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直认为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可描述化、可程序化的一部分,而人类的智能是人机(物)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
智能生成的机理,简而言之,就是人物(机属人造物)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叠加结果。由人、机器、各种环境的变化状态所叠加衍生出的形势、局势和趋势(简称势)共同构成,三者变化的状态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顺有逆,体现智能的生成则是由人、机、环境系统态、势的和谐共振大小程度所决定的,三者之间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干涉效应,或增强或消除,三位一体则智能强,三位多体则智能弱。如何调谐共频则是人机融合智能的关键。
智能这个概念就暗含对整体、对无限的关系。针对智能时代的到来有人提出:“需要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和认识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行为时空原则”,如传统的人、物、环境关系等。当人们进行一段智能活动时,一般都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关键点/处修正或调整,通过局部与全局的短、中、长期优化预期实时分配权重于各种数据信息知识处理,更多的是程序化+非程序化混合流程。而机器智能则很难实现这种随机的混合应变能力,确定性的程序化印记比较突出,像阿尔法狗/元/star这样比较优秀的智能系统,主要赢在边界明确的计算速度和精度上,对于相对开放环境下的博弈或对抗则没有封闭环境下表现的那么好,甚至会很不好。真正的智能不仅仅是适应性,更重要的是不适应,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可能性,智能很可能不是简单的顺应、适应,更重要的是不顺应、不适应,进而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可能性:自由、同化、丰富、改变、独立。图灵机的缺点是只有刺激~反应,没有选择;只有顺应,没有同化机制。
世界是由联系构成的,还是属性构成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应该是由两者共同构成的吧!?《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句正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这里说到“反者”相对于“正者”,也有“往返”的意思;而“弱者”是相对于“强者”,有了反者才有正者,这叫做阴阳。反者道之动,“道”这里用一句非常讲究的话来说明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弱者,强者都是阴阳。有了阴阳道才能动,才有作用。
信息化本质是计算事实,智能化则是认知价值。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结构)是认知计算,从知识到信息到数据(解构)是计算认知。若把智能看成语言,那么人工智能像是语法,人类智能更像是语义、语用。语法基于规则、统计和概率,而语义语用则是基于一种人们之间使用有意义元素组成的约定,潜意识里的约定俗成,比语法更为跨界、灵活,而且人们目前对它的规律还未形成有效的规则认知,于是它便成了复杂性事物。符号化是规范性语法的表征,情境化是自然性语义的依据。个境与群境有还原成分,也有新异元素,理解智能的难点之一就是内外一多共存的交织干扰和影响。把任何时间地点任何信息送給任何人转变为在恰当的时间地点方式信息送到恰当的人手里就是智能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全局,人是机的升维,机是人的降维;在局部,反之。因为全局涉及到的是异构事物、非家族相似性,而局部相反。对人类的智能系统而言,围棋的作用还仅仅是局部的局部。
人工智能的最底层技术是二极管的0、1二元逻辑,人类智能的最低层技术是人的多元意向(非逻辑)。人类智能则是艺术,人工智能主要是技术。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工具,很多人却把它当成了万能的钥匙,更有人把它想象成了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和圣诞老人,而忽略了人智慧的作用! 人类智能是一种涉及感性(尤其是勇敢)更多的智能,在紧急态势迅速变化时,一个人由情感而非思维支配,因而理智需要唤起勇气素质,继而在行动中支撑和维持必要的理智,在人类智能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有序/无序之间的创造性张力,如在很多情境下,你所看到的同一事物(如苹果或1小时)往往不同,主动看、被动看、半主动看都不一样。人工智能常常容易形成的偏见,从规则的知识图谱中提取出先验和常识,并将之作为约束条件引入生成模型,可能会让智能程序的运行大打折扣,所以如何把人的模糊感知、识别与机器的精确感知、识别结合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休谟之问是从事实推不出价值来,可是,这个世界却是一个事实与价值混合的世界,不知从价值能推出事实吗?汉字就是智能的集中体现,有形有意,如日月人,一目了然;西方的拼音字常常无形无意,逻辑类推。智能的本质就是把意向性与形式化统一起来,所以汉字从象形到会意的过程就是人类自然智能的发展简史……汉字的偏旁部首就是一种类的封装,把强相关的字聚在一起。如果说人类造字是语言表征的封装积累,那么人类造智则是思想意识的拓扑延展。
智能不是百科全书,而是包含了不少的虚构和想象,不仅是分类,而且还要合类,不仅合并同类项,而且要合并异类项。
智能产品系统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人工智能一般是逻辑(家族相似性)关系,人类智能常常是非逻辑(非家族相似性)的。未来的智能是在特定环境下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即人机融合智能。人机融合智能不是人工智能,更不是机器学习算法。同样,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也不是人机融合智能,人机融合智能是人机环境的相互融合,是知几(看到苗头)、趣时(抓住时机)、变通(随机应)。人机融合智能是随动,不是既定,其中的“知己知彼”中的“知”不是简单的态势“感知”,更是态势“认知”。认知是从势到态的过程,感知是从态到势的过程。认知侧重认,信息输入处理输出流动过程;感知侧重感,数据信息的输入过滤过程,认知涉及先验和经验等过去的感知,所以态势认知包括了以前的态势感知。人工智能的一个双刃剑,计算越精细准确,危险越大,因为坏人可以隐真示假,进行欺骗,所以人机有机融合的智能更重要。客观而言,当前的人工智能基本上就是自动化+统计概率,归纳演绎的缺点是用不完备性解释完备性。
毕加索曾透露:“绘画不是一个美学过程,而是......一种魔法,一种获取权力的方式,它凌驾于我们的恐惧与欲望之上。”看懂了毕加索的作品,就能理解毕加索想要表达的“魔法”,并且把它化用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尤其是智能领域和人机融合智能领域。
剑桥渐渐过去,北京渐渐到来! 然而,美好的事物也许总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吧......
最后
以上就是长情羽毛为你收集整理的即将出版《追问人工智能:从剑桥到北京》一书的读后感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即将出版《追问人工智能:从剑桥到北京》一书的读后感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