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糟糕秋天,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七集) 罗国正 (2020年12月),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七集)

罗国正

(2020年12月)

2957、我有闲时,找些好诗来读读,并细看诗歌的注释,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增长很多语言文化、历史等知识,还经常令我心潮激荡。然后,根据诗的意境和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书法表现出来,争取能够创作出一幅艺术品,写得满意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有朋友来求幅字,一写对方就很喜欢,这涉及文字有诗意,字体有书法艺术韵味的问题。这种习惯,经长期积累,自己觉得开始懂点诗,也可以写点诗,书法也进步了,可以创作一些书法作品。审美水平在其中也提高了,有了不少美学心得。人的心胸也开阔了,情感也丰富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会更加强烈。诗歌对人类的作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七集) 罗国正 (2020年12月)用其实很大的。我在这里介绍一位诗人,他在世时,雄霸诗坛,名倾朝野,有大量的追随者,可谓盛极一时,到了今天,我相信绝大数人都不知道有这个人,而《唐诗三首》里任何一个诗人,人们都耳熟能详,为什么呢?非常值得人们从多个角度深思。正因为这样,把这个诗人及他的诗作、美学思想拿出来探讨一下,才显得有点意思。下面先看看他写的一首诗:

蟂矶灵泽夫人祠(二首选一)

霸气江东久寂寥,

永安宫殿莽萧萧。

都将家国无穷恨,

分付浔阳上下潮。

此诗是康熙二十四年,王士禛奉使广东,祭告南海后北返,经长江时作。蟂矶:在安徽芜湖江岸,片石傍江,上有孙夫人祠。灵泽夫人:刘备夫人,孙权之妹,后人建庙,称之为灵泽夫人。江东,三国时属东吴。永安宫,在今四川奉节县境,刘备所建。章武三年,刘备病殁于永安宫。大书法家、大画家徐谓在灵泽夫人祠撰下著名的对联:“恩亲落泪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王士禛这诗,浑括其意。两位足够重量的人物,留下优秀的作品,一联一诗,为此祠增辉。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既消磨掉很多痕迹,但动人的业绩,又会不断地将故事叠加,被后人放大、传播,显得更加厚重,更多韵味。

要读懂一首诗,多么的不容易,里面包含多大的信息量,与之相关联的事物也很多。读者要有文学修养,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诗涉及到人物的地位、个性等等,作者的状况等等,在什么情景下写出这首诗等等,……。中国有多少好诗?世界有多少好诗?读之不尽!每一首好诗,都有它的意旨,都用精妙的语言组成,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引起灵魂的感动,使思想增添养分,让人得到艺术魅力的熏陶。虽然如此,只要人们带着精神美餐的心情,有闲就品味一两首诗,日积月累,也会读了不少诗,人也在阅读中内涵渐渐丰富,兴起还可以自己也写写诗。渐渐地提升着美学境界。

王士禛,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恒台县)人,是顺治进士。入士途后,官运亨通,官至刑部尚书。康熙曾两赐御书“带经堂”和“信古堂”。他的美学思想是力主“神韵”。强调诗歌要有清远的意境之美。他一生著述甚丰,他在《池北偶谈》卷十八中有这样的表述:“汾阳孔文谷云:‘诗以达性,然须清远为尚。薜西原论诗,独取谢康乐、王摩诘、孟浩然、韦应物,言‘白云抱幽石,绿筿媚清涟’,清也;‘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远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清远兼之也。总其妙在神韵矣。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不知见于此。”他在《跋门人黄从生梅花诗》中说:“须知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总的来讲,他是推崇冲淡、自然、清奇。主张出入百家、自成一家。还提倡铺陈议论,根柢学问,并赞赏豪放激昂之作,将诗的“神韵”比喻绘画的“逸品”。这些都反映了他的重点主张“神韵”的心境中,还有相对应范畴的审美观念,他对我国民族美学理论,从他的角度,作出了总结。对以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人将他的著作编为《带经堂诗话》三十三卷。王士禛享年七十七岁。为官,为诗人,著作甚丰,有较多的美学思想,留下阵阵诗歌、美学理念的清香给后人,可谓不简单。

2958、宋荦与王士禛齐名,清朝诗人、画家,精于鉴藏,河南商丘人。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享年七十九岁。他的美学思想主要有:“画虽小艺,其用最大 ”;其用在“适吾心”,“当尘埃劳劳中,忽得画名,便加置身长林巨壑,心为一洗 ,或对古名贤高士,则肃然起敬”。他又说:“二米落笔天机到,元晖得意图云山。画本何处任抚取,金焦烟雨空濛间。”他重视师法自然和天赋对艺术创造的作用,并说“华亭天授非人力,六法何妨有未工。多少画家三昧语,留题断纸故麻中。”他认为画家与文学家有共通之处:“华原雪景特雄奇,韩碑杜句取相况,解道文人即画师。”他主张:古人各有特长,应予尊重:“平生不识洪谷子,馀子丹青各有长。却讶华亭真放胆,竟从酒肆贬长康。”他对绘画提出了多个审美标准:天骨、移情、朴淡、古秀、清苍、秀润、神髓、风致等,他特别喜欢雄奇的风格。他认为画家应多与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交往切磋,从中提高和扩大见识,丰富艺术修养。他说:“远度具妙笔,居胜地,江山吞吐,人文切磋。其以画得名,非偶然也。”他喜欢玩石头,“各以其形象名之,而系以赞”。“端溪之良,曰鹦鸽眼,兹石信美,实为楚产,足见造物,好丑无限,人为地囿,对之渐郝。”下面选一首他的诗,给大家欣赏:

