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威武星星,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学习——第三天,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按照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1)公用网   指电信公司(国企或私企)出资建设大型网络。公众——所有愿意按电信公司的规定缴纳费用的人都可以使用这种网络。

(2)专用网  某个部分为了满足本单位的特殊业务工作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计算机的七大性能指标

(1)速率,即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注意:当提到网络的速率时,往往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并非网络实际运行速率。

(2)宽带。有两种不同的意义:(a)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成分,单位为赫兹。(b)计算机网络中的带宽指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it/s。因此,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4)时延(延迟或迟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是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a)发送时延(传输时延)。指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从发送帧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到发送完最后一个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b)传播时延。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速率(m/s)

      (c)处理时延。指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d)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进入路由器后要现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排队时延的长短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行量。

因此,总时延可以表述为: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5)时延带宽积(以比特单位的链路长度)。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x 带宽

(6)往返时延RTT。互联网中的往返时延包括:各中间节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7)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如果令D表示当前网络的时延,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可用下式表示D,D0和网络利用率U(0-1)之间的关系为:D=D0/(1-U)。当网络的利用率到达其容量的1/2时,时延就要加倍。值得注意的是:当网络利用率接近最大值1时,网络的时延就会趋近无穷大。因此信道或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故在一些拥有较大主干网的ISP通常控制信道利用率不超过50%,如果超过了就准备扩容,增大线路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1)费用   (2)质量  (3)标准化  (4)可靠性  (5)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6)易于管理和维护

 

最后

以上就是威武星星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学习——第三天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计算机网络学习——第三天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6)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