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慈祥钢铁侠,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美学心得(第二百四十三集) 罗国正,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美学心得(第二百四十三集)

罗国正

(2022年11月)

 

3033、清朝画家黄钺,是安徽涂县人,乾隆时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工诗文书画,尤善山水、花卉画,享年有九十一岁。用美学的各项指标去衡量他的人生,都是得分甚高,综合评价:非常优秀。其中任何一项,都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下面将他的主要绘画美学观点摘要如下:

1、画家先要“耳目既饫”,“了然于胸”,经“寓目”,入“心得”,至“造化在我”,得“天地古今,出之怀抱”。

2、在创作时能意、思、气、神、魄力兼到。

3、“意居笔先”,以“苦思内敛”,达“幽况外颁”。

4、“气厚乃苍,神和乃润”。

5、“魄力破地”,方“天为之昂”。

6、“意”之极,则“纵意”或“无意”,才进入化境。“纵意恣肆,如尘冥冥”;“意所未设,笔为之开”;“偶然得之,夫何可加”。

7、“天倪所动,妙不能已”;“兴尽则返,贪则神疲”。

8、“六法之难,气韵为最”,“读书万卷,庶几心会”。

9、“造境无难,驱毫为艰”。

10、“腕有古人”,“机无停留”。

11、“自本自根,亦经亦史”。

12、“听其自然,法为之死”。

13、“妙在画外”,“如音栖弦,如烟成霭”,“天风泠泠,水波濊濊,体物周流,无小无大”。

…………。

黄钺非常重视画家耳濡目染的丰富感受和读书的文化修养,并将其内化为心得,使之在创作时,运用主观能动性将感受、心得熔铸入画幅里,这过程体现出意、思、气、神、魄力诸要素兼到,实现“幽况外颁”后,达到气厚神和的境界,给人“苍润”的审美享受。他主张画家要 懂得和善于运用“意”之极和有这样的魄力、气势,才能进入“化境”。这正如他所说的,“魄力破地”,方“天为之昂”,意之极,才有“纵意”或“无意”。他强调画家创作,要把握好人的“灵感”、气机和兴致的时机,“纵意恣肆,如坐冥冥”,“意所未设,笔为之开”,“偶然得之,夫何可加”,“天倪所动,妙不能已”,“兴尽则返,贪则神疲”。他这些理念、经验,应该是有丰富经验的书画家都体验过的,尤其吻合顿悟画派的画家们很多时创作所出现的情况。我觉得,黄钺高明之处,不但知道“笔在意先”,还强调“意所未设,笔为之开”,“偶然得之,夫何可加”这观点,在很多画论中是少见的。这涉及到绘画中渐悟与顿悟的关系,意与行的可顺可逆的认识论范畴。事实上,有丰富经验的画家,尤其是绘中国画的画家、书法家是有这方面的经历的,问题是有无在理念上有所归纳。他主张画家要多读书,这是古今中外很多画家的共识,因为多读书的人,作品才易“画如诗”,有思想内涵、有意韵。他重视师古,又强调创新,即“腕有古人”,“机无停留”,“自本自根,亦经亦史”,“听其自然,法为之死”,他将学古人与创新的关系,讲得透彻。他推崇绘画的美学境界是“气韵”,“妙在画外”,“如音栖弦,如烟成霭”,“天风泠泠,水波濊濊,体物周流,无小无大”。他将“气韵”的意境比喻得生动贴切。

黄钺绘画美学思想的谱系里的核心是:强调创作主体中心地位,将学习古人和自己的见闻、创作中的感悟,内化为自己的心法,“自本自根”,以意之极,抓住创作的灵感、气机、契机,追求渐悟与顿悟创作的卓越,以达到有自己特色的、有丰富“气韵”的作品,当审美细究时,作品里“亦经亦史”。

 

3034、清朝画家王学浩,是江苏昆山人,乾隆时举人,享年七十八岁。他主要的绘画美学观点如下:

1、“六法一道,只一写字尽之。写者意在笔先,直追所见,虽乱头粗服,而意趣自足。或极工丽,而气味古雅,所谓士大夫也。否则与俗工何异?”

