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傲娇小蜜蜂,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Redis的持久化之RDB和AOF,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持久化有RDB和AOF两种方式

1、RDB

        RDB:以二进制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硬盘中,方便恢复、数据迁移和备份的工作。默认为dump.rdb。

        ##使用:

        save:创建rbd文件的过程中,redis会阻塞;会覆盖原来的rdb文件;

        bgsave(后端save):后台运行,redis不会阻塞;会覆盖原来的rdb文件;

        ##手动/自动:

        手动:手动执行save命令,如果rdb文件已存在,则会覆盖;创建rbd文件的过程中,redis会阻塞;

        进入reids-cli客户端,执行save/bgsave命令:

         在var/log/redis_6379.log下,最后几行可以显示执行成功的记录:

        自动:在redis.conf中进行配置,进入etc/redis/6379.conf,即第7步中讲解的redis配置文件的路径:

        save 90 10000: 90表示90秒,10000表示10000次操作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90 10000

        表示如果到90秒,且操作有10000次,就执行save命令,否则到300秒,有10次操作就执行save方法,否则到900秒有1次操作就执行save方法。

        会生成dump.rdb文件,需要人工定期拷贝,命令不能自动根据时间来生成多个文件。

         生成dump.conf目录为:var/lib/redis/6379/dump.conf

RDB的缺点:

  2、AOF

        1)AOF定义

        将操作数据库的命令记录到aof文件中,便于数据库数据的恢复。每当有修改数据库的命令时,就会记录操作数据库的命令到aof文件的末尾。所以如果要恢复数据库,有宕机时的rdb文件,再加上之后这段时间的aof记录的操作,则能满足数据恢复。但是aof文件也是写入硬盘,redis也会先写入缓存区,缓存区满了以后才会写入硬盘。

        所以,redis为AOF持久化提供了appendfsync选项,这个选项的值可以是always,everysec或者no.

         always表示每有一次操作就调用一次fdatasync选项,将缓冲区的命令写入硬盘;

         everysec 表示每隔一秒写入一次;

         no表示不规定,由系统决定写入硬盘的时间。

         综上:always虽然保障数据命令不会丢失,但运行速度慢;everysec,no模式运行速度快。默认为everysec.

        2)修改appendfsync选项

         进入redis的配置文件:etc/redis/6379.conf

         默认没有开启appendfsync选项。

     可以手动执行如下命令进行写入aof文件:

        生成aof文件目录为:/var/lib/redis/6379/

        3)可以对生成的aof文件进行压缩

         进入redis的配置文件:etc/redis/6379.conf,设置文件压缩指标:

表示当aof文件内容达到64M时,进行压缩当满了64M时,接下来在128M开始压缩,当128M满时,在256M开始压缩。

100表示百分之百,当满了64M时即64M的倍数时,才开始压缩。

压缩规则为:相似的语句进行压缩

如:

最后

以上就是傲娇小蜜蜂为你收集整理的Redis的持久化之RDB和AOF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Redis的持久化之RDB和AOF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38)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