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个大学教授在美国的生活
Life of an Academic in the US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0/11/life_of_an_academic_in_the_us.html
除了在工业界全职工作了三年,我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美国渡过的。尽管我一直
只供职于一所大学,我在伯克利、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伦敦帝国学院做过整学期
的访问学者,而且还对全世界无数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过短期访问。因此,将我40余年
的经历与科学网的中国读者分享大概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此外,在适当的时候,我愿
意将这些在美国的经历与中国的情况相对照。当然了,美国大学的种类很多,我将主要
讨论研究型大学。一些非常优秀的纯教学院校则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如马萨诸塞州
威廉姆镇的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和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斯沃特穆尔学院
(Swarthmore College)。最后,下面写的都是我的个人经历,请不要当作典型或者真
理。
在一流大学晋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第一,成为一名伟大的教师(仅仅优秀是不够
的)。也就是说,你能够在教授常见本科课程,比如基础经济学、基础物理、计算机入
门等课程的时候发挥创造性和组织能力。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从学术水平上
讲,一个系里能够教这种课的老师很多,你必须表现出超常的教学和创造力。另外,学
校里选课人数众多的本科课程其实很少。我在哈佛待了40多年,经常看到非常优秀甚至
近乎伟大的老师没有拿到终身职位,不得不离开哈佛。(注:美国大学盛行一种制度,
即所谓的“七年试用期”,在这七年里,你要么拿到终身职位,要么走人。不遵守这“
七年试用期”的学校会被列入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的黑名单。)
另外一个晋级的途径当然就是搞研究了。教学基本上只是一个本地行为,而研究则
是世界性的。对学校来说,一流的研究工作的性能价格比比教学要高的多,因此学校更
看重研究。然而在一流大学里,你的竞争对手是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比如在哈佛,在决
定你是否能够拿到终身教职的时候,学校会特意把你与世界上同领域的权威放在一起比
较。
我是在1965年拿到哈佛的终身教授职位的,那之后的30年里,我们系没有授予任何
一位系统科学领域的年轻教授终身职位。尽管哈佛校长和各系主任绝对不敢承认,我早
早就意识到而且不断地教导年轻同事们:“哈佛付你钱是为了让你维护并不断提高它的
世界声誉的,别的都是次要的。” 因此黄金法则一:尽早建立你的国际学术声誉。
为了搞研究,你必须有经费、有学生。实际上,如果没有经费,你根本不可能供得
起学生。在美国,尽管有各类奖学金,大多数研究生还都依靠导师的科研经费支持着。
一般一个研究生一年要花掉导师五万美元。如果你的组里一直保持五到六个研究生的话
,你每年最低必须保证25万美元左右的预算,而你必须和全美国的同领域科学家们竞争
来争取这些经费。你不用指望研究生的头两年能有什么回报,博士生只有到了第三年第
四年才开始出成绩,所以导师在录取研究生的时候是做出了很大投资的。我认识不少同
事,跟我发誓赌咒再也不招中国学生了,因为他们来一两年就跑掉了,要么转去一个更
好的学校,要么有了别的什么机会。不错,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从法律角度看,学
生没有义务必须读完博士,但是从道德角度讲,导师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钱,你应该肩
负起你的责任。然而,并不是所有中国学生都意识到这一点,这种行为对于后来想来美
国读书的中国学生来说等于是过河拆桥。
还有,一个一线大学教授至少要花25%的工作时间在编写基金申请书、准备研究报告
和撰写论文上。因此黄金法则二:擅长写作和演讲,了解什么是最前沿的课题,也就是
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当然了,如果你能开创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能够说服
全世界这就是最前沿的,那就更棒了,所谓“英雄造时事”。)
黄金法则一和黄金法则二意味着你必须让全世界知道你是谁。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呢?在优秀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在学术会议上好好介绍你的研究。很多科学家以为
搞科研是最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写论文和做报告不那么重要。但是实际上,除非你提
出了相对论或者搞定了人类基因图谱,你的研究要跟成千上万和你一样聪明的人竞争。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有个好想法,写篇好文章和给个好报告是三项独立的而且同等重
要的工作。每一项工作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都是完全不同的。要想做个好报告,仅仅从论
文里复制拷贝制作一套PPT是远远不够的,对着论文照本宣科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经常
