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直率短靴,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一个基于flask的web应用诞生 使用模板引擎和表单插件(2),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经过了第一章的内容,已经可以做出一些简单的页面,首先用这种方式做一个登录页面,首先要创建一个login的路由方法: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app.route("/login",methods=["GET"]) def login(): html="<form method='post'>" \ "<table>" \ "<tr><td>请输入用户名</td><td><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td></tr>" \ "<tr><td>请输入密码</td><td><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td></tr>" \ "<tr><td><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录'/></td></tr>" \ "</table>" \ "</post>" return html

这个页面返回后是一个简单的登录页,显示结果如下:

然后是一个登录的post返回页: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app.route("/login",methods=["POST"]) def loginPost(): username=request.form.get("username","") password=request.form.get("password","") if username=="test" and password=="123" : return "登录成功" else: return "登录失败"

输入test和123后,显示登录成功

功能上当然是实现了,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说,却很难说它是一个能够实际应用的程序,即使不考虑js脚本和css样式表,就从简简单单的维护来说,就是一场噩梦,比如说像增加一个验证码框,我想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愉快的工作。

所以,首先来说,我们要把页面html部分独立出来,这点,flask提供了jinja2模板引擎来实现。

jinja2模板引擎同样符合flask最基础的约定,即众多配置中都有一个基础的默认值,相对jinja2来说,有一个最重要的默认值,即模板文件放在templates文件夹,这个文件夹虽然可以自定义,但目前来说,使用默认值已经足够了。

好,首先在PyCharm的项目根目录创建templates文件夹,然后在文件夹内创建login.html文件,当然目录结构如下:

在login.html中输入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欢迎您登陆--牛博客</title> </head> <body> <form method='post'> <table> <tr><td>请输入用户名</td><td><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td></tr> <tr><td>请输入密码</td><td><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td></tr> <tr><td><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录'/></td></tr> </table> </form> </body> </html>

代码很简单,也名没有进行样式方面的美化,其实目前就我来说,仅仅是因为有了智能感知,就有足够的理由使用模板了,然后,对default.py的login方法进行修改代码为: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from flask import render_template #头部,引入模板渲染方法 @app.route("/login",methods=["GET"]) def login():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html") #渲染模板,默认找templates文件夹下的login.html文件

由于html模板内的代码和直接直接写在py文件中的一样,所以此时刷新页面,显示效果和刚刚相同,虽然显示效果没有明显的改观,但此时如果修改html中的某一元素,则会方便很多。

关于jinja2模板引擎还支持一些更强大的功能,比如使用index做一些说明:

基本用法

修改default.py中的部分代码为:

复制代码
1
2
3
4
5
from flask import render_template #页头,导入渲染函数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l",site_name='myblog')

index.html中的代码为: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site_name}}</title> </head> <body> <h1>这个站点的名字为 {{site_name}} </h1> </body> </html>

flask的render_template函数支持多参数,其中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模板名,之后可以提供若干参数,均为键值对,为模板中的变量提供数据。如此例子中,为site_name提供了myblog的值,而模板内使用{{参数名}}来表示一个变量

此时浏览器输入地址输出结果为: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myblog</title> </head> <body> <h1>这个站点的名字为 myblog </h1> </body> </html>

jinja2模板还提供了一些变量过滤器,如代码: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site_name|upper}}</title> </head> <body> <h1>这个站点的名字为 {{site_name}} </h1> </body> </html>

这时输出为: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MYBLOG</title> </head> <body> <h1>这个站点的名字为 myblog </h1> </body> </html>

常用过滤器如下

safe 不转义
capitalize 首字母大写
lower 转换为小写
upper 转换为大写
trim 去收尾空格
striptages 去除html标签

除此之外,Jinja2的变量还可以是一些复杂类型,甚至可以使用一些复杂类型的常用方法,如: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site_name[2:]}}</title> </head> <body> <h1>这个站点的名字为 {{site_name}} </h1> </body> </html>

这时输出为: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blog</title> </head> <body> <h1>这个站点的名字为 myblog </h1> </body> </html>

控制语句

控制语句是一个模板的基本功能,同样的jinja2也提供了相应的功能: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择 {% if name=='test' %} 这是测试 {% else %} {{name}},你好 {% endif %} //循环 <ul> {% for blog in blogs%} {{ blog.title }} {% endfor%} </ul>

除了这些基本用法,模板还为一些代码的重复使用提供了宏的功能,如将如下代码写入macros.html文件中

复制代码
1
2
3
{% macro render_title(blog)%} <li>{{blog.title}}</li> {% endmacro%}

然后在之前的模板中: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 import 'macros.html' as macros %} <ul> {% for blog in blogs %} {{ macros.render_title(blog) }} {% endfor %} </ul>

执行结果与之前的完全相同

Jinja2还提供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功能,即模板继承,这个个人感觉有点像java的sitemesh框架,它首先需要创建一个base.html的基模板: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OCTYPE html> <html> <head> {% block head %} <meta charset="UTF-8"> <title>{% block title%} {% endblock %} - 牛博客</title> <script src="http://cdn.bootcss.com/jquery/2.2.4/jquery.min.js"></script> {% endblock %} </head> <body> {% block body %} {% endblock %} </body> </html>

其中block标签的意思表示在子模板中可以修改,具体到此例子,则可修改的部分为 head,title,body。下面为子模板代码: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 extends "base.html" %} {% block title %}{{site_name[2:]}}{% endblock %} {% block head %} {{super()}} {% endblock %} {% block body %} <h1>这个站点的名字为 {{site_name}} </h1> {% endblock %}

此时执行结果仍为: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blog</title> </head> <body> <h1>这个站点的名字为 myblog </h1> </body> </html>

现在有了模板引擎,不管怎么说,仅仅就页面层来说,已经可以很轻松的做出一些不错的功能了,但很明显,现在的界面还不是很美观,下一章将把现在主流的前端框架bootstrap与flask框架进行整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最后

以上就是直率短靴最近收集整理的关于一个基于flask的web应用诞生 使用模板引擎和表单插件(2)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一个基于flask的web应用诞生内容请搜索靠谱客的其他文章。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169)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