞吐量随着负载的增加而( 下降 ) ,不可避
免地会出现信息传输的阻塞现象,这就是( 拥塞 )。
14.在Internet中,IP数据报交付(forwarding)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 直接交付 )和( 间接交付 )。
15.从路由选择算法对网路拓扑和通信量变化的自适应能力的角度划分,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分为(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和 (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两大类。
16.路由器是一个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用于( 转发分组 )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典型的路由器结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路由选择 )部分和( 分组转发 )部分。
17.路由信息协议(RIP)是内部网关协议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基于(1) ( B )的协议,其最大优点是(2) ( A )。RIP规定分组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增加1,在实际使用中,一条路径上最多可包含的路由器数量是(3) ( C )。RIP协议更新路由表的原则是维护到各目的网络(4) ( A )的路由信息。现在假设路由器X和路由器K是两个相邻的路由器,X向K说:“我到目的网络Y的距离为N”,则收到此信息的K就知道:“若将到网络Y的下一个路由器选为X,则我到网络Y的距离为(5) ( D )”。
(l) A.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B.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C.集中式路由算法 D.固定路由算法
(2) A.简单 B.可靠性高 C.速度快 D.收敛快
(3) A.lO个 B.16个 C.15个 D.无数个
(4) A.距离最短 B.时延最小 C.可靠性最高 D.负载最小
(5) A.N B.N一l C.l D.N十l
18.IPv6是下一代IP协议。IPv6的基本头部包含(1) ( C ) 个字节,此外还可以包括多个扩展头部。基本头部中的(2) ( B ) 字段指明了一个特定的源站向一个特定目标站发送的分组序列,各个路由器要对该分组序列进行特殊的资源分配,以满足应用程序的特殊传输需求。一个数据流可以由(3) ( B ) 进行标识。
(l) A.l6 B.32 C.40 D.60
(2) A.有效载荷长度 B.流标号 C.跳步限制 D.优先级
(3) A.源地址、目标地址和流名称
B.源地址、目标地址和流标号
C.源地址、端口号和流标号
D.MAC地址、端口号和流名称
三、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 IP地址由一组 ( C ) 比特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A.8 B.l6 C.32 D.64
2.在下面的IP地址中属于C类地址的是( C ) 。
A. 141.0.0.O B. l0.10.1.2
C. 197.234.111.123 D. 225.33.45.56 - AR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 A ) 。A. 将IP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
4.要构建一个可连接10个主机的网络(与其他网络互联),如果该网络采用划分子网的方法,则子网掩码为( C )。
A. 255.255.255.0 B.255.255.248.0
C.255.255.240.0 D.255.255.224.0
5.现在要构建一个可连接14个主机的网络(与其他网络互联),如果该网络采用划分子网的方法,则子网掩码为( D )。
A. 255.255.255.0 B. 255.255.248.0
C. 255.255.240.0 D. 255.255.224.0
6.假如正在构建一个有22个子网的B类网络,但是几个月以后该网络将增至80个子网。每个子网要求支持至少300个主机,应该选择下面哪个子网掩码? ( B )
A. 255.255.0.0 B. 255.255.254.0
C. 255.255.255.0 D. 255.255.248.0
7.假如一台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为:IP地址为136.62.2.55,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网关地址为136.62.89.1。这台计算机在网络中不能与其他主机进行通信。其中哪一项设置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 C )C.IP地址 - 一个标准的IP地址128.202.99.65所属的网络为( B ) 。
A.128.0.0.O B. l28.202.0.0
C.128.202.99.0 D. 128.202.99.65
10.IP数据报穿越Internet过程中有可能被分片。在IP数据报分片以后,下列哪些设备(或哪个设备)负责IP数据报的重组?( B ) B. 目的主机 - 在Internet中,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 C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12.下面哪个IP地址是有效的? ( B )
A. 202.280.130.45 B. 130.192.33.45
C. 199.256.130.45 D. 280.192.33.456 - IP地址为126.5.3.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主机所在的网络,最多可以划分为M个子网,每个子网内最多可以有N台主机,M和N分别为 ( B )。
A. 126,128 B. 254,254 C.126,126 D. 256,256
16.IPV4与IPV6分别采用多少比特来表示一个IP地址? ( D )
A.32,128 B.16,64 C.32,64 D.32,128
17.网络中发生了拥塞,根据是( D )。
A.随着通信子网的负载的增加,吞吐量也增加
B.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少
C.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多
D.随着通信子网的负载的增加,吞吐量反而降低
18.下列关于网络的拥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 。
A.网络拥塞极端的后果是死锁,因此导致死锁的原因很容易发现
B.网络中的每个结点都不可能发生死锁
C.只有网络层协议必须采取防止死锁的发生
D.网络各层协议都必须采取防止死锁的发生
19.在网络层中,可以采用有效的办法防止拥塞现象的发生。在拥塞控制方法中,直接对通信子网中分组的数量进行严格、精确的限制,以防止拥塞现象发生的方法为( C )。
A.缓冲区预分配法 B. 分组丢弃法
C.定额控制法 D. 存储转发法 - 关于子网与子网掩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
A.通过子网掩码,可以从一个IP地址中提取出网络号、子网号与主机号
B.子网掩码可以把一个网络进一步划分成儿个规模相同或不同的子网
C.子网掩码中的0和1一定是连续的
