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瘦瘦蜗牛,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理论笔记 (1): 总览互联网基本要素互联网服务视角协议 (Protocol)网络结构网络核心 (Network Core)互联网结构延迟,丢失和吞吐量 (Delay, loss, and throughput)协议层和服务模型,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计算机网络总览

  • 互联网基本要素
  • 互联网服务视角
  • 协议 (Protocol)
  • 网络结构
    • 接入网 (Access Net)
    • 有线网络 (cable network)
    • 家庭网络 (Home Network)
    • 企业接入网 Enterprise Access Network (以太网 Ethernet)
    • 无线接入网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 网络核心 (Network Core)
    • 电路交换
      • 电路切换时序 (Timing in Circuit Switching)
      • 电路连接不适合互联网的原因
    • 数据包交换
      • 统计多路复用
  • 互联网结构
    • 连接方式
  • 延迟,丢失和吞吐量 (Delay, loss, and throughput)
    • 数据包延迟的四个来源
      • 端对端延迟 (end-to-end delay)
    • 数据包丢失 (Packet Loss)
    • 吞吐量
  • 协议层和服务模型
    • 优点
    • 缺点
    • 互联网层级架构

互联网基本要素

  1. 数百万个已连接的计算设备: 主机 (hosts) = 运行着网络应用程序的终端系统 (end systems running network apps)
  2. 通讯链接(communication links): 光纤 (fiber),铜缆 (copper),无线电 (radio) 和卫星 (satellite) 等。传输速率 (transmission rate) :带宽 (bandwidth)。
  3. 数据包交换 (packet switches): 转发数据包 (forward packets / chunk of data),路由器 (routine) 和链路层交换机 (slink layer switches)。
  4. 互联网 (Internet) : 也可看作是“网络的网络”,互连的ISPs (Interconnected ISPs)。
  5. 协议 (protocols) 控制着消息的发送和接收。(TCP, IP, HTTP, Skype)
  6. 互联网标准 (Internet Standard):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互联网服务视角

  1. 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基础结构 (Infrastructrue): Web, VoIP, email, games, e-commerce, social nets, …
  2. 提供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 (programming interface): 允许发送和接收应用程序“连接”到互联网的挂钩(hook)。提供服务选项 (service option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议 (Protocol)

协议定义网络实体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消息格式和顺序 以及 对消息传输,接收所采取的操作。(Protocols define format, order of msgs sent and received among network entities, and actions taken on msg transmission, receipt)。互联网上的所有通信活动均受协议约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结构

  • 网络边缘 (network edge): 主机,包括了客户端和服务器。服务器通常在数据中心。
  • 接入网 (access networks),物理媒体 (physical media): 有线,无线通信链接 (wi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s)。
  • 网络核心 (network core): 互连路由器 (interconnected routers)。网络的网络 (network of networks)。

接入网 (Access Net)

数字接入线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 DSL): 使用现有的电话线连接中心局 DSLAM。DSL电话线上的数据 (data) 进入Internet,DSL电话线上的语音 (voice) 进入电话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传和下载 (ADSL) 的数据速率 (data rate) 不同。

  • < 2.5 Mbps 上行传输速率 (upstream transmission rate)。(通常 < 1 Mbps)
  • < 24 Mbps 下行传输速率 (downstream transmission rate)。(通常 < 10 Mbps)

有线网络 (cable network)

频分复用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在不同频带 (different channels) 中传输的不同信道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数据,电视信号以不同的频率传输,通过共享电缆分配网络 (shared cable distirbution networ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FC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hybird fiber coax): 不对称 (asymmetric),下行传输速率最高30Mbps,上行传输速率 2 Mbps。电缆网络 (network of cable),光纤将家庭网络连接到ISP路由器。家庭共享接入网络 (home share access network) 到电缆头端 (cable headend)。HFC与DSL不同,DSL具有专用于中心局 (central office) 的访问权限。

家庭网络 (Home Networ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企业接入网 Enterprise Access Network (以太网 Ethernet)

以太网通常被用在公司,大学等。终端系统通常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 (Ethernet switc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接入网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共享无线访问网络 (share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将终端系统连接到路由器(通过基站 base station - 又被称为接入点)。

  • 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ANs): 在建筑物内。
  • 广域无线访问 (wide-area wireless access): 由电信 (蜂窝) 运营商 telco (cellular) operator 提供,距离10公里。

网络核心 (Network Core)

这包括了互连的路由器/交换机的网格。
两种形式的交换网络:

  • 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用于传统电话网络。
  • 数据包交换 (Packet Switching): 用于互联网。

电路交换

分配给源和目标之间 (为了“呼叫 call”保留) 的端对端资源 (end-to-end resources)。
在下图中,每个链路具有四个电路,“呼叫”在顶部链路中获得第二电路 (2nd circuit in top link),而在右侧链路中获得第一电路 (1st circuit in right lin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专用资源 dedicated resources (不共享): 类似电路(circuit-like)的性能。
如果呼叫未使用,则电路段空闲。
通常这种方式在传统电话网络中使用。

电路切换时序 (Timing in Circuit Switch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连接不适合互联网的原因

  1. 低效。计算机通信往往非常突发 (如查看一系列网页)。且电路连接在静默时段 (period of silence) 不能使用或者共享专用电路。电路连接也无法适应于网络中的动态。
  2. 固定数据速率。计算机的通信速度非常不同。例如,观看视频/网络浏览/使用telnet。这种情况下,固定数据速率就变得用处不大了。
  3. 连接状态维护。在电路连接中要求维护每个通信状态,这是相当大的开销。且难以扩展。

数据包交换

数据以格式化的位块 chunks of formatted bits (数据包 packets) 的形式发送。其中,数据包包括了“报头 header”和“有效载荷 payload”。

