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时间序列建模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识别模型类型、估计模型参数、模型定阶等。
(1)模型识别
针对平稳的数据,可采用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形态来识别模型类别。截断、拖尾现象。可通过统计判别或经验来判别是否截断和拖尾。针对ARMA模型的定阶,可采用p,q任选的方式,也可以使得q=p-1限制。
针对季节性数据,可采用ARIMA模型,可通过试探或实际背景得到阶数d。
针对趋势性数据,可以通过拟合来得到,如一次、高次、指数、周期趋势、组合等
针对含有异常的数据,通过外推可识别异常值。可通过去掉异常值或修正它再利用原来的模型,或者采用稳健性高的模型。
(2)BJ建模方法
(先平稳化再相关分析)
根据样本的自相关和偏相关函数的特性,初步判定模型的滑动平均、自回归阶数。
第一步:根据样本的自相关和偏相关函数的截断或拖尾识别模型
第二步:去掉趋势项
第三步:由低阶到高阶遍历进行拟合,参数定阶和估计
(3)PW建模方法
(先建模再处理)
从系统特新出发,由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可以用ARMA(N,N-1)模拟,且每次参数增加2(有多种原因:物理背景,特征根,计算量),减少了模拟次数,在得到模型之前,不要进行平稳化,而是先建模再检验是否平稳。
流程:
第一步:从模型ARMA(2,1)开始,每次增加2
第二步:用F准则,看残差是否显著降低
(4)长自回归、白噪声建模
只采用AR模型,这样计算简单,优势明显。
第一步:建立长自回归模型AR,
第二步:求残差检验独立性
第三步:定阶和参数估计,计算ARMA的参数
最后
以上就是阔达羊为你收集整理的时间序列分析之五:几种建模方法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时间序列分析之五:几种建模方法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