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静态查找结构主要有两种:顺序查找、折半查找
public
int
shunXuSearch(
int
[] b,
int
c) {
for
(
int
i = 0; i < b.
length
; i++) {
if
(b[i] == c) {
System.
out
.println(
"查到了您想要的结果"
+ c +
",位置在:"
+ i);
return
i;
}
}
System.
out
.println(
"sorry!没有查询到您想要的结果!"
);
return
-1;
}
二、折半查找、二分查找:这个需要查找对象是有序的,每一次都找1/2的部分,查找次数大大的减少了。时间复杂度是O(logN)。
折半查找其实就是一颗二叉树的遍历,其中,中间的元素就是二叉树的根。这里有个问题,如果这个根一年半载才查找一次,而这棵树的叶子需要1秒钟就查找一次,那么这种折半查找是否还有效率呢?就很坑了吧。所以才有了后面的集中查找算法。另外,如果想要添加、或者删除一个数据的时候,整个结构都需要重建,这个代价是不可估量的。
public
int
binarySearch(
int
[] b,
int
c) {
// 这里需要先排序,假设已经是有序的数组了
int
low = 0;
int
high = b.
length
- 1;
int
middle;
while
(low <= high) {
middle = (high + low) / 2;
if
(c == b[middle]) {
System.
out
.println(
"您要找的结果"
+ c +
"已经找到,位置在:"
+ middle);
return
middle;
}
else
if
(c > b[middle]) {
low = middle + 1;
}
else
if
(c < b[middle]) {
high = middle - 1;
}
}
System.
out
.println(
"sorry!这里没有您想要的结果!"
);
return
-1;
}
---------------------------------------------------------------------------------
动态查找结构
三、二叉查找树:
特点:
1、如果它的左子树不空,那么左子树上的所有结点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值;
2、如果它的右子树不空,那么右子树上的所有结点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值;
3、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查找树。
二叉查找树的插入和删除都非常的方便,很好的解决了折半查找添加删除所带来的问题。
那么它的效率又如何呢?
很显然,二叉查找树查找一个数据,不需要遍历全部的节点,查找效率确实提高了。但是,也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在a图中查找8需要比较5次,而在b图中查找8需要3次,更为严重的是,我的二叉查找树是c图,如果再查找8,那将会如何呢?很显然,整棵树就退化成了一个线性结构,此时再查找8,就和顺序查找没什么区别了。
时间复杂度分析:最坏的情况下和顺序查找相同,是O(N),最好的情况下和折半查找相同,是O(logN)。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同样的一组数据集合,不同的添加顺序会导致二叉查找树的结构完全不一样,直接影响到了查找的效率。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往后看,还有别的算法呢。二叉查找树的代码分析可以参考另一篇文章《二叉查找树算法专题》
四、平衡二叉树
上面说了,二叉树在某种情况下会存在效率问题,不同结构的二叉查找树,查找的效率会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小树的深度。
平衡二叉树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出现二叉查找树的最差情况。
平衡二叉树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
接下来看看平衡二叉树的查找、插入,以及删除等操作是如何实现的。
查找就不多说了,与二叉查找树基本相同;
那么插入如何呢? 首先第一步是先插入进去,然后,为了保持二叉树的平衡,就需要左旋或者右旋等操作了。
删除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会儿我们可以通过代码分析左旋右选的实现了,不过你如果想了解左旋右旋的基本概念,那还是在网上查看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知道了优点,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平衡二叉树又有哪些缺陷呢?
主要有这么几个缺陷:
1、为了保证高度平衡,动态插入和删除的代价也随之增加,我们可以通过红黑树来实现更高效率的查找结构;
2、所有二叉查找树结构的查找代价都与树高有紧密的联系,能否通过减少树高来进一步的降低查找代价呢?