  • 有效载荷指要承载的数据。
  • 报头包含了有关如何处理数据包的网络指令 (可以将报头视为API)。(根据报头交换“转发”数据包)
  • 每个数据包都独立传播 (travels independently)。并没有 属于某个“电路”的数据包的概念。
  • 事先没有预留链路资源 (link resource)。相反,数据包交换利用统计进行多路复用 (multiplexing)。
  • 数据包交换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我们如何估算交换机上处理数据包的时间?
答:我们可以假设它们是相对忽略不计的。(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正确的)

问:交换机处理完报头之后,是否可以立即开始传输?
答:是的!这被称为“直通”开关 (cut through switch)。

我们将始终假定交换机在完全接收到数据包之后才开始处理/转发该数据包,这称为“存储与转发”交换 (store and forward switching)。

数据包交换非常适合突发数据 (bursty data),其资源共享,且更简单无呼叫设置。
缺点是 可能会出现过度拥塞 (excessive congestion),数据包延迟和丢失 (packet delay and loss)。
因此,我们需要协议来使数据传输 (data transfer) 和拥塞控制 (congestion control) 更可靠。

统计多路复用

统计多路复用是一种复用技术,它允许将来自多个信道的信息进行组合以在单个信道上进行传输。其仅将带宽分配给当前正在传输的信道。其将活动通道中的数据打包到数据包中,然后以FIFO (先进先出) 为基础将其动态地馈送到输出通道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当信道过载的时候,缓冲区可以用于吸收瞬间脉冲。但是如果连缓冲区都满了,那么数据包可能会被丢弃。

互联网结构

终端系统通过访问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连接到互联网。访问ISP必须互连 (interconnected),这样两个主机才可以相互发送数据包。

连接方式

方式1:将每一个访问ISP和其他的访问ISP相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式2:将每个访问ISP连接到全球传输ISP (global transit ISP)。客户和提供商之间需要具有经济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时,可能会造成多个全球性ISP互相竞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这些全球性ISP之间需要互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能会出现区域网络 (regional networks) 将接入网连接到 IS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容提供商网络(例如Google,Microsoft,Akamai)可以运行自己的网络,以使服务和内容更接近最终用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延迟,丢失和吞吐量 (Delay, loss, and throughput)

延迟和丢失是怎么发生的?

  • 数据包在路由器缓冲区中排队。
  • 链路的报文到达速率(arrival rate)超过了输出链路的容量。
  • 报文排队,等待轮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包延迟的四个来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节点处理 (nodal processing, d_proc): 检查位错误。确定输出链接。通常 < 毫秒。
  • 队列延迟 (queueing delay, d_queue): 在输出链路上的等待传输的时间。这取决于路由器的拥塞程度。
  • 传输延迟 (transmission delay, d_trans): L -> 分组长度 (packet length, bits),R -> 链路带宽 (link bandwidth, bps)。d_trans = L/R。
  • 传播延迟 (propagation delay, d_prop): d -> 物理链路的长度 (length of physical link), s -> 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propagation speed in mediu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包到达速率: a packets/sec
数据包长度: L bits
链路带宽: R bits/se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一秒有 aL 字节到达队列中。
每一秒有 R 字节离开路由器。
当 aL > R 时,队列将会满,且数据包会丢失。
因此,aL/R 被称为 流量强度 (traffic intensit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 aL/R ~ 0: 平均队列延迟较低。
当 aL/R -> 1: 延迟变大。
当 aL/R > 1: 比当前服务能力更多的“负荷”,平均延迟无限。

端对端延迟 (end-to-end dela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包丢失 (Packet Loss)

缓冲区中的队列容量有限。到达满了的队列的数据包会被丢弃(丢失)。丢失的数据包可能会被重新发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吞吐量

吞吐量指在发送方/接收方之间传输字节的速率 (bits/time 单位)。
瞬时 (instantaneous): 给定时间点的速率。
平均 (average): 较长时期内的速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瓶颈链路 (bottleneck link): 约束了端对端吞吐量的端对端路径 (end-end path)。

协议层和服务模型

  • 应用:支持网络应用 (FTP, SMTP, HTTP等)
  • 传输:处理数据传输 (TCP, UDP)
  • 网络:数据包 (datagrams) 从 源(source) 到 目的地 (destination) 的路由。
  • 链路:相邻网络元素 (neighboring network elements) 之间的数据传输。
  • 物理:在“电线”中的字节。

优点

如果没有层级结构,那么每个网络技术都必须重新实现每个新的应用程序。因此,引入中间层可为各种网络技术提供通用的抽象。

缺点

  • 某一层可能会重复较低层级的功能。
  • 信息隐藏 (information hiding) 可能会影响性能 (比如,由于污染或者阻塞导致数据包丢失)。
  • 报头会变得很大(TCP + IP + 以太网报头 加起来会有54字节)。
  • 当获得太大而无法抵抗时,会造成层冲突 (Layer Violations)。
  • 网络不信任时,会造成层冲突 (防火墙)。

互联网层级架构

主机应该包含:所有层级。
路由应该包含:物理层 (字节从线中到达),数据链路层 (数据包必须传送到下一跳),网络层 (路由器参与全局转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逻辑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封装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

以上就是瘦瘦蜗牛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笔记 (1): 总览互联网基本要素互联网服务视角协议 (Protocol)网络结构网络核心 (Network Core)互联网结构延迟,丢失和吞吐量 (Delay, loss, and throughput)协议层和服务模型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计算机网络理论笔记 (1): 总览互联网基本要素互联网服务视角协议 (Protocol)网络结构网络核心 (Network Core)互联网结构延迟,丢失和吞吐量 (Delay, loss, and throughput)协议层和服务模型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72)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