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甜美秀发,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OSI 的七层模型与TCP/IP的四层网络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TCP/IP四层网络模型(重要),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目录

  •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OSI七层模型分层的优点
  • TCP/IP四层网络模型(重要)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网络接口层
    • 总结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简称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
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请添加图片描述

  • 物理层:机械、电子通信信道上的元素比特流传输,比如IEEE802.0等等。
  • 数据链路层:物理寻址,同时将原始比特流转变成逻辑传输路线,比如XTP压缩传输协议、PPTP点对点隧道协议等等。
  • 网络层:主要是控制子网的运行:逻辑编址、分组传输、路由选择,比如IPV4、IPV6、SLIP等等。
  • 传输层:接收上一层的数据,在必要的时候对数据进行分割,将这些数据交给网络层,保证这些数据段有效到达对端,比如TCP传输控制协议、UDP数据报协议。
  • 会话层: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和管理会话,比如SSL安全套接字层协议,TLS传输安全协议、RPC远程过程调用协议等等。
  • 表示层:加密解密、转换翻译、压缩解压缩,比如LPP轻量级表示协议。
  • 应用层:各种应用程序协议,比如HTTP、HTTPS、FTP、SOCKS安全套接字协议、DNS域名系统、GDP网关发现协议等等。

OSI七层模型分层的优点

OSI这样分层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OSI分层的好处可以从五个方面讲:
1、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
2、层见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3、创建一个更好的互联环境。
4、减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书读更快。
5、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个层的功能。

TCP/IP四层网络模型(重要)

问大家,为什么要有 TCP/IP 网络模型?

对于同一台设备上的进程间通信,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有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等方式,而对于不同设备上的进程间通信,就需要网络通信,而设备是多样性的,所以要兼容多种多样的设备,就协商出了一套通用的网络协议。

这个网络协议是分层的,每一层都有各自的作用和职责,接下来就根据「 TCP/IP 网络模型」分别对每一层进行介绍。

应用层

最上层的,也是我们能直接接触到的就是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我们日常电脑或手机使用的应用软件都是在应用层实现。那么,当两个不同设备的应用需要通信的时候,应用就把应用数据传给下一层,也就是传输层。

应用层是不用去关心数据是如何传输的,就类似于,我们寄快递的时候,只需要把包裹交给快递员,由他负责运输快递,我们不需要关心快递是如何被运输的。

而且应用层是工作在操作系统中的用户态,传输层及以下则工作在内核态。

所以,应用层只需要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应用功能,比如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终端协议)、DNS、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IRC(因特网终端会话)、NNTP(网络新闻)等等协议。

UDP 相对来说就很简单,简单到只负责发送数据包,不保证数据包是否能抵达对方,但它实时性相对更好,传输效率也高。当然,UDP 也可以实现可靠传输,把 TCP 的特性在应用层上实现就可以,不过要实现一个商用的可靠 UDP 传输协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传输层

应用层的数据包会传给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为应用层提供网络支持的。

在传输层会有两个传输协议,分别是 TCP 和 UDP。

TCP 的全称叫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大部分应用使用的正是 TCP 传输层协议,比如 HTTP 应用层协议。TCP 相比 UDP 多了很多特性,比如流量控制、超时重传、拥塞控制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数据包能可靠地传输给对方。

UDP 相对来说就很简单,简单到只负责发送数据包,不保证数据包是否能抵达对方,但它实时性相对更好,传输效率也高。当然,UDP 也可以实现可靠传输,把 TCP 的特性在应用层上实现就可以,不过要实现一个商用的可靠 UDP 传输协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应用需要传输的数据可能会非常大,如果直接传输就不好控制,因此当传输层的数据包大小超过 MSS(TCP 最大报文段长度) ,就要将数据包分块,这样即使中途有一个分块丢失或损坏了,只需要重新发送这一个分块,而不用重新发送整个数据包。在 TCP 协议中,我们把每个分块称为一个 TCP 段(TCP Segment)。