我们可以通过多路查找树的结构来做到这一点;
3、在大数据量查找环境下,所有的二叉查找树结构(BST,AVL,RBT)都不合适,如此大规模的数据,全部组织成平衡二叉树放入到内存中是不可能的。那么把这棵树放到磁盘中吧,问题又来了。假如构造的平衡二叉树深度有1W层,那么从根节点出发到叶子节点很可能需要1W次的硬盘I/O读写。查找效率在IO读写过程中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那个提个问题:
N层平衡二叉树至少多少个结点?
假设F(N)表示N层平衡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则F[1]=1,F[2]=2。而F(N)=F(N-2)+F(N-1)+1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假设现在又一个(N-2)层和(N-1)层的最少结点平衡二叉树。
要构造一棵N层的平衡二叉树,则只需加入一个根节点,其左右子树分别(N-2)层和(N-1)层的树即可 。由于两个子树都是最少结点的,所有N层的也是最少结点的。
以前我一直没理解这个问题,后来我画了一个图,立马分析透彻了。
平衡二叉树的代码就不写了,真心难搞啊,网上有很多的资料。
五、红黑树
性质:
1、每一个节点要么是红色的,要么是黑色的;
2、根节点是黑色的;
3、所有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实际上都是NULL指针),叶子节点不包含任何关键字信息,所有的关键字信息都存在非终结点上面;
4、每个红色节点的两个子节点都是黑色的,换句话说:从每个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所有路径不能有两个连续的红色的节点;
5、从任一节点到每个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详细红黑树插入,删除过程请参考这里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6284050
相关定理:
1、从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的可能路径长度不多于最短的可能路径长度的2倍;
2、红黑树的树高不大于2倍的红黑树的黑深度;
3、一颗拥有n个内部节点(红黑树的非终结点)的红黑树的树高h<=2log(n+1)。
六、多路查找树、B~树、B+树
B树一种多路查找树(维基百科中定义):
存储排序数据并允许以O(log n)的运行时间进行查找,顺序读取,插入和删除的数据结构。
B树,概括来说是一个节点可以拥有多于2个子节点的二叉查找树。也可以说是 B- 或 B~树。
术语B树可以指一个特定的方案,也可以指大体上一类方案。狭义上,一个B树在它内部节点中存储键值,但不需在叶子节点上存储这些键值的记录。大体上的一类包含一些变体,如B+树或B*树。
【B~ 树】
B- 树,又叫做平衡多路查找树,一颗 m 阶的B- 树 (也可以说是m叉树) 的特征如下:
1、树中每个结点最多有 m 个孩子;
2、除根结点和叶子节点外,其他每个节点至少有 m / 2 个孩子;
3、若根结点不是叶子节点,则至少有 2 个孩子;
4、所有叶子结点都出现在同一层,叶子结点不包含任何关键字信息
5、每个非终结点中包含 n 个关键字信息:(n, P0, K1, P1, K2, P2, ... , Kn, Pn)。其中,
a、Ki(i=1...n)为关键字,且关键字按顺序排序Ki < K(i-1)
b、Pi为指向子树的结点,且指针P(i-1)指向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小于Ki,但是大于K(i-1)
c、关键字的个数 n 必须满足:m/2 - 1 <= n <= m-1
1、树中每个结点最多有 m 个孩子;
2、除根结点和叶子节点外,其他每个节点至少有 m / 2 个孩子;
3、若根结点不是叶子节点,则至少有 2 个孩子;
4、所有叶子结点都出现在同一层,叶子结点不包含任何关键字信息
5、每个非终结点中包含 n 个关键字信息:(n, P0, K1, P1, K2, P2, ... , Kn, Pn)。其中,
a、Ki(i=1...n)为关键字,且关键字按顺序排序Ki < K(i-1)
b、Pi为指向子树的结点,且指针P(i-1)指向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小于Ki,但是大于K(i-1)
c、关键字的个数 n 必须满足:m/2 - 1 <= n <= m-1
6、有n棵子树的结点中含有 n-1 个关键字(即K所表示i的内容)
关于b所述的内容,一直没有理解明白,后来还是通过这张图才理解,此图中我省略了一些节点,仅仅画出了Pi指向的那个节点,这个节点中的关键字全部都是大于K(i-1),并且小于Ki 的。(注意:P 的个数 比 K 的个数多 1 个)
