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文艺爆米花,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java三年工作经验工资_5000字干货:如何工作一年获得三年经验一、经验值是成长的关键要素二、库伯学习圈:四步萃取经验值三、正确使用库伯学习圈四、作业来啦,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本文将近5000字,正常阅读需要9~12分钟。读完本文可以获得如下收益:
1)了解经验值是成长的关键要素;
2)理解库伯学习圈;
3)学会按照库伯学习圈的四个步骤从经验中学习。
我们身边有一些人,在企业干了十来年,做事水平和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人差不多,他们把一年经验重复用了十年。我们都害怕这样,因为一旦离开那个可以容忍自己重复存量经验和技能的平台,就会无处可去,身价暴跌。
与此相对的,是我们身边的另外一些人,他们工作了两三年,就老练得像在该领域深耕了十年八年的资深人士,我们都羡慕这样的人,因为他们格外引人注目,公司的各种资源和机会都被他们“抢去”了。
那么如何才能像我们羡慕的后者那样,用一年的时间获得三年的经验,快速成长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呢?
一、经验值是成长的关键要素
英国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说过:“成年人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是自身的经验。”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就可能超拔出时间和经历的限制,获得远超平均速度的成长。而这其中的关键则在于:追问和反思经验。
经验人人都有,但凡你做点事情,就会有一些经历、经验,这一点也不稀奇。只是大部分的人,做过了就完了,就放下了,就没有然后了。他们的做事过程是这样的:
这种“事情做过就完事大吉”的做事模式,做好了不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下次也不一定能把类似的事情再做好,做坏了不知道坏在哪里为什么坏下次还可能会把类似的事情再做坏。 而另有一些人,则会主动在做完事情之后引入回顾环节,追问和反思经验,从经验中萃取知识,纳入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用于指导下一次的实践。他们的做事过程是这样的: 有了回顾环节,通过追问和反思,经验就可以变成经验值,经验值是我们成长的本质原因。 同一时间内获得的经验值越多,成长速度就越快。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可能工作一年获得三年经验的内在逻辑。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从经验中学习,才能达到一年顶别人三年的效果呢?二、库伯学习圈:四步萃取经验值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著名的体验式学习大师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他的著作《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体验学习概念。并且,他把体验学习阐释为一个体验循环过程: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及具体的体验。这个循环被称作库伯学习圈,是成人教育学中被广泛接受的学习模型,可以有效提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库伯学习圈的应用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从一个具体经验出发,比如你解决了一个安卓应用闪退的Bug,比如你通宵赶出的文案被老板痛批,比如你买了双磨脚的鞋。
- 然后对这件事或这个问题进行观察和反思,观察它的要素,反思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考虑为什么情况会变成这样,梳理各个要素间的因果关系,追问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这样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就可以避免踩进同样的坑里,就可以把亮点再次点亮,这是针对具体事件的就事论事的反思。
- 再接下来,超越就事论事的层面,进行归纳和概念化,把这件事的经验,应用到同一类事情上,应用到具有相同模式的事情上,达到举一反三、层次拔高、横向扩展的效果,比如这次升级网站时忘记备份旧数据导致用户的历史订单不可查询,在第二步总结出经验,使用检查清单能够避免网站部署上线过程出错,那举一反三,发布应用到苹果商店、举办读书沙龙、外出野餐、旅游、为孩子举办生日会……等等这些需要做很多准备的事情,是不是都可以应用检查清单来规避遗漏呢?这样思考后,经验就抽象化了,应用范围就变广了,模式类似表象不同的事情,即便看起来你没做过,遇上了也可以应用之前事件提炼出的经验值。
- 在新的行动中,积极应用体验与反思的成果,测试经验值的效果。比如刚才的举例,我们提炼出检查清单可以避免遗漏减少出错,那我们在超市购物、举办读书活动时,就可以主动引入检查清单,并且观察记录实际情况,测试效果。
三、正确使用库伯学习圈