看到一些本来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做的报告惨不忍睹,令人不忍卒听。实际上,一个好的
报告应该能够让一般听众听懂,同时又给专家同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统计数据表明
,一篇普通的发表了的科技论文的读者只有5位,其中还包括了论文的编辑和审稿人。但
是,一次优秀的讲座的听众可能多达数十人、数百人甚至数千人。大多数听众一个月后
大概都不记得你讲座的具体内容了,但是多年以后他们可能还会记得,你的那次讲座非
常成功。这种针对听众的讲座能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目前,各种政府基金管
理机构的官员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主要就是为了了解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发现那些值
得资助的人。你给报告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就坐在听众中间。那么,让你的报告清晰易懂
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然而,我还是不断地碰到很多研究出色的科学家在做报告的时
候完全无视听众的存在,报告晦涩难懂,让人觉得他非常傲慢无礼。我年轻的时候,如
果听不懂别人的报告,就怪自己无知;现在,如果我听不懂一个人在说些什么,我就怪
那个作报告的人。让报告清楚明白、不浪费我的时间是他的责任。我的座右铭是“完全
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特定时间内适当地明白任何事情。”
多年以来,投身学术研究意味着接受一种较为贫穷的生活方式,因为学校的工资低
于工商业界,但是至少在科学技术领域,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为工业界做咨询可以大大
增加你的收入,但是做咨询的真正好处在于你处理的是一些实际问题,你经常会受到这
些实际问题的启发,转向新的研究方向。而且你取得任何一点成绩都会有一支“拉拉队
”自动为你欢呼加油。你根本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说服别人你的工作很重要。你也
不会钻牛角尖,在一些没人感兴趣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意识到咨
询的这一好处,允许教授每周一天时间用于咨询工作。就我而言,我在整个学术生涯中
都不断地从事咨询工作,而且我敢说我所有绝妙的研究想法都来源于某项咨询工作,尽
管一开始的时候,我对这项咨询项目所知甚少。合适的咨询工作会创造“三赢”的局面
:客户赢、学校赢、你也赢。
投身科研的另外一个次要好处是你可以借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周游五湖四海。商业
界的人出差,时间都很紧,基本上来去匆匆,没什么休闲的机会。但是研究人员出差,
会前会后都能找出观光的时间来(比方说王鸿飞博士的博客里写到的)。比起旅行的全
部费用,你自费的部分是很少的。有本旅游手册叫做《有生之年必去的1000个地方》,
我在40余年的学术生涯里,已经和我太太去了这1000个地方中的230个,还不算很多这本
书没有列出来的地方。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走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旅行能够让你增长
见识,而且在学术界你会和很多第一次见面的国际同行交上朋友,因为你们的研究兴趣
相投,所以能够一见如故。他们是你最好的导游。(注:有一次,我让我的一个中国研
究生招待一位南美同行,她回来以后非常兴奋,告诉我说这个陌生人竟然能够理解她的
博士论文研究中的种种精妙之处,尽管他们来自两个隔着千山万水的不同国家,年龄相
差很多而且以前从未谋面。)
至于研究的乐趣嘛,当你在数个月的艰苦工作后第一次有了不错的发现,你会陷入
几秒钟的狂喜——全世界你是唯一一个认识这个真理的人。这样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你坐立不安,来回踱步,彻夜难眠,有时候甚至会高兴到胃疼的地步。我没有在商
业界待过,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是我想这种发现的喜悦大概不亚于赢得一个大订单或
者在股市大有斩获。要是我一年能享受一次这样的喜悦,我就很满足了。一个人回顾他
的学术生涯,审查他一生撰写发表的所有文章,也许只有10%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这和
旅行很相似。你很高兴去过很多地方,但是只有几个地方让你终身难忘。
最好的一点是,搞研究的人时间比较自由,基本上你可以自行安排。你是你自己的
老板。和普通商业界人士比起来,除了申请经费,你不得不做的无聊重复的工作要少很
多。你可以在你真心喜欢的工作上投入差不多50%的时间和精力。我一直告诫我的学生,
如果你50%的时间喜欢你正在做的工作,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工作!因为你喜欢你的
工作,所以你会格外刻苦。节假日和平时没有区别。一天工作20个小时、一周工作100个
小时更是家常便饭。我已经这把年纪了,而且正式退休了,每天醒着的一半以上的时间
还花在学术上。
通过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还有我在科学网博客上读到的,我发现中国的学术生活正
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和世界其它地方越来越像了。我期待着将来与科学网和其它地方
的同行们更多地交换意见。
最后
以上就是舒适大地为你收集整理的一个大学教授在美国的生活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一个大学教授在美国的生活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