举例分析:下面就是一棵3阶B~树
(
为了简单,这里用少量数据构造一棵2-4树的形式,其实实际应用中的B树结点中关键字很多的
)
现在我们模拟查找文件29的过程:
(1) 根据根结点指针找到文件目录的根磁盘块1,将其中的信息导入内存。【磁盘IO操作1次】
(2) 此时内存中有两个文件名17,35和三个存储其他磁盘页面地址的数据。根据算法我们发现17<29<35,因此我们找到指针p2。
(3) 根据p2指针,我们定位到磁盘块3,并将其中的信息导入内存。【磁盘IO操作2次】
(4) 此时内存中有两个文件名26,30和三个存储其他磁盘页面地址的数据。根据算法我们发现26<29<30,因此我们找到指针p2。
(5) 根据p2指针,我们定位到磁盘块8,并将其中的信息导入内存。【磁盘IO操作3次】
(6) 此时内存中有两个文件名28,29。根据算法我们查找到文件29,并定位了该文件内存的磁盘地址。
分析一下上面的过程,
我们发现需要3次磁盘IO操作和3次内存查找操作。关于内存中的文件名查找,由于是一个有序表结构,可以利用折半查找提高效率。至于3次磁盘IO操作时影响整个B~树查找效率的决定因素。
当然,如果我们使用平衡二叉树的磁盘存储结构来进行查找,磁盘IO操作最少4次,最多5次。而且文件越多,B~树比平衡二叉树所用的磁盘IO操作次数将越少,效率也越高。
【B+树】
B+ 树 是应文件系统所需而产生的中B~树的变形树。
B+ 树元素自底向上插入,这与二叉树
恰好相反。
一颗 m 阶
的B+树和 m 阶的B-树的异同在于:
1、有n棵子树的结点中含有 n - 1个关键字; (与B 树n棵子树有n-1个关键字相同)
2、所有叶子节点包含了全部的关键字信息,及指向含有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且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从小到大的顺序链接。(而B树的叶子结点并没有包含全部需要查找的信息)
3、所有非终结点都可以看出是索引部分,结点中仅含有其子树根结点中最大或最下关键字。(B树的非终结点也包含需要查找的有效信息)
B+树的内部结点并没有指向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而B树则会包括,因为B树内部结点包含关键字信息),这样就会导致B+树的内部结点相对于B树来说小一些。如果把同一个内部结点的关键字存放在同一个盘块儿中, 那么盘块儿所能容纳的关键字数量也就越多,那么一次性读入内存中的需要查找的关键字也就越多,相对来说IO读写次数就会减少。
举个例子吧:
假设磁盘中一个盘块儿容纳16bytes,而一个关键字是2bytes,一个关键字具体信息指针是2bytes。
一棵9阶B~树(一个结点最多8个关键字)的内部结点需要2个盘快。而B+树内部结点只需要1个盘快。当需要把内部结点读入内存中的时候,B~树就比B+数多一次盘块查找时间(在磁盘中就是盘片旋转的时间)。
如果没有明白,再详细的分析一下:假设树是这样的。
假设这个是 9阶 B树或B+树的某个节点,那么这个节点至少有 9/2 个孩子, 最多有9个孩子。
如果是B树的情况下:
当有9个孩子的时候,则有8个关键字(n-1的关系),同时也具有8个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这些指针用来指向这个关键字在这个内部结点存储的位置,例如上面B树中的小红色块儿区域),如果我们只保存这个内部结点的信息,需要的存储空间是 9*2 + 8*2 + 8*2 = 50(bytes); 当有4个孩子的时候,则有3个关键字,同时也具有3个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内部结点需要的存储空间是 4*2 + 3*2 + 3*2 = 20(bytes)。所以这个内部节点最少需要20bytes(即2个盘块儿),最多需要50bytes(即4个盘块儿)。
如果是B+树的情况下:
当有9个孩子的时候,则有8个关键字,但是没有8个关键字的具体信息指针,那么内部结点需要的内存空间是 9*2 + 8*2 = 34(bytes);当有4个孩子的时候,则有3个关键字,但是没有3个关键字的具体信息指针,那么内部结点需要的内存空间是4*2 + 3*2 = 14(bytes)。所以这个内部结点最少需要14bytes(即1个盘块儿),最多需要34bytes(即3个盘块儿)。
从上面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怎样,在相同的条件下,即无论是B树还是B+树,在这个内部节点有相同的孩子树的时候,读取这个内部节点信息的时候,B树进行的IO操作会多一些。
为什么说B+-tree比B 树更适合实际应用中操作系统的文件索引和数据库索引?
