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以太网帧长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
1 、概述
目前出现三个bug都涉及到L1和L2限速不准确的问题:在计算网络带宽时,报文设置的越小,差距就越大。
这个问题几乎所有新手都会遇到,在此梳理一下,以此与该问题做个了断。
那么,如果PIC卡实际收到的帧间隙、前导码、帧开始界定符,如果跟协议规定的不一样,是不
是这个数据帧也会被丢弃?答案是,PIC卡在处理帧间隙时,帧间隙一般可以容忍跟协议规定的
不一样(比如不是全1);但前导码、帧开始界定符必须符合协议规定的值,否则当做帧间隙处
理,也就是帧被丢弃了。
2、以太网帧格式
首先弄清楚以太网帧格式,其包含:Preamble、SFD、帧长和IFG,帧格式如图1 所示,图2是以太网帧长部分包含字段。
。
平常所说的帧长是图2包含的内容,而不包含Preamble、SFD 和IFG这三个字段,那这三个字段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分别说明
2.1、Preamle——前导码
1、Preamle包含7个字节,由10循环组成,每个字节内容为:10101010。七个字节的前导码内容如图3所示。
2、 Preamle的作用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进行时钟同步。
3、当发送方发送数据时,加上这7个字节的前导码作为报文首部,发送给接收方;
4、当接收方收到10101010时,会按照协议规定,调整自己的字节时钟,准备接收发送方来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SFD(start of frame delimiter)——帧开始定界符
1、 SFD翻译为:帧开始定界符,长度为1B,内容为10101011。
2、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通知接收方,当收到11后边的内容时,不是同步信号了,是真正的数据了。
3、通常说的前导码包含了Preamle和SFD,一共8字节,但实际上是7+1,知道每个字节的作用即可。
2.3. IFG(inter Frame Gap)——帧间隙
1、IFG中文翻译为“帧间隙”,它表示两个Frame之间相隔大小。
2、发送端发送完一个Frame之后,不会立即发送下一个,而是等待IFG时间之后才继续发送。
3、最小的帧间隙是12Byte,即等待12字节时间之后再发送下一帧,这与CSMACD特性有关,避免冲突。
3、以太网带宽计算
计算上面图的帧(Frame)数量时,首先明确如下转换:
1、10M=10^7bps,
2、64Byte+20(8前导符+12帧间隙)=84Byte=672b,即一个64B的帧,加上帧间隙后为672b。
3、同理,128B+20=1488=1184b,一个128Byte的帧,加上帧间隙后为1184b。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10M速率64B的帧对应的帧数量为:10^7/672=14880,
100M对应的帧数量为148809,从testcenter测试仪中可看出。
3.1 完整帧长度
带宽指的是1s内处理的bit数量,公式为:带宽=速率帧长度。
以64B的帧长度为672b,10M的速率的帧数量为:14881,
根据公式:
带宽=帧总数 * 帧长度=14881 * 672=10 000 032 b= 10M;
同理148809*672=99 999 648 b= 100M
3.2 普通帧长度
假设我们不加上前导码和帧间隙,64B=512b;
10M对应的实际带宽为:带宽=512*14881=7 619 072b=7.6M。
这种方式计算出的值有一个专有名词,以太网有效负载带宽,它表示传输传输10M数据,有效内容只有7.6M,其他的都是以太网的消耗。
3.3. TestCenter上L1和L2速率
L1:指的是物理层速率,即加上帧间隙的速率;
L2(Total Tx(Rx) Rate):实际指的是L2速率(去掉帧间隙和前导码),即数据链路层的速率。
4、总结
1、完整的帧长度包含8字节前导码和12字节帧间隙;
2、前导码用于同步接收方和发送方bit流,表示有效帧内容的开始;
3、计算带宽时,使用完整帧长计算出的带宽和有效帧长计算出的带宽不同。
4、L1对应的是包含前导码和帧间隙的速率,L2对应的TotalTxRate(bps),不包含前导码和帧间隙的速率,
最后
以上就是负责高山为你收集整理的TCP/IP协议专栏——以太网帧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带宽计算 详解——网络入门和工程维护必看以太网帧长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TCP/IP协议专栏——以太网帧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带宽计算 详解——网络入门和工程维护必看以太网帧长中的前导码和帧间隙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