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尊敬御姐,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udp传输层协议,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socket
如何实现
服务端/客户端
服务端:创建套接字–>绑定地址信息–>接受客户端信息–>响应数据到客户端–>关闭套接字
客户端:创建套接字–>(系统自动分配地址信息)–>发送数据–>接受数据–>关闭套接字
1创建套接字–使进程和网卡建立连接
sokcet(AF_INET(IPV4),SOCK_DGRAM, 17/ipproto udp
2为套接字绑定地址信息:ip+port,网卡向外发送数据的时候写源地址源端口写多少,bind
addr.sin_family=AF_INET;//ipv4协议
addr.sin_port=htons(port);//端口–>网络字节序
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ip.c_str());//ip地址–>点分十进制转换为网络字节序
1参数套接字描述符,2地址信息3地址信息长度4返回值-1 0
3接收recvfrom
(1)套接字描述符(2)用buf存储接受的数据(3)len:想要接受数据的长度(4)flag:0默认阻塞接受(5saddr:对端的地址信息(发送端地址信息)(6)addrlen地址信息长度(输入输出型参数)–>用户指定接受多长
返回值小于0失败,=0断开连接,成功是实际接受的长度
4发送数据sendto
(1)socked 套接字描述符(2)buf:要发送的数据(3)len:发送数据长度
(4)flags:0默认阻塞发送()(5)daddr:目的地址信息–标识数据要发送到哪里去
(6)addrlen:地址信息长度 返回值 实际发送的数据长度 失败-1
5关闭套接字
创建绑定(客户端不推荐手动绑定操作系统自动分配–一个进程可以用多个端口怕出现冲突)接收发送关闭
udp协议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从上到下0-15源端口16-31目的端口
(2)从上到下第二层0-15,16位udp长度(首部+udp数据)uint_16意味着udp数据最大长度为64k-8,如果大sendto大于64k-8,则在应用层会报错-16-31ud校验和,校验和出错直接丢弃
(3)1-2层占8个字节第三层是数据
优缺点以及特点
无连接知道对端ip和端口号就直接传输,
面向数据报:每条数据有长度标识,数据间有明显间隔不会存在粘包问题(数据头部有信息)需要整条收发传输不灵活(控制读写次数和数量)不会粘包
可靠没有确认机制和重传机制,如果网络故障无法发送给对端不会给应用层返回任何错误信息
udp在传输层不会进行数据分段
1)如果大于64k需要在应用层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小断传输
2)udp传输数据报不能保证有序全双工通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缓冲区,直接sendto内核但是有接受缓冲区满了就丢弃不能保证报文数据 到达所以需要在应用层进行包序管理
适用场景:实时性好(v)安全性不高,视频
在链路层udp要进行分片

最后

以上就是尊敬御姐为你收集整理的udp传输层协议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udp传输层协议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63)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