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两位领军人物的迥异性格,深深影响着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发展路线。
三全发展路线图
1992年5月,三全食品厂始创。
1998年10月,郑州三全食品厂改制成立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
2001年4月,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三全进入上市辅导期。
2005年2月,三全的第一家快餐店——“有知有味”开业。
2005年,三全完成上市辅导期,并准备在当年上半年上市。
2006年5月,由于大规模股改,再融资与新股发行被叫停,三全上市的步伐戛然而止。
2007年1月15日,三全上市申请被拒。
思念发展路线图
1997年,思念食品厂成立。
2003年,思念整合收购了黄河大观,宣称将斥资14亿元进军房地产。
2002年11月,思念率先成为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供货商。
2004年11月,思念进军中式快餐,第一家“一江两岸”快餐店在上海开张。
2006年8月18日,思念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
2006年9月,思念成为“北2008年奥运会速冻包馅食品独家供应商”。
2006年12月24日,思念董事长李伟以41亿元资产,成为“2006润百富榜”河南首富。
开栏语
在某一区域内的同一行业,往往存在两家实力相当且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小到区域市场,大到世界各地,它们为争夺更多的
市场份额而互不相让。 但它们并没有置对方于死地,而是在竞争中形成良性发展,互相学习、借鉴,从而共同做大一个产业。这样
的企业,国外有洋快餐巨头麦当劳、肯德基,国内有奶业巨头蒙牛和伊利,河南有金星与奥克、三全与思念。 这一现象,在某种程
度上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成长方式。我们对河南本土的“双子星座”进行PK式解读,希望能为企业本身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后来者提供
模仿或超越的路径参考。 作为速冻汤圆的发明人,以及中国速冻食品产业的开创者,在十多年时间里,陈泽被视为行业“教父”
,他所掌舵的三全被视为“龙头老大”。
但是,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念)不安分的跳跃式发展,打破了中国速冻行业的原有秩序,挑战了三全龙头老大的地
位。
2006年,思念在海外上市,并且联姻奥运,成为北2008年奥运会的速冻包馅食品独家供应商。这两步,都走在了三全的前面。
此时的思念,甚至被媒体公认成行业的龙头老大,甚至有坊间传言:下一步,思念将收购三全。
事实上,人们不仅夸大了二者之间竞争的酷,也低估了三全的实力。对于三全和思念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值得关注的不仅是竞
争,还应当有合作。从中,可以看到领跑者对于行业发展大局的维护,同时也可以看到后来者的“非常之道”。
探路者VS超越者
陈泽说,他就像大雾中第一个开车的人,大家在他后面,别人只要看着他的尾灯,哼着小曲跟上就行了。而李伟,却做了一个超
越者。
但我们不能认为探路者保守,毕竟,他为后来者开拓了一条康庄大道。
陈泽开创中国速冻产业的故事,已成经典。
1989年,因为担忧“买不起儿子结婚的新房”,外科医生陈泽和爱人借了1.5万元,在郑州一个小巷子里开了家三全冷饮部。
一个外科医生创新发明的潜质,由此迸发。1990年冬季,陈泽出差到哈尔滨,看到当地人将包好的饺子放到户外冻着,随吃随取
,并且经久不坏。受此启发,他觉得如果将自己最擅长做的南方汤圆冻起来卖给北方人,必定大有市场。
经过不知多少次试验,陈泽终于在3个月后构筑了一个冷冻食品的完整技术链条,做汤圆的手艺加上东北冻饺子的习俗,陈泽
发明出了速冻汤圆。
由此,陈泽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产业。
当时的繁荣场面让陈泽记忆犹新。虽然几经扩大生产,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为了买到速冻汤圆,运货的车常常把厂门口堵得严严