请添加图片描述

当设备作为接收方时,传输层则要负责把数据包传给应用,但是一台设备上可能会有很多应用在接收或者传输数据,因此需要用一个编号将应用区分开来,这个编号就是端口。

比如 80 端口通常是 Web 服务器用的,22 端口通常是远程登录服务器用的。由于传输层的报文中会携带端口号,因此接收方可以识别出该报文是发送给哪个应用。

网络层

传输层可能大家刚接触的时候,会认为它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事实上它并不负责。

实际场景中的网络环节是错综复杂的,中间有各种各样的线路和分叉路口,如果一个设备的数据要传输给另一个设备,就需要在各种各样的路径和节点进行选择,而传输层的设计理念是简单、高效、专注,如果传输层还负责这一块功能就有点违背设计原则了。

也就是说,我们不希望传输层协议处理太多的事情,只需要服务好应用即可,让其作为应用间数据传输的媒介,帮助实现应用到应用的通信,而实际的传输功能就交给下一层,也就是网络层(Internet Layer)。

请添加图片描述

网络层最常使用的是 IP 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 协议会将传输层的报文作为数据部分,再加上 IP 包头组装成 IP 报文,如果 IP 报文大小超过 MTU(以太网中一般为 1500 字节)就会再次进行分片,得到一个即将发送到网络的 IP 报文。请添加图片描述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世界上那么多设备,又该如何找到对方呢?因此,网络层需要有区分设备的编号。

我们一般用 IP 地址给设备进行编号,对于 IPv4 协议, IP 地址共 32 位,分成了四段(比如,192.168.100.1),每段是 8 位。只有一个单纯的 IP 地址虽然做到了区分设备,但是寻址起来就特别麻烦,全世界那么多台设备,难道一个一个去匹配?这显然不科学。

因此,需要将 IP 地址分成两种意义:

  • 一个是网络号,负责标识该 IP 地址是属于哪个「子网」的;
  • 一个是主机号,负责标识同一「子网」下的不同主机;

举个栗子,比如192.168.1.1/24,后面的/24表示的就是子网掩码255.255.255.0,255.255.255.0 二进制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其中共有24个1,为了简化子网掩码的表示,就用/24来代替。

网络号=IP地址按位与子网掩码
主机号=IP地址按位与子网掩码取反

具体如何分配查看我的另一篇博客:根据子网掩码算出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网络接口层

生成了 IP 头部之后,接下来要交给网络接口层(Link Layer)在 IP 头部的前面加上 MAC 头部,并封装成数据帧(Data frame)发送到网络上。

请添加图片描述

IP 头部中的接收方 IP 地址表示网络包的目的地,通过这个地址我们就可以判断要将包发到哪里,但在以太网的世界中,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

什么是以太网呢?
电脑上的以太网接口,Wi-Fi接口,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上的千兆,万兆以太网口,还有网线,它们都是以太网的组成部分。以太网就是一种在「局域网」内,把附近的设备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可以进行通讯的技术。

以太网在判断网络包目的地时和 IP 的方式不同,因此必须采用相匹配的方式才能在以太网中将包发往目的地,而 MAC 头部就是干这个用的,所以,在以太网进行通讯要用到 MAC 地址。

MAC 头部是以太网使用的头部,它包含了接收方和发送方的 MAC 地址等信息,我们可以通过 ARP 协议获取对方的 MAC 地址。

所以说,网络接口层主要为网络层提供「链路级别」传输的服务,负责在以太网、WiFi 这样的底层网络上发送原始数据包,工作在网卡这个层次,使用 MAC 地址来标识网络上的设备。

总结

综上所述,TCP/IP 网络通常是由上到下分成 4 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请添加图片描述

每一层由上致下是这样封装的:
请添加图片描述

网络接口层的传输单位是帧(frame),IP 层的传输单位是包(packet),TCP 层的传输单位是段(segment),HTTP 的传输单位则是消息或报文(message)。但这些名词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分,可以统称为数据包。

最后

以上就是甜美秀发为你收集整理的OSI 的七层模型与TCP/IP的四层网络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TCP/IP四层网络模型(重要)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OSI 的七层模型与TCP/IP的四层网络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TCP/IP四层网络模型(重要)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106)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