2、“作画第一论笔墨”,要有情趣,笔墨精妙,“画中设色”,是“补墨之不足”。

3、“画以造化为师”。

4、“画以山水传神”。

5、学古人在“看其用笔如何,积累如何,安放如何,偏正如何”,以静观照,得奥妙。

读到王学浩的观点,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多是似曾相识。将黄钺与王学浩的美学观点作比较,明显发现这时期的进士与举人的水平差别很大。黄钺有较多自己的创见,而王学浩基本上是照搬前人的观点,主要反映在临摹古人和自然上。王学浩是一个比较清高的人,因家境富裕,绝意干禄,性格恬淡、旷达、闲适,爱游山玩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燕、秦、楚、粤他都遍游,令不少画家羡慕不已。这样的条件,本可以有更大的艺术、美学成就,还是另有原因?他著有《山南老屋画论》。

 

3035、清朝曲论家、学者凌廷堪,自幼家贫,少异禀赋,读书速度特快,稍长,就能工诗文及骈文,兼长短句,因仰慕同乡戴震的学术,又研读经史,三十五岁(乾隆五十四年)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教职,任宁国府学教授,后因母丧,到徽州,曾主讲敬亭、紫阳书院,为修改词曲,到扬州寄居,又授阮元聘请,为其子之师。晚年肢瘫痪,毕力著述十余年。他是个非常博学的人物,可以讲,他一生都是与文化、学问打交道。享年五十四岁。他的主要美学思想如下:

1、“律吕”本是“纤儿学语亦能讴”,作为演唱

艺术,它的本质与精神相通。“区区竹肉寻常事,认取乾坤万里流。”

2、杂剧多与史实违背,其“关目往往有极无理可笑者”,正是“明其为戏”的创作基本原理。

3、“近之作者,乃以无隙可指为贵,于是弥缝愈

工,去之愈远”,“是戏妄参详,撼树蚍蜉不自量”。他认为戏曲语言合本色为贵。

4、“玉茗堂前暮复朝,葫芦怕仿昔人描。痴儿不

识邯郸步,苦学王家雪里蕉。”他以此诗讽刺一些文人学徐渭、汤显祖而不得其神。

凌廷堪的曲论表达出民族戏曲的美学观,明显地影响了后世的评论家、鉴赏家。他出身贫苦,志学有成,主动不在政坛打滚,应是深知没有强大的满清人背景和强大的官场后台,在宦海生涯中是难以有较大发展,所以选择文化事业,从政不是他的优势,这大概是他理性的选择。可惜天妒英才,正是他大展才华之时,才壮年就得肢瘫痪,转为毕力著述,才五十四岁就英年早逝。像他这样有见地的人,如果能健康延年多几十年,留给世人的哲学、美学思想将会更丰富,而现实的结果,常常是残酷的,给人的启示,也是深刻的。

 

3036、清朝文学家恽敬,是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乾隆时举人,官至南昌府同知,政署吴城,后因忌者诬劾,以失察去官。恽敬家族内有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和传统,他的先祖恽向是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大家,族祖恽南田为武进画派创始人,应有家族文脉的作用。恽敬在文艺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文,在没骨花卉画法上,也有内容丰富的花鸟作品留世。他享年六十岁。

  恽敬的散文美学思想主要有:认为只有尊儒的

“道统”、“文统”是不能使文学自由发展的,他肯定道、墨、法、名、阴阳、纵横、杂、小说等诸家在发扬传统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成就,“其得者,穷高极深,析事剖理,各有所属”,“故曰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可以通万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蔽而经义起,经义蔽而文集溢。”说出了儒家与百家此消彼长的现象。也讲明了“百家”是散文写作成功的重要路径。他指出了古文由深厚、坚韧、宏大走向单薄、虚脆、狭小的原因。他认为桐城派的作家存在着脆、小、薄的缺点。他强调为文先立本,作家要重视自身修养,“其心严而慎者,其辞端;其神暇而愉者,其辞和;其气灏然而行者,其辞大;其知通于微者,其辞无不至。”他认为:“古大家名家所作自性情流出”,“古文之诀,欧阳文忠公已言之,曰多读书,多作文耳!然必有性灵、气魄之人,方能语小则真凑单微,语大则推倒豪杰。本源秽者文不能净,本源粗者文不能细,本源小者文不能大也。”在散文技巧上,他说:“其机如弓弩之张在乎手,而志则的也。”

恽敬对作文持开放、兼容百家的态度,对作家的本体、求实、求美高度重视。可以说,他的理念在当时是相当先进。这也是作文的古典主义时代临将结束,现代主义时代快到来的前奏。中国古代文人将古典主义的文艺作品发展精美到几乎无以复加的地步,到“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白话文、新文化时期,才开出了现代主义文章的宏大新局面,历史进入了伟大的时代!

 

3037、对于人类一些是隐性的事物,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显性的事物。尤其是在世上已发生了传奇故事的动物,人类应从仿生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可能会得出惊人的发现,人们由此可以大步地推进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这也为审美的进步提供能量。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詹邓   严建中)

最后

以上就是慈祥钢铁侠为你收集整理的美学心得(第二百四十三集) 罗国正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美学心得(第二百四十三集) 罗国正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2)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