的,甚至有的在厂门口等了十几天才拿到货。很多做零售的个体商人,也都挤到三全厂门口,等着提货。往往汤圆一到,都会引起一阵
混乱。
市场旺盛的需求,让三全得到快速发展。1995年,陈泽请来知名营销策划大师叶茂中实施了品牌策划。随后,“三全凌汤圆,味
美香甜甜”的广告频频亮相央视。
1997年,“三全”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三全凌汤圆被国家6部委列入“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族品牌”之一,被称为“华夏一绝
”,董事长陈泽也被称为“中华汤圆王”。
从外科医生到速冻汤圆的发明者,陈泽无意中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产业。作为探路者,陈泽使郑州成了速冻企业的大本营,最
多时,郑州有36家速冻企业。
正如陈泽所说,他就像大雾中第一个开车的人,大家在他后面,看他停就停,看他走就走,别人只要看着他的尾灯,哼着小曲跟
上就行了。他的错误别人不需要再犯,他的成功别人可以借鉴。总之,跟着他,别人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1998年之前的三全,完全是行业绝对的领跑者。但是,1998年之后的三全,感到了来自思念的压力。
思念成立于1997年,创建人李伟借来200万元,模仿“三全食品厂”在三全同一条街的斜对面建起了思念。第一年就产了800万吨,
实现产值600万元。李伟初步尝到了甜头。
在成立的第二年,李伟已经不再满足于跟在三全后面学步了。“跟着三全,永远出不了三全!”李伟在公司高管动员会上摩拳擦掌
,提出一个口号:“三年之内要超过三全。”
1998年5月,《大河报》上出现了一版“寻人启事”:“谁是最会做汤圆的人,我们给他50万元!”广告登出后,打电话的,登门
拜访的,毛遂自荐的人围了思念3天3夜。广告之后,一大批业内精英空降思念,企业名声也不胫而走。
思念随后进行了一场汤圆的“瘦身运动”,将汤圆由大变小,一改三全汤圆35克重的形象,改为专做仅重10克的“珍珠系列”小汤
圆。
小汤圆在大汤圆一统天下的市场里撕开了一个缺口。首战下来,思念大获全胜,当年生产小汤圆4000余吨,产值数千万元。
此时的三全,正在忙于生产35克的大汤圆,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1999年,思念产值突破1亿元,这个数字让三全震惊。做行业领头人多年的陈泽,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自己最熟悉的速
冻汤圆领域,竟然会闯出这样一匹 来。
陈泽说:“以前我是滚雪球优哉哉,慢慢往前发展,李伟是一跳一跳地往前,很快就赶上我了,这让我产生了一种紧迫感。”
刚赚了点儿钱的李伟随后一掷千金,请来唱过《思念》这首歌的毛阿敏做广告。靠着名人效应,思念汤圆很快也跻身名牌产品之列
。
同时,思念在产品线上再做文章,将汤圆继续变小,推出仅重3.5克的小小珍珠系列汤圆。3.5克重的汤圆是个什么概念,体积比碗
豆还小,此举在市场中同样掀起了抢购狂潮。随后,思念又买下河南当地有名的灌汤水饺秘方,推出了速冻水饺,同样一炮走红。
一系列的成功运作之后,思念从勉强度日的小公司,一跃成为了行业的老二。2001年,思念的销售额达到了2亿多元,占地400亩的
工业园也破土动工。
开业当日,陈泽应邀前去祝贺,看着30出头的李伟在人群中春风得意的样子,他不禁连连感慨“后生可畏”。
稳健三全 VS 思念速度
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稳健往往被视为保守。但是,过于追求速度,最终还要再为基础补课。
性格决定命运。人如此,企业也如此。
陈泽和李伟各自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并成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陈泽稳健,三全稳健;李伟善于冒险,思念也
善于冒险。
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只速冻粽子都出自三全。在这些荣誉背后,是陈泽创业的艰辛。刚生产出速冻汤圆之后,为了推销产
品方便,陈泽4000元买了一辆昌河面包车,车里装上冰箱,煤气灶,锅碗瓢盆,他自己开车,走南闯北地去推销产品。到一个地方,
他就把汤圆煮出来,给商店负责人尝尝。
就是依靠陈泽的“闯劲儿”,他渐渐打出了一个庞大的速冻食品市场。
自从三全创立以来,三全的业务和精力都专注于速冻食品。同思念相比,三全还对速冻食品进行了细分。比如把速冻食品分成了状
