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威武跳跳糖,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GAMES101】课堂笔记6--光栅化(深度测试与抗锯齿)前言正文,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文章目录

  • 前言
  • 正文
    • 锯齿(Jaggies)
    • 走样(Aliasing)
    • 采样定理(奈奎斯特定理/ 香农采样定理)
    • 超采样抗走样(Super-Sampling Anti-Aliasing)
    • 先模糊再采样 vs. 先采样再模糊
    • 图像也是一种信号
    • 傅里叶变换:时域与频域的互相转换
      • 傅里叶展开
      • 时域与频域
      • 滤波
    • 用卷积(平均)进行模糊
      • 卷积
      • 卷积定理:用傅里叶变换加速卷积
      • 滤波与卷积
    • 从信号的角度看走样

前言

本文为GAMES101现代计算机图形学入门 的学习笔记系列。

我们的系列笔记将分为两部分:

  1. 课堂笔记
  2. 作业

原课程为2020年2月闫令琪所教授的 GAMES101 现代计算机图形学入门

课程主页:https://sites.cs.ucsb.edu/~lingqi/teaching/games101.html
(幻灯片和课程录像均在此处)

课程共计22节。作业共计8次。

针对人群:计算机图形学入门新手

教材
Steve Marschner and Peter Shirley的"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Graphics"
第三版或更新版本。目前无官方中文版。
民间翻译:https://www.stubbornhuang.com/1812/

笔记目录


2022-6-6

本节阅读:第 8 章(The Graphics Pipeline), 第 8.2.3 节;第 9 章(Signal Processing)

注:本文没有按照课堂所讲的顺序,而是按照我理解的逻辑顺序。

正文

本节内容:

  • 抗锯齿
    – 采样

锯齿(Jaggies)

在上节光栅化中,我们定义了一个inside函数,只要在三角形内部,我们就认定其为1,即涂成红色,否则就认为是0,不涂成红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会造成一个问题:

  • 在三角形边缘处,会出现锯齿(jaggies)

所谓锯齿,就是下图这种,如同阶梯状的小格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种显而易见的抗锯齿的方法,就是增加分辨率。

显然,我们像素约密约多,锯齿就约难以察觉。

然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更换我们的显示器。比如原本你是1080P的显示器,现在升级成4K的,当然锯齿就会少很多了。然而这种更换硬件的办法,是要加钱的。我们能不能再不升级硬件的条件下,减少锯齿呢?

有的!那就是增加模糊。

如图,虽然三角形的边缘模糊了,但是边缘上的锯齿也看不见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我们的人眼来说,模糊有时会比锯齿感觉好一些。

这当然不是免费的午餐,它有两个缺点:

  • 变模糊了
  • 需要额外的计算量

我们本节就讲:如何将其变模糊从而达到抗锯齿?

在此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走样。

走样(Aliasing)

上面说到的锯齿其实只是走样的一种,也还有许多其他的走样。

所谓采样,其实就是对连续信息的离散化。 无所谓这是时间上的连续信息,还是空间上的连续信息。简单来说:采样=离散化

  • 摩尔纹
    摩尔纹(Moire)也是一种走样。
    在许多软件(比如photoshop)中,先把图片改小,再把它缩放到原来的尺寸,就会造成下面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因为把许多像素值给抽掉了(例如抽掉奇数行和基础列,图片的分辨率会变为原来的1/4),损失掉了许多原有信息。造成的结果,就是会出现摩尔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车轮幻觉(Wagon Wheel Illusion)
    我们观察高速运行的车轮,或者电风扇,有时会发现上面的条纹像是在缓慢地倒转。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跟不上车轮的转速了。也就是人眼的时间采样率比实际的频率要小,造成了许多信息的损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就能看出:
走样的原因在于采样的频率跟不上信号的频率

采样定理(奈奎斯特定理/ 香农采样定理)

前面说,走样的原因在于采样的频率跟不上信号的频率。也就是如下图所示。由于采样点过于稀疏,根据采样点重构出来的曲线与原始的曲线完全不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息在采样的过程中完全地损失掉了。

显然,要让信息不损失,需要让采样频率高一些。高到什么程度呢?有如下定理。即采样定理,又被称为奈奎斯特定理或香农采样定理。

Nyquist在1924年第一个发现了该定理,而1948年香农明确地将其作为定理并加以解释。

采样定理陈述为:

当采样频率fs.max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fmax的2倍时(fs.max>2fmax),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号中的信息

超采样抗走样(Super-Sampling Anti-Aliasing)

既然问题在于采样率不够,那么我们就人为地增加采样率。但是记住前面提到过,我们不能在硬件层面上增加采样率,所以我们只能在软件层面上做一些工作。

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超采样技术。更具体地说,我们要介绍的z只是其中的一种,叫多重采样技术(Multi-Sampling Anti-Aliasing, MSAA)。

其核心思想在于:将一个像素拆成nxn个。

例如拆成2x2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之前说到过,硬件条件不变,也就是一个像素只能是一种颜色的小色块。但是我们可以让其数值按比例进行变化。

例如,原本只是覆盖了一部分的边缘区域像素,我们现在可以让其值变为原来的75%,或2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我们就做到了边缘模糊的效果。

显然nxn的n值越大,我们得到的模糊效果越好。但是显然计算量会增加。

但是值得声明的是,实际的算法会采取一些更节约算力的办法,计算量的增幅不是简单的nxn倍。但是为了保持课程的简单,我们就不深究了。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先模糊再采样 vs. 先采样再模糊

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说,那就是:

必须按照顺序:先模糊,再采样。

假如先采样再模糊,会导致不但有锯齿,而且还模糊!

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边是先采样再模糊:结果是不但模糊了,还有锯齿!
右边是先模糊再采样:结果是锯齿消除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解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这就要涉及到信号处理的知识了。

下面的知识,假如学过信号处理,就会认为简单。假如没学过,就会觉得很难。

图像也是一种信号

首先,我们要理解:图像也是一种信号!

在我们的通常印象中,信号大概是一堆正弦余弦波,例如下面这样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图像也看成一种信号!

怎么看呢?

我们知道,图像其实就是一堆数字。每组数字表示了一个像素里的颜色值。

我们就可以认为这堆数字就是采样之后得到的采样点。但是请注意:这里不是在时间上采样了,而是在空间上采样。我们把这堆数字一个个地串联起来,其实也能画成一个波的样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信号是无限延伸的呀?没关系,我们就把图像不断地复制就好了。比如,认为往右边界继续走,就又循环到了图片的最左边。上下也同理。

傅里叶变换:时域与频域的互相转换

下面,我们介绍大名鼎鼎的傅里叶变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只要先记住:傅里叶变换其实就是个转换器,它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

相应地,也有逆傅里叶变换。就是把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

为什么呢?以及什么是时域信号,什么是频域信号?

而为了理解这些,我们必须先介绍傅里叶展开(或者叫傅里叶级数)。

傅里叶展开

傅里叶发现:
任何周期函数都能写成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叠加

这正是傅里叶展开。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方波表示为一系列不同频率和赋值的余弦波的叠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把这句话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就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观察上面的式子,我们发现重要的信息有两个:

  1. 各个余弦函数的幅值,也就是各项的系数
  2. 各个余弦函数的频率,也就是cos函数括号内的系数。
    (PS: 严格来说应该叫角频率,频率乘以2 π pi π就是角频率)

幅值分别是
2 A / π , − 2 A / 3 π , 2 A / 5 π , . . . 2A/pi, quad-2A/3pi, quad 2A/5pi, ... 2A/π,2A/3π,2A/5π,...
角频率分别是
w , 3 w , 5 w , . . . w, quad 3w, quad 5w, quad... w,3w,5w,...

关键在于:重要的信息就只有这两组数字。

也就是除了幅值和频率,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换句话说,只要给我们一组幅值和频率,我们完全可以重构出原来的函数。

这样,我们就能用一组幅值和频率,等价于任意的周期函数。也就是任意的信号。

看到了吗?本来是一个连续的信号,我们只需要用一组离散的数字就能表示出来了。
(虽然这组数字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很小的值我们完全可以忽略掉)

在上百年的实践中,我们也确实这样做了。我们把离散后这组数字,称之为频域信号。

时域与频域

给我们一组幅值和频率,我们其实可以把它画成一幅图。横坐标是频率,纵坐标是幅值。它是一个只有点的图。为了好看,我们把它画出柱子。这样的图,我们称之为频谱图。(spectrogra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借助频谱图,我们完全可以将时域图画出来。