海上杂诗(三首选一)

杰阁从前代,

平看碧海流。

千年留碣石,

一发辩登州。

渐送斜阳落,

风传绝塞秋。

倚阑.聊咏志,

俊鹘下荒洲。

这首诗是宋荦经过渤海时所作,写关内汉人远居关外,怀念故乡之情,以儿子问爷乡语,衬出久居,情真意切,构思曲折。杰阁:高阁。这里指蓬莱阁。阁在山东蓬莱县北丹崖山巅,临大海,云烟缭绕,如仙境。阁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明代曾扩建,故谓从前代。碣石:山名,秦始皇、汉武帝先后曾登临碣石以观海,曹操东征归来,曾作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发:犹一线。登州:今山东蓬莱县,临渤海。绝塞:极远的边塞。这里指山海关外。俊鹘:英俊的鹘鸟,即善飞、性凶猛的隼。

《二家诗钞》评:荦诗“含吐蕴籍,标格隽上,如良玉之温润缜密,而精采四照也。”评语虽中肯,也带同僚相捧之意,而宋荦也非常有自知之明,认为不敌王士禛,便说“绵津三舍避渔洋,新屋诗题讵敢当。”

纵观很多成功的文学家、书画家,很多除了在朝廷上有、或曾经有过一定的职位外,主要是文化底蕴非常之深厚,勤读书,阅历丰富。就拿宋荦来说,他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这绝对是大官,他官场的资历、经验非常丰富,去过很多地方,同时又精于收藏,爱诗善画,又玩奇石等,可谓站得高,看得远,思路比一般人宽阔得多,自然他的审美意趣就具有多样性和奇特的地方。但这批文学家、书画家,由于都处在同一文化系统里,基本上在青少年时亦步亦趋地勤学苦练前人、并被当时社会尊捧的东西,大家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自自然然地将这些东西充塞满了灵魂,有的内化为心法,所以,从文学艺术创作的角度看,绝大部分都是“老套路”。若有根本性的突破,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如此,每代人都有一定的自己特点,都有小小的突破,历史就是在这样的不断积累中前进、发展。

2959、颜元是清初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教育、行医,晚年是肥乡漳南书院的主讲。他的美学思想主要有:

1、礼乐,君子所以交天地万物者也,位育着落,端在于此。

2、他认为把握音乐是一个过程,分三个阶段:学琴、习琴、能琴。“歇得其调,抚娴其指,兹求中音,徽求中节,声求协律”,这谓之学琴。“手随心,音随手,清浊、疾徐有常规,鼓有常功,奏有常乐”,这谓之习琴。“弦器可手制也,音律可耳审也,诗歌惟其所欲也”,“心与手忘,手与弦忘,私欲不作于心,太和常在于室,感应阴阳,化物达天,于是乎命之”,这谓之能琴。

颜元这些观点,反映出他注重确定目标、注重实操,分阶段进行,最终达到创作自由的境界。他主张在琴的领域分三个阶段。其实很多艺术的修炼的思路和过程也是如此,只是分三个阶段、还是五个、或九个、甚至更多阶段的问题,其它领域的道理,也有相近之处,举一反三。

2960、石涛是清朝著名的画家、画论家。原姓名是:朱若极,五岁削发为僧,免遭被杀,得以存活。从出生到逝世,充满故事,在这里不详述,有兴趣者,可专门找他的生平介绍来看。从美学的角度看,他的阅历和知识结构,非一般人所能比的。他有多个名师指点,云游四方,遍览海内名山大川,喜爱自然风光。他的美学思想融合儒、释、道、楚骚文化,提出了很多深刻的美学命题,下面列出其主要的观点给大家欣赏:

1、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2、夫一画,含万物于中。

3、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也;字画者,一画后天之经权也。

4、太古无法。

5、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6、至人无法。

7、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8、我自用我法。

9、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

10、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能不令欣赏家一时噱绝。

11、不似似之。

12、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

13、搜尽奇峰打草稿。

14、墨非蒙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

15、“师古人之迹”,更“师古人之心”。

16、今人古人,谁师谁体?但出但入,凭翻笔底。

17、笔墨当随时代。吾自行一家之言。

18、他认为山水画家,要远尘、脱俗,“尊受”自然景物,“画者必尊而守之,强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

……。

石涛的美学观点,常用喻意的手法来表达宇宙生成和绘画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传统的美学观。他强调画家的审美灵感和激情。他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言,从古至今都成为很多画家的格言,不少文章也引用这美学命题,也说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臆造性特征,也是画家蒙养灵气的美学境界的修炼。他非常强调体验生活,通过把握生活之“神”,使笔法挥洒自如。他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继承的重点放在既师古人之迹,重要的是能师古人之心。画家要练出身与心、手与笔、笔与墨、心与迹、景与画等等达到协调、和谐,才能远尘、脱俗,如此等等,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高度美学概括。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最后

以上就是糟糕秋天为你收集整理的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七集) 罗国正 (2020年12月)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七集) 罗国正 (2020年12月)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54)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