元高系列和三全系列。除此之外,还推出了常即食的粥类及套餐,甚至还有军用食品。
1998年,三全产值已经突破亿元大关。此后,针对多元化之风,三全始终把自己的业务专注于速冻食品行业。虽然期间,三全强劲
的对手——思念左突右冲,甚至冒险涉足房地产业,但三全稳健保守的经营作风并未轻易改变。期间,陈泽的两个儿子也多次劝他走
多元化,陈泽都始终不为所动。
在10多年的经营中,陈泽不搞大笔贷款,不搞一次到位,而是像滚雪球一样,“因为我是私营企业,投入的钱都是自己的,首先
要考虑产品是不是卖得出去。所以每年的销量我都要有意留下点儿缺口,让客户感觉到货很紧俏——我宁肯自己的汤圆不够卖,也不能
生产出来卖不出去。”
多年来,三全不仅获得了速冻产品的极大丰富,同时还获得了行业话语权。
三全和思念是竞争者。
李伟在他的公司还经不起风雨洗礼时,就喊出了“三年之内赶超三全”的口号。他相信,行事稳健的陈泽是“开着拖拉机在跑,
只不过早跑了几百公里,而自己现在是开着奔驰车狂追”。
凭借1999年的出奇制胜,2001年,思念故伎重施,推出“秀才”系列速冻水饺。李伟自信,同样采用“江秘方”的水饺肯定会在
业内再度呼风唤雨。
但有了此前的教训,这一次三全展开了积极的阻击。
2002年7月,三全再次请来策划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了CI系统;与此同时,加大了产品线的创新力度,成立了十几个产品研究室,
对产品线进行了细分,一举推出了汤圆、水饺、包子等数十个品种。特别是重拳推出了“状元”系列。甚至在思念引以为傲的小汤圆产
品上,三全也一连摆开7个品类。
“状元”对“秀才”。三全的积极阻击,让三全的营销人员士气大振,出征会上都贴上了“壮士饥餐虏肉”的标语……
三全一发力,思念便有些招架不住。尽管思念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冲劲儿,有胆识,但是它在渠道建设管理和运作机制上,远没有
达到坚实的积淀,同“龙头老大”三全还有一定的距离。据称,最后还是李伟托人给刚满60岁的陈泽捎来话,“祝老爷子身体健康”
,事件才得以平息。
“思念在产品的创新上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在终端展示和渠道建设上仍然要逊色于三全。”时至今日,思念方面仍觉得自
叹不如,甚至觉得,“三全肯定有高人相助”。
一场激烈的较量之后,三全不仅稳住了阵脚,自己的产品线也得到了丰富。同时,陈泽对李伟也抱以长辈的宽容。其后三全有什
么重大决策时,陈泽甚至还邀请相隔不远的李伟来“旁听”,并称自己只想做大行业,不想与人结怨,“三全的大门永远对思念和李
伟没有秘密”。
三全和思念由竞争者,变成了合作者。随后在2001年10月,联手发动了一场漂亮的“上海十月革命”。
正如媒体报道,多年来上海市场由台湾龙凤、海霸王把守,三全一度进攻,但终因势单力薄败下阵来。针对龙凤、海霸王的大包装
,三全、思念一改品牌产品的传统套路,卖起了散装食品。三全的销售人员散发着散装好处的传单,思念的销售人员则在后脚补充“价
格便宜,量也足”。两个同样来自河南的名牌产品放在一起卖,并同时采取了降价策略。
此招极具伤力。半年后,当龙凤、海霸王降价,并推出散装时,为时已晚,阵地失守。
合作最终双赢。上海一役,三全和思念战友之情倍增;同时,思念无形之中成为三全发展中的醒者。其后,三全与思念的竞争“
更多的是形势上的需要,而无实战的真刀真枪”。
2001年,三全推出了三全凌粽子,宣称在浙江省武义县采购了大批的竹叶包粽子,意在使粽子散发“天然原香”;一个月不到,思
念也推出了一种“竹叶包装的粽子”,甚至在商场、超市里面树起了真正的竹子。两者一时交映生辉。
2003年,三全推出了早点早餐食品;随后,思念也推出了早八点系列早餐食品。“如果不注意看,还以为是一家的产品,连价格都
一模一样。”不少消费者说。
三全和思念微妙的竞争合作关系,使国内速冻食品行业得以健康地发展,并保持着少有的默契。
无论这种“对弈”是偶然还是必然,两个企业因此都走上了共赢的道路:通过明争暗斗的较量,促使双方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经营体
系,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因此,将其他竞争者远远地隔离在主要利润区之外。
据有关报道称,目前“三全”、“思念”两个品牌的销量已占到全国速冻食品市场份额的50%左右。
最后
以上就是迷你冬日为你收集整理的三全和思念的故事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三全和思念的故事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