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penLayers的地图数据通过图层(Layer)进行组织渲染,然后通过数据源(Source)设置具体的地图数据来源。
Layer可看作渲染地图的层容器,具体的数据需要通过Source设置。
地图数据根据数据源(Source)可分为Image、Tile、Vector三大类型的数据源类,对应设置到地图图层(Layer)的Image、Tile、Vector三大类的图层中。其中,矢量图层Vector通过样式(Style)来设置矢量要素渲染的方式和外观。
Source和Layer是一对一的关系,有一个Source,必然需要一个Layer,然后把Layer添加到Map上,就可以显示出来了。
在数据源中:
Image类为单一图像基类,其子类作为画布(canvas)元素、服务器图片、单个静态图片、WMS单一图像等的数据源。ol.source.Image对应的是一整张图,而不像瓦片那样很多张图,从而无需切片,也可以加载一些地图,适用于一些小场景地图。
Tile类为瓦片抽象基类,其子类作为各类瓦片数据的数据源。
Vector类则为矢量类,可直接实例化创建矢量数据的数据源(支持各种格式的矢量数据),其子类则为扩展的某类矢量数据的数据源。
从上述OpenLayers的空间数据组织可知,地图数据的数据源可分为Image、Tile、Vector三大类型,其中,Image为图片数据源,Tile为瓦片数据源,两者本质基本相同,均为图片或图片集。ol.source.Vector则为矢量数据源基类,为矢量图层提供具体的数据来源,包括直接组织或读取的矢量数据(Features)、远程数据源的矢量数据(即通过url设置数据源路径)等。若是url设置的矢量数据源,则通过解析器Format(即ol.format.Feature的子类)来解析各类矢量数据,如XML、Text、JSON、GML、KML、GPS、WFS、WKT、GeoJSON等地图数据。
从复杂度来分析,ol.source.Image和ol.source.Vector都不复杂,其数据格式和来源方式都简单。而ol.source.Tile则不一样,由于一些历史问题,多个服务提供商,多种标准等诸多原因,导致要支持世界上大多数的瓦片数据源,就需要针对这些差异提供不同的Tile数据源支持。我们先来看一下OpenLayers现在支持的Source具体有哪些:
上图中的类是按照继承关系,从左向右展开的,左边的为父类,右边的为子类。在使用时,一般来说,都是直接使用叶子节点上的类,基本就可以完成需求。父类需要自己进一步扩展或者处理才能有效使用。
我们先了解最为复杂的ol.source.Tile,其叶子节点类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在线服务的Source,包括ol.source.BingMaps(使用的是微软提供的Bing在线地图数据)、ol.source.Stamen(使用的是Stamen提供的在线地图数据)。没有自己的地图服务器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它们,加载地图底图。
支持协议标准的Source,包括ol.source.TileArcGISRest、ol.source.TileWMS、ol.source.WMTS、ol.source.UTFGrid、ol.source.TileJSON。如果要使用它们,首先你得先学习对应的协议,之后必须找到支持这些协议的服务器来提供数据源,这些服务器可以是底图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搭建的服务器,关键是得支持这些协议。
ol.source.XYZ,这个需要单独提一下,因为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而且现在很多地图服务(在线的,或者自己搭建的服务器)都支持xyz方式的请求。国内在线的地图服务,高德、天地图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载,本地离线瓦片地图也可以,用途广泛,且简单易学。
ol.source.Image虽然有几种不同的子类,但大多比较简单,因为不牵涉到过多的协议和服务器提供商。而ol.source.Vector就更加简单了,但有时候其唯一的子类ol.source.Cluster在处理大量的Feature时,我们可能需要使用。
在大概了解了整个Source之后,紧接着该介绍它的搭档Layer了,同样的,我们还是先从OpenLayers现有的Layer类图大致了解一下:
为了便于了解和使用,图中标注了每一个Layer对应的Source。通过上图可以看到Layer相对于Source而言,真是太简单了。
最后
以上就是平常白猫为你收集整理的OpenLayers多源数据加载一:数据组织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OpenLayers多源数据加载一:数据组织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