D.一个B类地址采用划分子网的方法,最多可以划分为255个子网 - 下面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是 ( B ) 。
A. TCP/IP B. RIP
C. CIPX/SPX D. AppleTalk - ( C ) 既标识了一个网络,又标识了该网络上的一条特定主机。
A. 主机名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物理地址 - 111.251.1.7的默认子网掩码是( A ) 。
A. 255.0.0.O B.255.255.0.0
C. 255.255.255.O D.l11.251.0.0
25.NetBEUI表示的是下列哪一项? ( C )
A. 一个路由协议 B.一个可路由协议
C. 一个不可路由协议 D.第3层协议
26.下列哪项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 ( D )
A.获取网络拓扑结构的信息
B.选择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
C.构建路由表
D.发现下一跳的物理地址
27.下列哪项可以与术语“物理地址”互换使用? ( A )
A.MAC地址 B.下一跳地址
C. 接口地址 D.网络地址 -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TCMP报文的是 ( C ) 。
A. 地址掩码请求/应答报文 B.源站抑制报文
C. 流量调整报文 D.回送请求/应答报文 - 提供虚电路服务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服务,在进行数据交换的两个端系统之间 ( B )。
A. 只能有一条虚电路,但能为不同的进程服务
B.可以有多条虚电路为不同的进程服务
C.只能有一条虚电路为一个进程服务
D.可以有多条虚电路为一个进程服务
30.IP地址255.255.255.255称为 ( B )。
A. 直接广播地址 B. 受限广播地址
C. 回送地址 D. 间接广播地址
31.在由路由器进行互联的多个局域网的结构中,要求每个局域网的( C )。
A.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及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D.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高层协议都可以不同
32.在IP数据报头部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一个为头部长度字段,一个为总长字段。其中 ( C )。
A.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
B.头部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
C.头部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
D.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
33.在Internet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头部中的( A ) 。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会发生变化
C.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
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34.在Internet中,IP数据报的传输需要经由源主机和中间路由器到达目的主机,通常( D )。
A.源主机和中间路由器都知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
B.源主机知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间路由器不知道
C.源主机不知道T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间路由器知道
D.源主机和中途路由器都不知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
35.如果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那么下列哪个主机必须通过路由器才能与主机129.23.144.16通信? ( B ) B. 129.93.127.222
36. 动态路由选择和静态路由选择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 B )B. 动态路由选择需要使用路由选择协议去发现和维护路由信息,而静态路由选择只需要手动配置路由信息
37.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的路由器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获得最佳路径? ( C )
C.将接收到的路径的度量增加
38.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中,下列哪项最可能导致路由回路(rooting loop)问题?( D )
D.慢收敛导致路由器接收了无效的路由信息
39.当一个IP分组进行直接交付时,要求发送站和目的站具有相同的( D ) 。 D. 子网地址
第7章 传输层
一、填空题
1.( 网络层 )及以下的各层实现了网络中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但数据通信不是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最终目的,计算机网络本质的活动是实现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之间的 ( 进程通信 ),进而实现 ( 应用层 ) 的各种网络服务功能。
2.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第4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和(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服务。
3.TCP协议可以为其用户提供( 可靠 )、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4.UDP协议可以为其用户提供不可靠、( 无连接 )的数据传输服务。
5.传输层使用了( 网络层 )提供的服务,并通过执行 ( 传输层协议 ) ,针对高层屏蔽( 通信子网 )在技术、设计上的差异与服务质量的不足,向( 更高层 )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完善的通信服务。
6.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在网络层的基础上,完成端到端的( 差错控制 )和 ( 流量控制 ),并实现两个应用进程之间传送的报文无差错、无丢失、无重复、无乱序。传输层中完成这一功能的硬件或软件称为 ( 传输实体 ),之间传输的报文称为 ( 传输协议数据单元/TPDU ) 。
7.传输层在服务形式上是一组功能原语,主要包括( 请求/request )、( 指示/indication )、( 响应/response )和( 证实/confirm )。