和程序员小丁一样,我也做过软件开发,做了十几年,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库伯学习圈来从经验中学习。 刚转型做开发时,参与的项目是“基于Windows的宽带接入客户端”,我被安排做宽带拨号界面。因为没有任何开发经验,我对开发图形化程序毫无头绪啊,简直不知道如何下手,连一个窗口都创建不出来,都是请带我的师傅给写的模板。为了赶上同事们的水平和项目进度,我努力记住代码中用到的每一个Win32 API,比如CreateWindow、CreateWindowEx、SetWindowLong等等,上班时间努力查MSDN写代码,下班时间努力对着《Windows程序设计》和《Windows核心编程》进行练习,刻意记忆各种API,很快记了几百个。过了两个月,项目组有两位同事,在写代码遇到不记得的函数或想不起来的参数时,都不再检索MSDN,而是直接隔空问我,我想都不想就可以告诉他们函数拼写和各个参数。后来有位同事离职去了深圳发展,还在QQ上问我某个Win32 API怎么用。 这就是我通过记忆Win32 API提升编程效率的经历,对应库伯学习圈的第一个步骤——具体经验。 我对这个经验进行观察和反思,发现了记忆Win32 API对编程效率提升的表现和原因,比如:1)在写代码时,可以直接给函数填入各种参数,不用查文档,类型、位置都不会错,编写效率很高;2)编写代码时,不用查MSDN,就不用在代码编辑器和帮助文档之间来回切换,节省时间;3)实现某种界面效果时心中有关键词可以直接搜索,提升搜索效率;4)浏览记忆API时,会看到关联的API,慢慢在记忆中形成网络,遇到要实现某个功能,很快可以反应出要用哪个模块哪个函数。所以我觉得记忆Win32 API这种做法很赞啊,它帮助我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可以胜任工作的程度,并且为我在项目组内树立了第一个标签。 这就是我对记忆Win32 API这件事的观察和反思。 后来我发现,Win32 API可以记忆,其他的也可以记忆么,接下来写PPPoE代码时,我就记忆了PPPoE相关的API,用MFC写程序时,我就记忆了MFC的很多类。再接下来,我发现,这种方式,其实可以推而广之,但凡学习一种编程语言、一种技术框架,都可以用哦。甚至说,学习非软件技术类的知识,也可以用“记忆关键词”这种方法,比如学习职业规划,可以记住各种理论(霍兰德、职业锚、舒伯生涯发展阶段论、DISC、九型人格等)、各种人物(荣格、舒伯、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等)、各种专业词汇(MBTI、心理类型、生涯彩虹、职业价值观、DISC、HBDI等)。 这样一来,记忆Win32 API,就被抽象化、概念化了,先是用到MFC、Qt、FFmpeg等同一类的技术性环境中,后又被概念化为“记忆关键词”,应用到各种领域的学习中。这就是库伯学习圈的第三个步骤——归纳和概念化。 再接下来,学习Qt、FFmpeg时,我真的用了记忆关键词的方法,记模块,记函数,记类名,记各种Flag。最近我在拆书帮学习RIA,也记了很多关键词,比如拆页、场景介绍法、预防异议、分步催化、概念强化、微行动学习、库伯学习圈等等。这种记忆关键词的方法,开始时看着没什么必要(因为网络或者书上都可以很方便的检索到),而且显得很笨,但一两个月下来就能显出差别来,就能见到效果。 这就是库伯学习圈的第四步——测试和行动。 我特意分开了库伯学习圈的四个步骤,目的是让大家能更清晰的看到它是怎么发生作用的,也建议你在初期有意识地应用库伯学习圈时,别怕麻烦,把四个步骤明确的分离出来写出来,等熟练之后,可以不用刻意区分刻意书写出来,有时在心中演练一下也是可以的。四、作业来啦
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库伯学习圈,它将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机制分为“具体经验-观察和反思-归纳和概念化-测试和行动”四个步骤,它既可以用在生活中,也可以用于工作,它能够从成功事件中萃取经验值,也能从失败经历中提炼促进成功的知识,只要我们愿意刻意练习,它能够帮助我们把经验变成各式各样的经验值,哪怕是小小的事件,也可能提取出普适的方法和知识,从一沙一叶中见自己、见世界。 用熟库伯学习圈,可以让你超越日历时间,把一年经历变三年经验,获得超速成长。 学练结合才有效果!挑战来了, 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请回忆过去发生的一件事,描述它是什么事、什么时间发生的、你经历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获得什么样的改变,先简要的写下来,然后,对着库伯学习圈的四个步骤进行演练,并写下四个步骤。 小小的彩蛋: 如果你写出来了,可以在本文后留言,或者拍照发到我的公众号“程序视界”后台,我会选两位出来,赠送超值的神秘礼品。 ◇ 更多精彩 美团市值为什么能超越百度 那些厉害的人是怎么构建知识体系的 30岁的程序员失业了,还要继续找工作吗? 你赚不到认知边界之外的钱最后
以上就是文艺爆米花为你收集整理的java三年工作经验工资_5000字干货:如何工作一年获得三年经验一、经验值是成长的关键要素二、库伯学习圈:四步萃取经验值三、正确使用库伯学习圈四、作业来啦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java三年工作经验工资_5000字干货:如何工作一年获得三年经验一、经验值是成长的关键要素二、库伯学习圈:四步萃取经验值三、正确使用库伯学习圈四、作业来啦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