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美学心得(第二百二十九集)
罗国正
(2021年10月)
2999、清朝鉴赏家陆时化,字润之,号听松,是江苏太仓人。他的美学思想,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研究。现将他的观点摘要如下:
1、他强调先天文化之根。认为书画家的作品之所以不朽,“其人必有宿根,钟山川灵秀而生。”又有后天“加之以博览,积之以苦功,然后成此慧业。”
2、“画有着意而精者,心思到而师法古也”。
3、“有着意而反不佳者,过于矝持而执滞也”。
4、“有不着意而不佳者,草草也”。
5、“有不着意而精者,神化也”。
6、“有临摹而妙者,若合符节也”。
7、“有临摹而拙者,画虎不成也”。
8、“有自出心裁而无可取者,作意经营而涉杜撰也”。
陆时化的观点,实是经验之谈,归纳得很到位。每幅作品的生成,都是创作主体的先天结构、后天结构、心理结构、当时创作的身心状态、当时不可复制的创作情景等所决定的。如果将艺术创作,作为一种业余的爱好,怎样玩都不应有什么大问题。如果要立志成为在艺术史上有崇高地位的艺术家,这就须要天分加后天的努力。我亲眼见过很多文学家、书画家,确实非常勤奋,他们能想到的什么法宝都用尽,吃奶的力都使出来,废寝忘餐地奋斗,从青少年到老年一直如此,结果成就不大。这是他们心中所好,没有办法。如果是从理智地、正确预测结果来选择当初的志向,这是否明智呢?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从我的对现实观察和自己的体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若要在文化领域有大建树,确实须要天分。例如,世界著名的画家,梵高就非常明显是这样的。当然,勤奋是非常之重要,一般人非常勤奋,也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但离载入史册的距离还很远。除勤奋到疯狂的程度,使脑门洞开,偶然会有个别现象,达到了巅峰境界,但对身心健康损伤很大。有的明显是患上严重的疾病,其中包括精神上的疾病,寿命也不长。更何况绝大部分的人,是不可能达到巅峰境界的,而白白地将生命消磨掉了。除有特殊使命外,或需要作出牺牲而为集团、民族、国家、以至整个人类作出奉献外,我认为,一般情况下,以牺牲主体的根本,来换取客体的光芒,并以这光芒折射到主体上,是不理智的,不值得提倡。搞文化艺术,还是道法自然好。这样,可以避免艺术家过早消亡的悲剧。
陆时化的观点,也说明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字如其人”的说法,不仅是指艺术创作,其作品是人格外化,对创作主体作出了定性定调。还明显体现出具体作品在完成过程中,创作主体的身心状况,当时的思想、意念、体能、情绪、气场等的细节情况。现在不少人自吹自擂,查实,你随便写一幅作品出来,善于审美的人,就对你较为清楚了,你的境界就体现在你的作品上,你吹到自己是“宇宙级的大艺术家”都无用。
大家要明白这样的道理: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内的专家都佩服你,才算成功。因为外行人根本就不懂得业务,不懂得较系统的审美标准。问题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同行也互相排斥、互相攻击。查实,每一行都有着价值的驱动,欺骗外行人的事,时有发生。书画领域也是鱼龙混杂,从我的观察中,比较明智的人士,虽然他们对书画艺术不太懂,需要一批价钱较高的书画作品时,他们有一套办法分辨出你是真书画家还是假书画家。第一,将这些作品拍摄,或带真品给著名院校的专家、教授朋友给审美意见;第二,问作者有没有自己的书画集,通常较成功的书画家会有出版过较像样的书画集;第三,去书画家的创作室看看,较成功的书画家都有较像样的创作室;第四,问你有没有举办过书画展,办了多少次?提供相关资料;第五,就更深奥些了,跟你聊书画艺术史、美学、创作意图和理念等等。如果以上的东西,你一样都没有过关,然后认自己是什么书画大师,拿出什么证件证明自己如何了得,还有用吗?