频域与时域之间的转换,借助的就是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其实就是转换公式。

图中的F函数,就是把原本时域的f函数变换为频域的F函数。即傅里叶变换公式。

图中的f函数,就是把原本频域域的F函数变换为时域的f函数。即傅里叶逆变换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现在了解了,傅里叶变换其实就是一个转换器。那么,这样转换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意义就在于:滤波。

滤波

滤波就是把不想要的信息(比如噪声)给过滤掉。
(PS当然滤波滤掉的不一定是噪声,他还有许多用处)

在时域上滤波是不容易的,但在频域上非常容易。

我们想到,频域上,其实就是一组数字,也就是频率和幅值。我们把不想要的频率都删去,就是滤波。

首先,最简单的两种滤波器,是

  • 高通滤波
  • 低通滤波

高通滤波,顾名思义,就是只允许频率高于一定值的通过,而把其他的滤掉。

同理,低通滤波就是只允许低频的通过。

我们之前说过,图像其实也可以看成一种信号。

我们有这样一幅灰度图。他的每个像素值只是一个数,表示灰度的大小。灰度为0,就是白色,灰度为1,就是黑色。介于两者之间,就能显示明暗变化。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图就是灰度图。我们称这是它的时域图。虽然它完全和时间没有关系。它是在空间上采样的。但是为了约定俗成,我们还是称之为时域图。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叫他为空域图(spatial domain),这样似乎更合理一些。

它经过傅里叶变换,可以转换为右边的频域图。

这张图可以这样看:它把频率最低的写在最中间。越往外,频率越高。用幅值表示灰度值。越是白点,表示幅值越大。

这样,我们可以做个高通滤波。把所有频率低的都删除掉。也就是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发现,高通滤波造成图片只保留了边缘。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所谓的边缘(例如人物与背景的交界),其实在数值上是灰度值的急剧变换。可能在袖口处是完全的黑色,在背景则是完全的白色。这其实对应着高频率。(想象一下,频率高意味着信号波变化很急剧)所以高通滤波只保留了边缘。

那么低通滤波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低通滤波,造成了模糊的效果。

这是因为,低通滤波相当于把数值变化很急剧的信号给删除掉了。当然就会造成模糊的效果。

那么即删除过高频率,又删除过低频率,只保留中间区域的频率,会是什么效果呢?
是如下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此我们得知了:低通滤波就可以造成模糊的效果。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模糊,那就是卷积。

用卷积(平均)进行模糊

用卷积的方法可以造成模糊。

卷积

什么是卷积?

这点其实和CNN里面完全一致。就是设定一个小窗口,然后不断在小窗口内做乘法并求和。

如图所示,学过机器学习的同学一定很熟悉,这里就不多讲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要做卷积呢?因为卷积其实就是一种平均。平均当然会把边缘周围的像素值给模糊掉。

卷积定理:用傅里叶变换加速卷积

我们固然可以直接在原图像上做卷积,这不过是做一些加法乘法罢了。但是这样做卷积有个问题,那就是计算量很大。
但是人们发现,在频域上做卷积计算量是大大减少的。而且人们还发现,在时域上做卷积和再频域上做卷积,完全不影响结果。这就是卷积定理。

卷积定理指出,函数卷积的傅里叶变换是函数傅里叶变换的乘积。

于是,我们将图像先转化为频域,然后对其做卷积,最后再转换回空域,那么就得到了模糊的图像。

通过这样的来回转换,原本算法复杂度为n^2,现在可以减少到nlog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滤波与卷积

滤波与卷积,其实完全是一回事。

比如我们定义如下一个卷积核。做滤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它和用一个方块进行滤波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信号的角度看走样

我们现在补充完了所有的信号处理知识,可以回过头来看当初的问题了:

为什么先模糊再采样和先采样再模糊不一样?

那么我们就要先说一说,从信号的角度看,什么是走样呢?

我们观察如下的频域图

记住:频域图的横坐标是频率。所以信号采样率越高,信号波之间的相距越远!

假如采样点之间相距过近,就会造成信号之间的交叉。如图所示。重叠的部分造成了走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消除它的方法,就是提前把重叠的部分删掉。也就是如下所示。
(我们无法提高采样率,采样率是由设备的分辨率决定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

以上就是威武跳跳糖为你收集整理的【GAMES101】课堂笔记6--光栅化(深度测试与抗锯齿)前言正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GAMES101】课堂笔记6--光栅化(深度测试与抗锯齿)前言正文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50)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