第一点就是刚刚我们再上面所讲到的内容:即B+树的磁盘读写代价更低;
第二点就是B+树的查询效率更加稳定。
第二点怎么解释呢?由于非终结点并不是最终指向文件内容的结点(即没有存储关键字的
具体信息),而只是存储叶子结点中关键字的索引。所以任何关键字的查找必须走一条从根节点到叶子结点的路。所有关键字查询的路径长度相同,导致每一个数据的查询效率都相当。
B+树相对于B树的优点:
1、B+树非常容易扫库,即很容易查询出所有的数据,直接从叶子结点挨个扫一遍句完事儿了,但是B树必须用中序遍历的方法进行遍历;
2、B+树支持range-query非常方便,而B树不支持。这是数据库选用B+树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要查 5-10之间的,B+树一把到5这个标记,再一把到10,然后串起来就行了,B树就非常麻烦。B树的好处,就是成功查询特别有利,因为树的高度总体要比B+树矮。不成功的情况下,B树也比B+树稍稍占一点点便宜。
B树比如你的例子中查,17的话,一把就得到结果了,有很多基于频率的搜索是选用B树,越频繁query的结点越往根上走,前提是需要对query做统计,而且要对key做一些变化。
另外B树也好B+树也好,根或者上面几层的节点因为被反复query,所以这几块基本都在内存中,不会出现读磁盘IO,一般在启动的时候,就会主动放入内存。
【B* 树】
B*-tree是B+-tree的变体,在B+树的基础上(所有的叶子结点中包含了全部关键字的信息,及指向含有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B*树中非根和非叶子结点再增加指向兄弟的指针;B*树定义了非叶子结点关键字个数至少为(2/3)*M,即块的最低使用率为2/3(代替B+树的1/2)。给出了一个简单实例,如下图所示: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分配一个新的结点,并将原结点中1/2的数据复制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中增加新结点的指针;B+树的分裂只影响原结点和父结点,而不会影响兄弟结点,所以它不需要指向兄弟的指针。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如果它的下一个兄弟结点未满,那么将一部分数据移到兄弟结点中,再在原结点插入关键字,最后修改父结点中兄弟结点的关键字(因为兄弟结点的关键字范围改变了);如果兄弟也满了,则在原结点与兄弟结点之间增加新结点,并各复制1/3的数据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增加新结点的指针。
所以,B*树分配新结点的概率比B+树要低,空间使用率更高;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如果它的下一个兄弟结点未满,那么将一部分数据移到兄弟结点中,再在原结点插入关键字,最后修改父结点中兄弟结点的关键字(因为兄弟结点的关键字范围改变了);如果兄弟也满了,则在原结点与兄弟结点之间增加新结点,并各复制1/3的数据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增加新结点的指针。
所以,B*树分配新结点的概率比B+树要低,空间使用率更高;
几种查找算法分析就分析到这里,我也是根据几篇文章进行总结的,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来自于
爪哇人的博客和
结构算法 算法之道的博客,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内容,又添加了自己的分析,如有问题,可以留下评论一起讨论。
最后
以上就是专注花生为你收集整理的常见查找算法总结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常见查找算法总结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