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层是( 传输层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实现( 分布式进程 )通信。
9.衡量一种服务所提供的( 服务质量 )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参数来描述的。传输层提供的服务质量是指在传输连接点之间看到的某些 ( 传输连接 ) 的特性,是传输层性能的度量,反映了传输质量及服务的可用性。
10.传输层服务适用于各种网络,因而不必担心不同的( 通信子网 )所提供的不同服务及服务质量。
11.为了使不同的网络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ISO定义了0类到4类共5类( 面向连接 )的传输协议。此外,ISO还定义了一个( 无连接 )的传输协议。
12.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中,客户与服务器分别表示相互通信的两个应用程序的( 进程 )。客户向服务器发出( 服务请求 ),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请求,提供客户所需要的( 网络服务 )。
二、名词解释
4. 用户数据报( P )5.TCP( A ) 6. UDP( J )
7. 发送窗口 ( S ) 8. 通知窗口( C ) 10. 吞吐率( F )
17. 残余误码率( Q )
19. 3次握手( G )
A. 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C. TCP协议用于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的一个参数,由接收端根据其接收能力而确定的一个值,反映了接收端的容量。
F. 每秒所传输的用户数据的字节数,是在某个时间间隔内测量得到的数据。
G. 连接建立或终止的事件序列,由请求、请求的确认以及确认的证实3个依次发生的事件组成。
I. TCP的一种计时器,用于传输连接的释放过程。
J. 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O.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使拥塞窗口大小在开始时按指数规律增长。
P. TCP协议传递给网络层IP协议的数据单元。
Q. 用于测量丢失或乱序的报文数占整个发送的报文数的百分比。
S. TCP协议用于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的一个参数,是发送端发送数据时真正使用的窗口,其值为通知窗口与拥塞窗口中的较小者。
三、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络的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 C )。C.端到端连接
2. 下列协议中属于面向连接的是 ( D ) 。 D. TCP
3. 关于TCP和UDP端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TCP和UDP分别拥有自己的端口号,二者互不干扰,可以共存于同一台主机
4. 如果用户应用程序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那么( D )层协议必须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 D.应用层
6. 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 D )。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
B.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
C.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持可靠性
D.使用确认机制来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丢失
7.一条TCP连接的建立过程包括( B )个步骤。A.2 B. 3 C.4 D.5
8. 一条TCP连接的释放过程包括( C )个步骤。A.2 B. 3 C.4 D.5
9. 在一个TCP连接的数据传输阶段,如果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值由2000变为3000,意味着发送端可以( C )。
C.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3000个字节
1O.TCP/IP的传输层协议使用哪一种地址形式将数据传送给上层应用程序? ( C )C. 端口号
13.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使高层的用户可以完全不考虑信息在物理层、( C )通信的具体细节,方便用户使用。
C.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14. 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活动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之间的( C )。C. 进程通信
15.设计传输层的目的是弥补通信子网服务的不足,提高传输服务的可靠性与保证( D )。D. 服务质量
第8章 应用层协议
1.按照ISO制定的OSI参考模型,面向应用的功能包括( 会话 )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所提供的服务。
2.IP地址是主机在Internet上唯一的地址标识符,而物理地址是主机在进行直接通信时使用的地址形式。在一个IP网络中负责主机IP地址与主机名称之间的转换协议称为(域名系统/DNS);负责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协议称为(地址解析协议/ARP)。
1.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常用的局域网传输介质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信信道等几种。
3.10Base2要求使用(细同轴电缆)介质作为其传输介质,单段传输介质的最大长度为(185m)
4.线缆长度为1km、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的以太网,电磁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us,则其最短帧长为(100)比特。
5.在token ring中,为了解决对信道访问的竞争,使用了一个称为(令牌/token)的特殊控制帧,只有持有它的结点才有权利发送数据。
6.IEEE802模型的局域网参考模型只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7.在传统的、采用共享介质的局域网中,主要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令牌环方法token ring)、和(令牌总线方法/token bus)。
8.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是为了减少(冲突),是在源结点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如果听到信道上有载波信号,则(推迟)发送数据帧。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的概况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9.Ethernet局域网所采用的CSMA/CD算法主要包括(1-坚持)CSMA算法和(截止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