回归陆时化第二个观点的研究:“画有着意而精者,心思而师法古也”。一般多认为过于着意,作品显得工,缺乏灵气。这里陆时化却认为,有存在因着意而精的作者、作品。陆时化是对的。尤其是工笔画、正楷字的作品,或临摹高难度的书画作品等,高水平的书画家会因着意而精,作品还带很多灵动、灵气,还有强大的气场感。
第三观点,“有着意而反不佳者,过于矜持而执滞也”。陆时化指出了大部分书画家及作品普遍存在的通病。用书画修心养性,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问题解决得好,修心养性已经成功了大半。创作时一过于着意。心手缺乏灵动,胆气不足,容易将脑海里寄存的版本,惯性地、机械地重复、临摹,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而不是因此时此地情景不可复制,随缘成迹。有的“书法家”还固执到,将即兴的作品,用既定的模式,反复多次将刚写出来的字,点点画画,进行大幅度修改,这类行为的结果,基本上越改越差,成了补丁无数的产品,涩滞难看。解决以上问题有效办法是:首先要从书画创作的美学高度认识透问题,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据我观察,有很多书画家,他们已练就了很好的技法,但由于他们心中没有正确的审美标准,所以,往往表现的方向和使劲的重点、力度错误了。第二,就是要反复练习,直至成功。出现比较多问题的情况,通常有这几种,一是在家写得好好,一到有了较多观众在场,就发挥不出来,怯场;二是用报纸练练得好好的,用宣纸就不行;或经常用那种纸写得好好的,一换另一种纸就不行;或常用自己的笔写得好好的,换了另一支笔就不行;如此等等,都是经验不丰富所致,艺术创作是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的。心性是在丰富经验中提升境界的。也有不少人,敢字当头敢冲不怯场。开始时见这些人有点乱来,过了一段时间再看,就发现进步很快。我总结他们进步快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敢现场发挥,经验迅速积累;二是知耻而后勇,私自下狠功夫猛练。第三方面,要有意识练好主体定力,在创作时不要让任何客体所干扰,保持平常心,不要为了爱面子而影响自然发挥,不要怕别人的评论,努力做到胸有成竹,一站到台前就按部就班创作出来。
第四个观点,“有不着意而不佳者,草草也”。我见过不少人,对创作一幅作品,出现自恃、轻慢的态度,失去了敬业的精神,每一落笔都轻浮,结果只能“草草也”。或有心结,或心不在焉,或失魂落魄、神不守舍;或诸事缠身,不能放下;或心无理念,没有创作主题,构思逻辑混乱,技法未入流;或精疲力尽等等,都会出现“草草也”的创作现象。书画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这种艺术的锻炼,使人诸事都不会出现“草草也”的结果。我比较注意很多伟人临终前的一些现象,我发现,很多伟人在临终前身躯已有诸多问题,已无法继续活下去了,但头脑依然非常清醒,将很多重要的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例如,虚云和尚,临终前已一百二十岁了,头脑非常之清醒,该交代的事情都作很有条理的交待。同时我又发现,当今不少人,才五六十岁,头脑已明显老化,思维常出现混乱的现象。这都证明,做人是需要修心养性的。学习书画艺术,努力进行艺术创作,无疑是一条修心养性的好途径。大量清醒长寿的书画家的存在,足以证明这个道理。
第五的观点:“有不着意而精者,神化也”。我认为能做到这点的,往往是经验非常丰富、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书画家。早已有成熟的理念、审美标准在心中,技法已很了得,在特定的情景下,有创作激情,身心到位,顺手拈来,瞬间创造出永恒。而刚学书画者,综合艺术素质未达到高水平,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第六的观点:“有临摹而妙,若合乎节也”。中国人对字和画一直有都有临摹的习惯。这是一种重要的继承方式。有的是单方面的继承,有的是多方面的继承、或综合的继承。很多人只是亦步亦趋,但终不能超越。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张大千临摹的一些作品,可以以假乱真,有的甚至以假胜真,这主要是他的综合功力深厚的原因。
第七的观点:“有临摹而拙者,画虎不成也”。这是普遍现象。因为临摹的对象,多是范本。初学者,或艺术功力不深厚者,基本上都出现这种情况。就算是功力很深厚的书画家,面对范本,因创作的时空情景已发生很大变化,难以吃得透当年创作主体所产生范本的诸多因素,也会出现“画虎不成”的现象。最明显是演员扮伟人,很难神似,多数是形神俱欠。
第八是“有自出心裁而无可取者,作意经营而涉杜撰也”。企图标新立异,违反审美规律和创作规律,这样的作品以为别出心裁,实是无可取。很多江湖书画家,就是如此。很多创作主体是见识少,大量前人的优秀作品没有欣赏过,不关心、学习艺术史,如井底之蛙,以为这是自己用心思考的创意,认真研究出的技法等等,殊不知前人早已有的东西,现在也有书画家用这种理念和技法创作了,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跟别人的雷同了,这自然就难以走出杜撰之嫌疑。
陆时化以上八条观点,值得好好研究、品味。我在这里只是粗略讲讲,若细讲,还可以有很多内容。但我相信,大家,尤其是有丰富经验的书画家,已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3000、以活力创造活力,以激情唤起激情,以诚心表达诚心,以生命体现生命,以真、善、美来传播真、善、美。这是人生、美学、艺术的境界。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最后
以上就是潇洒海燕为你收集整理的美学心得(第二百二十九集)罗国正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美学心得(第二百二十九集)罗国正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