10.无线局域网是以(Ethernet / 以太网)为基础的。目前,采用(无线电)作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
12.在采用集线器连接的Ethernet局域网中,物理上采用的是(星状)拓扑结构,而逻辑上采用的是(总线状)拓扑结构。
2.网桥: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互联设备,可以在所连接的多个网段中接收、存储、过滤与转发帧。
3.路由器:一种工作在网络层的互联设备,负责为所接收的分组选择传输路径并进行转发。
6.局域网:在较小覆盖范围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7.传输时延:一个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到数据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可以是接收结点接收整个数据的全部时间。
9.局域网交换机: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局域网连接设备,可以在它的多个端口之间建立多个并发的传输连接。
13.交换式局域网: 通过交换机多端口之间的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间数据并发传输的局域网。
1.下列哪种连接设备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或传输层之上?( D )D.网关
2.如果使用5类UTP来设计一个覆盖范围为250米的10Base-T的以太网,需要采用下列哪种设备?(B)
B.中继器
怎样做才能让这两台计算机都能访问网络?( D ) D.把两台计算机的MAC地址改为出厂设置
4.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A.局域网
5.为什么大量的广播信息会降低整个网络的性能?( B )B.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必须处理每个广播信息
6.一个Ethernet局域网中有A、B、C、D 4台主机,A给B发送信息,( B )B. 4 台主机都收到信息
8.在采用同轴电缆的局域网中,使用终端电阻的作用是( B )。 B.吸收信号防止信号反射造成干扰
9.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 B ) B.交换机
13.局域网参考模型一般不包括( A )A.网络层
14.作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 D )。D.无线电
15.不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延迟时间是不同的,下面设备中传输延迟时间最大的是(C)。 C.路由器
16.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将异种网络互联起来,实现不同高层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联设备是C.网关
19.使用二进制后退算法可以降低再次发生冲突的概率。下列数据帧中发送成功的概率最大的是( A )。
A.首次发送的帧
1.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哪两类?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解答: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将局域网分为共享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两类。在传统的共享式局域网中,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的通信传输介质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在任何一个时刻,局域网中只能有一个结点可以发送数据;随着局域网规模的扩大,共享式局域网的性能将会急剧下降。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在它的多个端口之间同时建立多个并发连接,从而实现了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交换式局域网可以增加网络带宽,改善局域网的性能与服务质量。
2.请简述与传统共享式局域网相比,交换式局域网为什么能改善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解答:传统共享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集线器(hub),而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局域网交换机(switch)。在使用共享式集线器的传统局域网中,在任何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结点能够通过共享通信信道发送数据;在使用交换机的交换式局域网中,交换机可以在它的多个端口之间同时建立多个并发连接,从而实现了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有效改善了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第12章 网络安全
1.为网络安全担忧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使用网络资源的一般用户)和(提供网络资源的服务提供者)。
2.几种常见的盗窃数据或侵入网络的方法:(窃听)、(窃取)、(会话窃夺)、(利用操作系统漏洞)、(盗用密码)、(木马、病毒和暗门)和(隐秘通道)。
3.Hash函数另一著名的应用是与公用钥匙加密法联合使用,以产生(数字签名)。
4.(秘密钥匙加密法)又称为对称式加密法或传统加密法。(公用钥匙加密法)又称非对称式(asymmetric)加密,是近代密码学新兴的一个领域。
5.关于防火墙的功能,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防火墙可以阻止来自内部的威胁和攻击。
在TCP/IP协议族的传输层中,有两个不同的传输层协议TCP和UDP,为什么设置这样两种不同的协议,试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TCP和UDP是工作在传输层上的Internet协议,其中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专门设计用于在不可靠的Internet上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字节流信息。TCP协议可以确保一台主机的字节流无差错的传送到目的主机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主要用于不要求数据报顺序到达的传输中,数据报的传输顺序检查与排序由应用层实现。UDP向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发送封装的原始IP数据报的方法,并且发送时无需建立连接。
最后
以上就是可耐宝贝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